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关于城市自我的追问。他们将这个活动命名为“寻找深圳”。活动的两个发起人是民间组织Riptide的核心人物法国人Michael Patte及梁秀枝,而他们原本都不属于这个城市。因缘之下,让他们工作于生活在这里当中。任职某跨国建筑公司的经历,及中国快速消费的成长方式,促使他们开始思考“设计师、政府、当地居民”三者的关系。他们说“这个社会样样要快,楼房天天盖,但有没有顾及当地人的意愿。有没有了解过这个地区的历史?我们是否要停下来,想一想,让这个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历经从罗湖、上梅林到南山、西乡以及最近一期的“探索梧桐山”,五期的探索不断刷新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认识。而这个活动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现今梁秀枝全职投身Ritpide。这不是个轻松的决定。非盈利民间机构如何能在身份尚未确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坚持理想,保持独立性,并逐步自我生长?我想这是另一场拷问着组织者的自我追问。
《里外》对话
“探索梧桐山”活动发起人
IN:你和MICHEAL会有分歧吗?
OUT:Mlcheal是一个有很多Idea的人,我们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活动实行的方式上。因为联络沟通等执行性的工作主要是由我来负责,在执行中会因当地的情况和文化而有各种困难,而这些是身为外国人的他不能体会的,不能理解这个运作的难度。
IN:你们这个民间组织会朝那个方向发展?常见有两种形式,一是完全非盈利的NGO。另一种是可以自我造血的组织。另外组织注册的问题是否也会限制你们获取资金的途径?
OUT:如果有机构愿意捐助,有长期的资金注入,保持活动精神独立性的基础上,可以支付我们工作人员的工资,让我们有自己的运作团队,我想我们会更无后顾之忧地计划更多有趣的活动,而不是配合赞助商。我们更想作为非盈利。非政府机构存在。
IN: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是“见步行步”,你是否会对现在做的事情设定一个期限?长期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也会磨蚀你们的热情吧。你们现在在深圳,操作其这个项目来也要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在梧桐山活动上,当地的村委就未给予认同,如果扩展到其他地区操作起来是否会更力不从心?
OUT:去年我们还是以part time的形式在做这个事情,而今天我就full time全力去做这个事情。我们有设想联合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Pechakucha做一些大型的活动,也想将“寻找深圳”系列延伸到珠三角。
我们的个人力量很有限,如果未来这些城市有合适的合作单位,我的目标是想与当地组织合作,至于具体的形式,我想通过当地组织的智慧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我们对这点并没有设立限制。
其实我们想要通过这个活动去推广一份精神,可以说是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对地区的思考,对城市发展的提问。或者是由于我们之前工作背景的原因,将设计师、当地居民与政府发生关系。深圳这个城市的发展很快。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商会直接委托设计师去出方案,而过少调研当地人的意愿。这种发展与当地社区居民的需要是断裂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居民对社区发出的提问:我们是否需要发现、了解自己生存的地方?
IN:说回资金的问题,这是否会影响你们持续发展的。就像你说,你们有很多好玩的想法,鉴于没有钱而无法实行。
OUT:这是一个鸡肋,比如有赞助商要求我们一年做4次活动,这些活动又要达到什么效果等等。他们会左右活动想法、甚至艺术家参与我们活动的创作自由度。这样我们会丧失活动的独立精神。
我们做这件事是想要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价值,我们没有资金邀请专家或其他学术团体参与,我们其实是一群人在同心协力地做一件事。出发点非常纯粹。每次活动都当作最后一次,尽力做好。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色。我们每次在策划时,都会考虑到地区的人文环境筹办每次活动,回看过去5次的活动。形式内容都各有特色,东门最简单,但是发现结果好玩有趣。是我们经常谈论说起的趣事;梅林发现开始我们引入发布会后的展览。促使更长时间的延展交流:第三季的活动更与艺穗节合作,相信大家都记得水池边席地而坐。观看丰富的探索内容。比如即兴舞蹈,时装秀,原创电影等难忘的南山探索:至于宝安西乡探索,我们作为主办方首次加入创作,户外大型砖火装置,四面投影装置展示4个不同的西乡生活。开放的展览形式邀请观众参与涂涂画画,在摄像机前纪录属于他们的宝安西乡:刚做完的梧桐山活动,是历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户外活动,也是在梧桐山这个特别的地方才能举行的,每次我们都会思考前一次的活动,计划下一次更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其实有很多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恩宁路小组”等,他们为了保护一条路努力。也许3年或某些年后,政府会更开放。可是如果现在我们不做这些事情,那么普通人又如何发声?我们不要割裂“设计师、政府及当地居民”这三者的关系。为了赚钱,我们将旧有的资源随意毁坏。不要埋怨没有历史,历史就消失在这种破坏中。这个社会样样要快,楼房天天盖。但有没有顾及当地人的意愿,有没有了解过这个地区的历史?我们是否要停下来,想一想,让这个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IN:有人认为你们的活动仍然是小圈子活动,当地居民并没有介入进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OUT:对于这个活动,我们觉得首先要觉得好玩,它是一个平台,开放给任何人玩,只要你对这个地区有想法都可以来玩。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每个来参与的人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人也许只是为了认识9位参与者,有些人是为来看一场秀。如果他们能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地区那些平常忽略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收获。
历经从罗湖、上梅林到南山、西乡以及最近一期的“探索梧桐山”,五期的探索不断刷新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认识。而这个活动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现今梁秀枝全职投身Ritpide。这不是个轻松的决定。非盈利民间机构如何能在身份尚未确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坚持理想,保持独立性,并逐步自我生长?我想这是另一场拷问着组织者的自我追问。
《里外》对话
“探索梧桐山”活动发起人
IN:你和MICHEAL会有分歧吗?
