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助力企业海外发展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e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郭坚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
  曹文正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咨询服务
  中国主管合伙人
  何芳(右一)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并购已然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2年迄今,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1542亿美元,共计2492项并购,比2011年同期1414亿美元上升9.1%。国内并购占所有中国并购市场金额的60%,共计1803项交易,总交易额925亿美元。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输多赢少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70%,而由西方企业所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只有40%,双方相差悬殊。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失败率如此之高?在面对当地陌生的政策时应该如何选择?境外投资的具体程序以及法律风险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企业做出分析判断。四位来自于专业服务与研究机构的代表将分享他们在并购项目中的经验,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指导。
  并购中的问题
  马宇:事实上,在目前跨国投资开始复苏的情况下,中国吸引外资的形势反而非常严峻。众所周知,你在行业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取决于在跨国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大为下降,1995年所占份额为11.2%,现在只有8%。原因是因为尽管中国在并购方面适应了国际投资的要求,但是外商投资来中国并购非常困难。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每年外资并购只占外商投资的3%左右,这个比例同国际趋势大为背离。
  另外,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港澳台地区,真正来自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比重只有12%-13%左右,这个现象非常奇怪。因为通常一个国家应该有80%左右的外商投资来自发达国家,而中国恰恰相反。特别是最近几年,欧美日对华投资在中国境外投资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从几年前的31%左右降到现在的12%。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美日一般在其他地方做投资就很少做运营公司,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说,它们更希望用并购的方式。很难想象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对华投资每年只有150亿美元左右,居然不如一个普通并购规模。
  为什么现在做不了并购?首先,是因为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现在对外并购的限制很多,绝对比运营投资的限制多;其次,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说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晰,容易在并购中产生分歧;第三就是一些具体问题,包括资产评估、资本市场、品牌、行业等。真正要想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地位,中国必须在并购领域里有所突破,通过开放来解决制约并购的瓶颈问题。
  郭坚:以能源行业为例,常常听到中国去非洲投资,非洲有大量的稀土和自然资源,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的并不多,反而是去一些发达国家投资有更多成功的案例,这可能与当地完善的法律以及政治体系相关。
  过去,我们对并购有一个误解,认为并购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操作。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企业中有50%以上希望在并购交易中与并购对象进行商议,最后达到交易目的。但实际上,75%以上的企业都认为并购完成后,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准确,导致并购后的工作不顺利。因为,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法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卖东西的人永远只会告诉买方最好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并购交易中。
  80%以上的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和经营效率,然而,中国企业的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投资方式在进行,这很容易导致投资时判断方向出错。在陌生的国度与一群陌生的人打交道,进行陌生的活动,只依靠我们在国内所了解的或者是积累的经验,很难取得成功。我们做过很多案例,都是到了交易的最后关头,发现了一些法律、法规或当地习惯上的问题,最终导致并购失败。所以,请谨慎开展并购,如果并购过程中没有专家的支持,失败的几率相当大,因为你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并购时机,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并购对象。
  海外并购的成功关键
  曹文正:如果用结婚来比喻并购,那我要提醒大家,现在中国的离婚率很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并购都是失败的。失败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因为谈不下去而失败。交易失败有千百种理由,价格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我见过两家民企老板,只是因为喝酒时的一句话,最后不欢而散,而当时所有的文件已经全部草拟完成,只等第二天签字。对于服务机构而言,交易完成就结束了,但是并购双方还要继续合作下去,所以交易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调查清楚、观察清楚。
  第二种是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而失败。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国内没有太多的并购项目,那么在异国他乡进行并购,成功的概率又怎么会高?举例来说,美国进入欧洲是通过马歇尔计划,而当时的欧洲在二战后被破坏得很严重,这时美国带着资本和技术渗透进了欧洲,之后逐渐再进入亚洲、南美洲。欧洲在经济稳定后,欧洲大型企业去海外发展也是先跟随美国出去投资,经过几十年的海外投资后,才开始做跨国并购。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去海外投资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经验?有没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没有好渠道?并购后的整合又该怎么做?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到海外,但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都受欢迎,但我没这么乐观。从我们所参与的项目来看,由于文化隔阂、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往往使得中国的企业做一些人家看不懂的举动和事情。比如双方已经谈好了交易梗概,价格有了共识,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并购交易过程太长,由于市场是变动的,如果此时被收购方的股票上涨,又怎么可能按照原定价格卖出?毕竟要对股东负责。所以,中国的企业想要受欢迎,就要知道对方的游戏规则,只有调整和适应对方的游戏规则才能受欢迎。
  何芳:在中国投资需要通过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的核准以及外管局的登记。在现行行业体制下,境外投资的收购合同需要在审批后才能生效,而国际上的通行办法是合同签订即生效,政府审批只是交个文件。因此,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交易时,往往很困惑,因为在它们看来,交易过程没有经过审批等于无效。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国内审批才能生效,因此往往要支付溢价,但卖方对于中国的审批程序并不了解,因此,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它们更倾向于西方企业。
