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杏”的比兴寓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黄湟,2007年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职于云南民族大學文学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比兴方法统帅了中国诗歌三千年的诗歌潮流。以花草树木比喻各种人情感知,是最常见的比兴现象。我们现在用“杏”来做一番讨论,以显见“杏”的比喻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由此及彼推广到对古代诗歌中的各种比喻物(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比喻物可以表达人们的许多种感情,由此引导人们比较方便的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
  杏,诗歌中有杏花、杏园、杏靥、杏眼、红杏、杏树等词语。杏树早春开花,花瓣质地鲜嫩细腻,兼之色彩鲜艳,古诗中常常借它抒发各种情感,杏花便有了较多的比兴意义。
  1、因其粉红艳丽娇美而用来比喻美丽的面貌、眼睛,美女。
  A.比喻面貌美。如“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柳永《少年游》《全宋词》一册33页)又“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燕子新来,东风无语又黄昏。”(陈允平《绛都春》《全宋词》三册3097页)又“杏花杨柳年年好,不忍迴看旧写真。”(郑谷《为人题》《全唐诗》二十册7733页)
  B.比喻眼睛美。 如“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又嘲》《全唐诗》二十五册9846页)
  C.比喻美女。 如“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注口樱桃小,眉添桂叶浓。”(李贺《恼公》《全唐诗》十二册4410页)又“何人娇杏花,扑人依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游,招飐青旗挂。”(马致远《[双调·新水令]题西湖》《全元散曲》266页)
  2、比喻青楼女。 如“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李廓《长安少年行》《全唐诗》四册327页)又“扬子澄江映晚霞,柳条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刘商《白沙宿窦常宅观妓》《全唐诗》十七册3462页)又“凤城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缰。引游郎……隔春波,碧烟染窗。倚晴天,红杏窺墙。”(孔尚任《桃花扇·卷一[紧缠道]》)
  3、寓恋情。 “晚日催弦管,春风入绮罗。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杂曲歌辞》《全唐诗》二册385页)又“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香。”(苏轼《雨中花慢》《全宋词》一册329页)又“杏花风习习暖透窗纱,眼巴巴颙望他…… 玉纤手忙将这俏冤家耳朵儿掐。”(汤式《[商调·望远行] 四景题情春》《全元散曲》下册1600页)
  4、寓相思。因抒情主人公不同而分几种。
  A.抒情形象是男子。“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旁边醉客来。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戴叔伦《听歌回》《全唐诗》九册3109页)又“春光错过,媚景轻抛。虚辜艳杏,忍负夭桃。梦魂杳,不在树梢。”(吕天用《[南吕一枝花]秋蝶》《全元散曲》下册1270页)又“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纳兰性德《菩萨蛮》《全清词钞》上册185页)
  B.抒情形象是女子。如“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闺中红日奈何长”(冯延巳《浣溪沙》《唐五代词》263页)又“小院难图云雨期,幽欢浑待赏花时。到得春来君却去……归时莫待杏花飞。”(黄庭坚《定风波》《全宋词》一册403页)又“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阑珊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刘庭信《[正宫·醉太平] 忆旧》《全元散曲》下册1425页)又“轻寒小暖,又杏花过,草长遥岸……平安纵把离愁慰,奈愁绪,如丝难断。”(朱云裳《疏影·寄外》《全清词钞》下册1746页)
  C.抒情形象是宫中嫔妃。如“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争忍扫成堆。残春未必多烟雨,泪滴闲阶长绿苔。”(郑谷《长门怨》《全唐诗》一册257页)又“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李贺《冯小怜》《全唐诗》十二册4416页)
  5、寓离别之情。 如“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焦。”(皇甫松《江上送别》《全唐诗》十一册4153页)又“湘江碧。故人同作湘中客。东风回雁,杏花寒食……明朝残梦,马嘶南陌。”(范成大《秦楼月》《全宋词》3册1624页)又“揾啼红,杏花消息雨声中。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雁波寒写去踪。离愁重,南浦行云送。冰弦玉柱,弹怨东风。”(倪瓒《[双调·殿前欢]》《全元散曲》下册1421页)
  6、寓品行高洁。 如“昨夜东风转斗勺,陌头杨柳雪才消。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元诗选》一册538页)有“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氷魂。回首孤村斜照外,寻真误入杏花村。”(谢宗可《红梅》《元诗选》二册1502页) 又“二月江城第一枝,怕寒故故着花迟。不嫌艳杏夭桃俗,甘受狂蜂妒花疑。”(叶颙《二月江城见梅二首》《元诗选》三册2264页)
  7、比喻趋时媚俗。 如“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陆龟蒙《和襲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全唐诗》十八册7174页)又“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争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齐己《折杨柳词四首》《全唐诗》二十四册9595页)又“一缕绿杨风正软,半痕红杏雨初晴。莫教飞到天机上,恐误龙梭织不成。”(谢宗可《游丝》《元诗选》二册1506页)
  8、比喻科举中举。 又“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争入杏园齐马首,潜过柳曲斗蛾眉。”(白居易《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全唐诗十三册4851页)又“杏园北寺题名日,数到如今四十年。点检生涯与官职,一茎野竹在身边。”(朱庆余《赠凤翔柳司录》《全唐诗》十五册5893页)又“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濆及第》《全唐诗》十七册6367页)   9、 寓富贵荣华。 如“城隅上朝日,斜暉照杏梁。并卷茱萸帐,争移翡翠床……前瞻富罗绮,左顾足鸳鸯。”(张正见《艳歌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2472页)又“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绿珠含泪舞,孙秀强相邀。”(江总 《洛阳道二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2569页)又“长安路狭绕长安,公子春来不厌看。杏叶装金辔,葡萄缕玉鞍。”(王勃《春思赋》《文苑英华》98页)又“临池嫩柳千丝碧,倚栏妖桃几点明。丹杏笑风真有意,白云送雨太无情。”(耶律楚材《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四首》《元诗选》一册355页)