OUT:Mlcheal是一个有很多Idea的人,我们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活动实行的方式上。因为联络沟通等执行性的工作主要是由我来负责,在执行中会因当地的情况和文化而有各种困难,而这些是身为外国人的他不能体会的,不能理解这个运作的难度。
IN:你们这个民间组织会朝那个方向发展?常见有两种形式,一是完全非盈利的NGO。另一种是可以自我造血的组织。另外组织注册的问题是否也会限制你们获取资金的途径?
OUT:如果有机构愿意捐助,有长期的资金注入,保持活动精神独立性的基础上,可以支付我们工作人员的工资,让我们有自己的运作团队,我想我们会更无后顾之忧地计划更多有趣的活动,而不是配合赞助商。我们更想作为非盈利。非政府机构存在。
IN: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是“见步行步”,你是否会对现在做的事情设定一个期限?长期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也会磨蚀你们的热情吧。你们现在在深圳,操作其这个项目来也要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在梧桐山活动上,当地的村委就未给予认同,如果扩展到其他地区操作起来是否会更力不从心?
OUT:去年我们还是以part time的形式在做这个事情,而今天我就full time全力去做这个事情。我们有设想联合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Pechakucha做一些大型的活动,也想将“寻找深圳”系列延伸到珠三角。
我们的个人力量很有限,如果未来这些城市有合适的合作单位,我的目标是想与当地组织合作,至于具体的形式,我想通过当地组织的智慧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我们对这点并没有设立限制。
其实我们想要通过这个活动去推广一份精神,可以说是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对地区的思考,对城市发展的提问。或者是由于我们之前工作背景的原因,将设计师、当地居民与政府发生关系。深圳这个城市的发展很快。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商会直接委托设计师去出方案,而过少调研当地人的意愿。这种发展与当地社区居民的需要是断裂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居民对社区发出的提问:我们是否需要发现、了解自己生存的地方?
IN:说回资金的问题,这是否会影响你们持续发展的。就像你说,你们有很多好玩的想法,鉴于没有钱而无法实行。
OUT:这是一个鸡肋,比如有赞助商要求我们一年做4次活动,这些活动又要达到什么效果等等。他们会左右活动想法、甚至艺术家参与我们活动的创作自由度。这样我们会丧失活动的独立精神。
我们做这件事是想要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价值,我们没有资金邀请专家或其他学术团体参与,我们其实是一群人在同心协力地做一件事。出发点非常纯粹。每次活动都当作最后一次,尽力做好。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色。我们每次在策划时,都会考虑到地区的人文环境筹办每次活动,回看过去5次的活动。形式内容都各有特色,东门最简单,但是发现结果好玩有趣。是我们经常谈论说起的趣事;梅林发现开始我们引入发布会后的展览。促使更长时间的延展交流:第三季的活动更与艺穗节合作,相信大家都记得水池边席地而坐。观看丰富的探索内容。比如即兴舞蹈,时装秀,原创电影等难忘的南山探索:至于宝安西乡探索,我们作为主办方首次加入创作,户外大型砖火装置,四面投影装置展示4个不同的西乡生活。开放的展览形式邀请观众参与涂涂画画,在摄像机前纪录属于他们的宝安西乡:刚做完的梧桐山活动,是历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户外活动,也是在梧桐山这个特别的地方才能举行的,每次我们都会思考前一次的活动,计划下一次更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其实有很多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比如“恩宁路小组”等,他们为了保护一条路努力。也许3年或某些年后,政府会更开放。可是如果现在我们不做这些事情,那么普通人又如何发声?我们不要割裂“设计师、政府及当地居民”这三者的关系。为了赚钱,我们将旧有的资源随意毁坏。不要埋怨没有历史,历史就消失在这种破坏中。这个社会样样要快,楼房天天盖。但有没有顾及当地人的意愿,有没有了解过这个地区的历史?我们是否要停下来,想一想,让这个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IN:有人认为你们的活动仍然是小圈子活动,当地居民并没有介入进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OUT:对于这个活动,我们觉得首先要觉得好玩,它是一个平台,开放给任何人玩,只要你对这个地区有想法都可以来玩。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每个来参与的人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人也许只是为了认识9位参与者,有些人是为来看一场秀。如果他们能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地区那些平常忽略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