  另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需要注意被收购国的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审查侧重于敏感行业,比如基础农业、电信、出版等行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去海外并购,尤其是要控股权,就需要额外的国家权审批,在美国国家权审批就是指外国投资委员会。与中国的审查不同,美国的审查是事后审查,企业首先要主动申报,因为在向地方商务厅申报相关文件和合同章程时,地方商务厅会要求企业先去商务部申报安全审查,这是政府监督行为。在美国这属于自愿行为,可以在交易之后进行补救。如果外国投资委员会在交易后发现企业属于安全审查的范畴,而企业没有申报,外国投资委员会有权要求撤销交易。2010年底,中国华为公司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3 Leaf Systems),交易额只有200万美元,而且收购的是服务性技术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是小交易,没有必要申报,但最后还是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审查领域而被撤销。所以,境外政府的审批十分重要,包括反垄断审批。
  在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中国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简单,而美国企业是联合机制。比如优先股、债转股和认购股,这些权证在一定条件下,如管理控制权发生变动时都能够转换成普通股。因为,法律和文化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企业找到全部风险,在全面了解被收购国的政策、法律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情况后再作出决定。
其他文献
20多年的金融、投资之旅让肖水龙练就了一双慧眼,他善于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找被人们忽略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企业和细分行业,他所投资的标的,往往并非圈内热捧的项目。相反,他常常挖掘一些被圈内忽略的细分行业和项目,把握“冷门”并将之发挥至极致。  在欧美经济低迷、国内经济降温、创投界弥漫着悲观的氛围之际,肖水龙鼓励同事和同行大胆向前走,行业更聚焦。他深刻领悟投资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大势,稳健果敢向前,热潮
期刊
新浪网2000年赴美上市首用VIE结构被放行后,“新浪模式”的VIE成为过去10年间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最常用的架构。几乎所有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和教育类公司都采用这一模式。VIE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大创举”,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产业黄金十年。  时过境迁,近来VIE这一帮助中国优秀公司与境外资本市场实现对接的宠儿饱受质疑。宝生钢铁和支付宝事件首次将VIE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问题摆在大众面前,而新东
期刊
创业投资,无论采取有限合伙制,还是公司制,就其本质而言,都是投资人出于对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的信赖,将资金委托给管理团队管理。可以说,投资人对管理团队的信赖是创业投资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从法律上看,管理团队对投资人负有信义义务,必须忠诚、谨慎地为投资人提供专业服务。如何赢得投资者的信赖?我们认为,基金管理团队必须建立以信义义务为标准的自律机制,处理好下列基金运营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
期刊
价值是个常数,一直在那里,谁都可以发现,只是要有发现的能力。  创东方的一位老同事说,肖水龙的投资特点就是善于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找被人们忽略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企业和细分行业,他所投资的标的,往往并非圈内热捧的项目。相反,他常常会挖掘一些被圈内忽略的细分行业和项目,把握“冷门”并将之发挥至极致。  精于发现  本科毕业于建筑材料系的肖水龙,将投资管理比喻为选材料,“精致、耐久、成本低”才是极品。创
期刊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全球经济经历了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资本市场也一片风声鹤唳,而这几年却正是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东方“)成立并稳步、快速发展之时。  “谦厚做人,专业做事”,这是创东方的核心文化理念,也是肖水龙心中的座右铭。肖水龙,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其带领下,公司募资近30亿元人民币,投资近6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已IPO,此外,还有2家企业已过会,6家
期刊
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同2008年、2009年相比有较大差异。刚刚公布的八月份CPI是2%,基本上确认是经济下滑物价回落的低点,物价进入到经济回落探底阶段。在公布的分类价格指数里面,居住类指数上升了2.2%,租金类上升了3%。所以,如果再采取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通胀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再像2008年那样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加剧产业过剩问题。据中国钢铁业协会统计,中国
期刊
公众场合的肖水龙,总是面带微笑,但在笑容背后,是他把握命运的坚强。在他的人生辞典里,几乎很难找到“放弃”与“懒散”,有的只是向困境说“不”的奋进和精进。  肖水龙的工作节奏像“机器”。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来他很少休息过一天。他对自己每日在飞机上不断空转有些无奈:心中的抱负再大,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他每年都会告诉自己明年要休息一下,但过后又一切照旧。  他没有时间停留,他像齿轮一样不停地旋转、
期刊
经济全球化浪潮犹如狂飙一般横扫世界,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其中跨国资本的流动更为明显。经济活动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疆域,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上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寻觅并购的机遇,同时也遭遇风险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
期刊
花旗银行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出,预计最快到2016年,中国人口红利将消耗殆尽,中国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已全面缓行,中国企业的经营和投资风险明显增大,中国经济正面临着3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都面临着深刻变革。以实体经济为终极投资标的的创业投资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应对这些变化和风险,而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使得形势似乎变
期刊
肖水龙,祖籍江西,学成上海,事业根植于深圳。  1988年6月,肖水龙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从此,就辛勤地耕耘在这里,再也没有离开过。  回忆起20多年来所走过的金融及投资之旅,他充满激情和感恩:“如果不是来到深圳特区,如果不是深国投的工作经历,我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到金融及投资,也就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创投行业。 ”  2000年初,肖水龙从美国纽约城市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