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郭坚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
曹文正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咨询服务
中国主管合伙人
何芳(右一)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并购已然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2年迄今,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1542亿美元,共计2492项并购,比2011年同期1414亿美元上升9.1%。国内并购占所有中国并购市场金额的60%,共计1803项交易,总交易额925亿美元。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输多赢少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70%,而由西方企业所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只有40%,双方相差悬殊。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失败率如此之高?在面对当地陌生的政策时应该如何选择?境外投资的具体程序以及法律风险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企业做出分析判断。四位来自于专业服务与研究机构的代表将分享他们在并购项目中的经验,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指导。
并购中的问题
马宇:事实上,在目前跨国投资开始复苏的情况下,中国吸引外资的形势反而非常严峻。众所周知,你在行业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取决于在跨国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大为下降,1995年所占份额为11.2%,现在只有8%。原因是因为尽管中国在并购方面适应了国际投资的要求,但是外商投资来中国并购非常困难。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每年外资并购只占外商投资的3%左右,这个比例同国际趋势大为背离。
另外,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港澳台地区,真正来自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比重只有12%-13%左右,这个现象非常奇怪。因为通常一个国家应该有80%左右的外商投资来自发达国家,而中国恰恰相反。特别是最近几年,欧美日对华投资在中国境外投资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从几年前的31%左右降到现在的12%。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美日一般在其他地方做投资就很少做运营公司,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说,它们更希望用并购的方式。很难想象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对华投资每年只有150亿美元左右,居然不如一个普通并购规模。
为什么现在做不了并购?首先,是因为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现在对外并购的限制很多,绝对比运营投资的限制多;其次,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说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晰,容易在并购中产生分歧;第三就是一些具体问题,包括资产评估、资本市场、品牌、行业等。真正要想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地位,中国必须在并购领域里有所突破,通过开放来解决制约并购的瓶颈问题。
郭坚:以能源行业为例,常常听到中国去非洲投资,非洲有大量的稀土和自然资源,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的并不多,反而是去一些发达国家投资有更多成功的案例,这可能与当地完善的法律以及政治体系相关。
过去,我们对并购有一个误解,认为并购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操作。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企业中有50%以上希望在并购交易中与并购对象进行商议,最后达到交易目的。但实际上,75%以上的企业都认为并购完成后,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准确,导致并购后的工作不顺利。因为,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法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卖东西的人永远只会告诉买方最好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并购交易中。
80%以上的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和经营效率,然而,中国企业的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投资方式在进行,这很容易导致投资时判断方向出错。在陌生的国度与一群陌生的人打交道,进行陌生的活动,只依靠我们在国内所了解的或者是积累的经验,很难取得成功。我们做过很多案例,都是到了交易的最后关头,发现了一些法律、法规或当地习惯上的问题,最终导致并购失败。所以,请谨慎开展并购,如果并购过程中没有专家的支持,失败的几率相当大,因为你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并购时机,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并购对象。
海外并购的成功关键
曹文正:如果用结婚来比喻并购,那我要提醒大家,现在中国的离婚率很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并购都是失败的。失败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因为谈不下去而失败。交易失败有千百种理由,价格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我见过两家民企老板,只是因为喝酒时的一句话,最后不欢而散,而当时所有的文件已经全部草拟完成,只等第二天签字。对于服务机构而言,交易完成就结束了,但是并购双方还要继续合作下去,所以交易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调查清楚、观察清楚。
第二种是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而失败。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国内没有太多的并购项目,那么在异国他乡进行并购,成功的概率又怎么会高?举例来说,美国进入欧洲是通过马歇尔计划,而当时的欧洲在二战后被破坏得很严重,这时美国带着资本和技术渗透进了欧洲,之后逐渐再进入亚洲、南美洲。欧洲在经济稳定后,欧洲大型企业去海外发展也是先跟随美国出去投资,经过几十年的海外投资后,才开始做跨国并购。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去海外投资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经验?有没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没有好渠道?并购后的整合又该怎么做?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到海外,但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都受欢迎,但我没这么乐观。从我们所参与的项目来看,由于文化隔阂、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往往使得中国的企业做一些人家看不懂的举动和事情。比如双方已经谈好了交易梗概,价格有了共识,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并购交易过程太长,由于市场是变动的,如果此时被收购方的股票上涨,又怎么可能按照原定价格卖出?毕竟要对股东负责。所以,中国的企业想要受欢迎,就要知道对方的游戏规则,只有调整和适应对方的游戏规则才能受欢迎。
