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芙蓉镇》文本、特别是电影文本的细读,可以揭示出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改革共识"和"人道主义"观念内部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在《芙蓉镇》中,喜剧而非悲剧为历史性的价值转向提供了基本的形象、情节和道德讽寓.在古华获奖文学文本的基础上,谢晋"寓教于乐"的情节剧框架和表现手法进一步创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紧张和政治强度.这种紧张与强度的戏剧化顶点在哲学层面带来一种生命政治的翻转,即通过相爱的男女主人公一同退出政治社会和日常语言表层的"人的领域",而在一个"非人"(如动物、自然等)范畴内重新定义"人"的价值内涵和幸福意志,从而为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和价值系统做好了审美操练和意识形态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