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高职院校开展的美育课程而言,大部分内容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相关内容的全面分析,明确了解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具有的价值,从而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确保高职美育课程能够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充分融合,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传统文化;传承;融合
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措施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和高效育人开展,而美育教育则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与中小学美育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不仅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对提高高职院校精神品格具有重要影响,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诞生源泉,能够使中华民族在跌宕起伏的世界文化领域中始终站稳脚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我国全面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响应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不仅要加强对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升,强化美育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师队伍实力,而且还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机制的积极完善,确保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价值能够在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的价值体现
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面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彻底转变传统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唯一目标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社会公民素质、职业素质、家国情怀。将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得到积极建立,对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材层面入手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
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系统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知道,课堂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层面具有较高的重要性。教育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制定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针对具有良好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作为必修课进行统一设置;针对缺乏良好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程进行统一设置,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覆盖面。
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精品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以公开课的形式对不同专业进行展示,针对能够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加大建设力度。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对美育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而且还要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确保二者得到充分融合,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征,以美育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美育教材内容能够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充分呈现出来,而且还能以美育课堂为依托,使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得到全面创新和不断发展[1]。
高职院校在将美育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并不是直接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生硬的移入到美育课堂教学中,是应该结合具体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之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渗透措施,逐步促进二者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大量落后的封建思想,在开展美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落后的封建思想进行准确辨别,避免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为学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将美育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构架明确掌握,将传统文化中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且确保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2]。
第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现实需求的高度重视,将学生的现实需求作为目标导向,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特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融入到美育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吸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激发。在我国正式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信息高度关注。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一特征,在为美育课程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素材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相關内容能够始终保持在大学生高度关注内容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元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充分整合和灵活应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充分散发出来,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3]。
(二)从实践活动层面入手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开展美育课堂教学的方式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而且还能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美进行创造,即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手段。美育课程实践活动能够为全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育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得到不断强化[4]。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入到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将美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结合其中,通过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详细划分,制定一套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大量文学经典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成人礼或者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美,使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邀请到校园中,为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如果无法将传承人请到校园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与之有关的传统文化活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