  10、寓怀才不遇。 如“粥香一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李商隐《评事翁寄赐一粥走笔为答》《全唐诗》十六册6183页)又“春风开野杏,落日照江涛。白璧心难说,青云世未遭。天涯望不及,谁识咏离骚。”(薛能《平盖观》《全唐诗》十七册6496页》又“梦醒杏花丛,春寒浅阁中……小胆怯屏空,浓愁敛碧峰。好琴弦,怎被尘蒙。”(关鍈《南楼令》《全清词钞》下册1742页)
  11、寓羁旅怀乡。如“叹杏梁,双燕如客……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宋词》三册2175页)又“春草绿时犹作客,云山多处忍登台……漠漠候车乘早发,城东昨夜杏花开。”(陈旅《江城即事》《元诗选》二册1321页)又“春深不见试轻衫,风土殊乡客未谙。蜡烛有烟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吴师道《京城寒食雨中呈刘道传吴立夫》《元诗选》二册1570页)又“营巢苦,杏林雨歇,何处重衔泥……长安乐,不如归去,休待子规啼。”(吴蔚光《满庭芳》《全清词钞》上册611页)
  12、寓闲适雅趣。 如“引步携筇竹,西园小径通。雪欹梅蒂绿,春入杏梢红。”(王周《早春西园》《全唐诗》二十二册8684页)又“弦管红楼酒,跧蹄紫陌尘。东风竞游赏,因想杏花春。”(陈樵《春》《元诗选》二册1487页)又“就着这花满溪,柳满堤。掩映着数株红杏出疏篱。风吹的酒力微,景助得诗兴起。见滴溜溜墙外舞青旗。直吃得醉扶归。”(宋方壶《[越调·斗鹌鹑]踏青》《全元散曲》下册1309页)
  以上我们举了十二种“杏”在古代诗歌中的比兴义,其实肯定还有未收集到的意项。以此说明杏的比兴义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其语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的过程是比较仔细的。比兴意义往往与诗人的写作意向紧密相关。抓住这一点,分析会事半功倍,鉴赏就能够深入一些。
其他文献
摘 要:就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的比较而言,很少直接的、专门的论述或著作。当然有些文论、著作会提及,但比较意味不浓,没有深入分析;或者像杨东、贾永圣的《生态与生命的交响——袁鼎生生态美学与封孝伦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只是涉及两个领军人物的比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将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生命论美学;生态论美学;相异走向;生命概念;共通互融  作者简介:杨聂慧(1
摘 要:我国的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1]。其中诗词的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种多样,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作者在艺术手法的表现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股市的欣赏中,重要的是對古诗进行理解,包括作者的身份等基本的生平情况,以及作者创作这个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处境。对中国古典诗词阅读和欣赏的过程就是对艺术的美进行感受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
摘 要: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写《大人先生传》,虚拟抽象人物来表达其思想,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以阮籍《大人先生传》为代表的虚拟传记。通过对唐宋历史时期类似文章的梳理,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理清这一思想人格化表达方式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背后的原因,了解这一文学写作方式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学家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拟传记体;虚拟传记;思想人格化  作者简介:张澍树(1997-),女,汉族,河
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不同单位检验品质的综合研究表明:(1)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产量处于同一水平,强筋小麦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不同土壤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
摘 要:在北宋词坛上,以深情柔婉之风被誉为婉约派正宗的秦观,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冯煦冠以秦观“词心”之称,认为其词“得之于内,不可言传”[1]。徐培均解释“词心”即“能够孳生绵邈深情又能动摇人心的艺术家的心灵”[2]。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角度,从修辞设色、结构章法和意象意境,剖析秦观词是如何抒发词人心灵感受和独特体验,从而动摇人心的。  关键词:秦观;词心;修辞设色;结构章法;意象意境  
项目基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FY2014004。  摘 要: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类型的一种同样关乎人类的心灵与情感,并且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在承德的民间故事中,许多主题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伦理学思想,如“孝”、“悌”观念,人们对于“义”、“利”关系的认识等,而这些伦理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形态与特征是有联系的。  关键词:承德民间文学;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地缘关系;“孝”与“悌
用赤钙剂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进行浸种处理,结果得出,用赤钙合齐浸种效果最佳的玉米品种--郑单958.
摘 要:韩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舞台上演唱的《送别》,从歌词编排和演唱两方面都意在表達对于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离别的态度。其表演明显可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正好与唐代送别诗的四种意境暗合:黯然销魂、深情祝福、豪放开朗、哲理深远。这样一种暗合,一方面可以提醒文学研究者进一步挖掘中国古典诗词所固有的韵味,并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为艺术创作(包括音乐创作)提供一种启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
摘 要:游仙小说是从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中发展而来的,在早期的《列子》、《淮南子》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一个和谐的家园。除乐园世界外,还涌现出大量关于“仙境”的神话,仙境是凡人无法到达的远方异域,十分神秘,令人神往。  关键词:游仙小说;原始乐园;仙境  作者简介:曾婷,女,苗族,湖南人,硕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