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里的语文个性化学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以交互性、虚拟性为表征的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教学理念推动了语文课堂由平面走向立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资源的博“览”约“取”和教学内容的科学重构促生了高效生动的课堂及个性化的课内外自主学习,多元化评价不断点燃思维的火种,有效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 信息化学习 核心素养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媒介的变革带来理念的变革,理念的变革带来策略的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翻转课堂、云计算、智慧教育这些新兴的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教学策略由单一走向多元。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反推了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信息化教学由以往教学演变而来,并非替换了以往的教学,信息化语文课堂并非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机械叠加,更不是把教材上的内容换一种形式展现出来,而是对以往语文课堂的改良。信息化语文课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的创新型课堂,是课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完美融合。通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已逐渐走向成熟。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都是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成功案例。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撬动高中语文课堂改革的有力杠杆。
  一、资源的博“览”约“取”
  (一)去粗取精,教师要备精品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对教学资源博“览”约”取”,不能没有选择地机械地“拿来”。博览是指广泛地搜集教学资源,现有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已十分丰富,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为精品化备课提供了基础。约取是指科学合理地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尊重知识的“前理解”,使远程教学资源与以往的课堂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相较于图片和视频,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开发远程教育资源,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學目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动手制作相关的学习资源。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可以选取电视剧《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的典型片段,通过筛选和剪辑制作成微课程“贾宝玉形象”,使学生对小说人物产生探究兴趣,同时声音、画面带来的视听冲击力引发心灵的触动,将最快创设课堂情境。当代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博“览”约“取”优化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二)问题预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信息爆炸时代,只掌握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葆语文学习的生机活力。教师应通过有目的的问题预设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进一步筛选整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筛选整合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汪曾祺的《职业》这一课内文本时,教师可以课前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敬业精神?”等等。学生在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广泛搜集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理性选择和筛选整合最终完成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一名学生通过高中学段语文课堂的学习只获得了学科知识,那么语文课堂无疑是失败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融入必须立足于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重构
  在以往语文课堂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入会使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硬件设施已基本完备,网络学习平台和虚拟空间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延展,更使平面的文本学习走向立体的多媒体学习,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例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以突破单篇阅读的限制,走向专题式阅读和参较式阅读,从而通过参照比较更深刻地触及文本的灵魂内核。又如,语文诵读教学中加入现场录播功能,充分尊重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展现个性风采提供了平台,音频和视频的回放加上及时的点评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归纳诵读要领,为语文诵读教学助力。与此同时,以知识点为单位建立的微课和网络课堂教学片段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知识进行学习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优质的微课及网络课程片段加入课堂内容,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内容的科学重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对课程进行规划和整合,教师通过自主设计课程板块、创建讨论区、布置作业、阶段检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展示阅读过程和结果。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社群中进行参与性较强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协作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我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思维火花经过碰撞后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三、高效生动的课堂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一)信息化手段使课堂生动而立体。
  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地导入新课,使课堂内容的讲授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乏味到精彩纷呈。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广泛搜集个性化的写作资源,并在平台讨论区讨论作文提纲,思维火花的碰撞可以避免思维停留在浅表化层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训练的最佳效果,使课堂真正充实和生动起来。
  (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实现。
  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契机。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多元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强化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整合,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专业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实施策略和学习模式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勤得其法,充分满足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使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四、多元化评价及个性化课程规划
  教师可以通过“和教育”平台建立电子学习档案,构建起学情的大数据平台,使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更加精准。资源的记忆和分享能够准确地在后台进行保存,教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课程规划,实现师生之间超时空的持续沟通。同时,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思维的发展深度都在过程性评价中得到了体现。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又可以在“和教育”平台上开展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评价他人的同时,反观自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评价与参较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结语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反推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的双向助燃剂。在高中学段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超出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崭新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增加知识容量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在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方法,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充实。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资源的整合需要像艺术设计一样具有审美属性。同时,我们不应该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主人,不是由数据和信息定义课堂,而是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真正为我所用,用得其所。从这个层面来说,适度的突破和创新是信息化时代语文个性化学习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红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的几点感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109-111.
  [2]李凤春.基于素质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41-142.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拓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物理课堂教学拓展为例,围绕“流行背后有什么,课堂拓展是什么,课堂拓展做什么”三个问题,对物理课堂教学拓展中存在的误区、应遵循的原则、操作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课堂教学拓展更有效、更具可操作性。    一、物理课堂教学拓展流行背后有什么?    误区一:多注重形式新颖,少审视教学目标的达成  物理课堂教学的拓展要注
肉牛产业是叙永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是叙永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突破口.充分利用叙永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快肉牛产业化发展,对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养殖
随机抽样,选择限制饲喂、公母混养、经引种入川后的美国尼古拉斯700系16周龄火鸡,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产肉性能测定.测定结果,其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的
(接上期)8 动物脏器干制塑封解剖教学标本制作其制作工艺流程为:原材料准备→血管铸型→防腐固定→脱水与风干→塑封保存
在自动落纱系统中,异步电机驱动落纱小车运动到指定位置进行落纱操作,并要求其运动快速和准确。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是控制交流异步
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数据挖掘主要任务、分类,主要技术手段及一般挖掘流程,同时介绍了数据挖掘在Web领域中应用。最后结合当前数据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