何芳:在中国投资需要通过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的核准以及外管局的登记。在现行行业体制下,境外投资的收购合同需要在审批后才能生效,而国际上的通行办法是合同签订即生效,政府审批只是交个文件。因此,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交易时,往往很困惑,因为在它们看来,交易过程没有经过审批等于无效。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国内审批才能生效,因此往往要支付溢价,但卖方对于中国的审批程序并不了解,因此,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它们更倾向于西方企业。
另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需要注意被收购国的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审查侧重于敏感行业,比如基础农业、电信、出版等行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去海外并购,尤其是要控股权,就需要额外的国家权审批,在美国国家权审批就是指外国投资委员会。与中国的审查不同,美国的审查是事后审查,企业首先要主动申报,因为在向地方商务厅申报相关文件和合同章程时,地方商务厅会要求企业先去商务部申报安全审查,这是政府监督行为。在美国这属于自愿行为,可以在交易之后进行补救。如果外国投资委员会在交易后发现企业属于安全审查的范畴,而企业没有申报,外国投资委员会有权要求撤销交易。2010年底,中国华为公司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3 Leaf Systems),交易额只有200万美元,而且收购的是服务性技术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是小交易,没有必要申报,但最后还是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审查领域而被撤销。所以,境外政府的审批十分重要,包括反垄断审批。
在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中国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简单,而美国企业是联合机制。比如优先股、债转股和认购股,这些权证在一定条件下,如管理控制权发生变动时都能够转换成普通股。因为,法律和文化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企业找到全部风险,在全面了解被收购国的政策、法律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情况后再作出决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郭坚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
曹文正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咨询服务
中国主管合伙人
何芳(右一)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并购已然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2年迄今,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1542亿美元,共计2492项并购,比2011年同期1414亿美元上升9.1%。国内并购占所有中国并购市场金额的60%,共计1803项交易,总交易额925亿美元。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输多赢少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70%,而由西方企业所发起的海外并购失败率只有40%,双方相差悬殊。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失败率如此之高?在面对当地陌生的政策时应该如何选择?境外投资的具体程序以及法律风险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企业做出分析判断。四位来自于专业服务与研究机构的代表将分享他们在并购项目中的经验,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指导。
并购中的问题
马宇:事实上,在目前跨国投资开始复苏的情况下,中国吸引外资的形势反而非常严峻。众所周知,你在行业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取决于在跨国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大为下降,1995年所占份额为11.2%,现在只有8%。原因是因为尽管中国在并购方面适应了国际投资的要求,但是外商投资来中国并购非常困难。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每年外资并购只占外商投资的3%左右,这个比例同国际趋势大为背离。
另外,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港澳台地区,真正来自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比重只有12%-13%左右,这个现象非常奇怪。因为通常一个国家应该有80%左右的外商投资来自发达国家,而中国恰恰相反。特别是最近几年,欧美日对华投资在中国境外投资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从几年前的31%左右降到现在的12%。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美日一般在其他地方做投资就很少做运营公司,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说,它们更希望用并购的方式。很难想象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对华投资每年只有150亿美元左右,居然不如一个普通并购规模。
为什么现在做不了并购?首先,是因为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现在对外并购的限制很多,绝对比运营投资的限制多;其次,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说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清晰,容易在并购中产生分歧;第三就是一些具体问题,包括资产评估、资本市场、品牌、行业等。真正要想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地位,中国必须在并购领域里有所突破,通过开放来解决制约并购的瓶颈问题。
郭坚:以能源行业为例,常常听到中国去非洲投资,非洲有大量的稀土和自然资源,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的并不多,反而是去一些发达国家投资有更多成功的案例,这可能与当地完善的法律以及政治体系相关。
过去,我们对并购有一个误解,认为并购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操作。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企业中有50%以上希望在并购交易中与并购对象进行商议,最后达到交易目的。但实际上,75%以上的企业都认为并购完成后,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准确,导致并购后的工作不顺利。因为,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法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卖东西的人永远只会告诉买方最好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并购交易中。
80%以上的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和经营效率,然而,中国企业的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投资方式在进行,这很容易导致投资时判断方向出错。在陌生的国度与一群陌生的人打交道,进行陌生的活动,只依靠我们在国内所了解的或者是积累的经验,很难取得成功。我们做过很多案例,都是到了交易的最后关头,发现了一些法律、法规或当地习惯上的问题,最终导致并购失败。所以,请谨慎开展并购,如果并购过程中没有专家的支持,失败的几率相当大,因为你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并购时机,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并购对象。
海外并购的成功关键
曹文正:如果用结婚来比喻并购,那我要提醒大家,现在中国的离婚率很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并购都是失败的。失败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因为谈不下去而失败。交易失败有千百种理由,价格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我见过两家民企老板,只是因为喝酒时的一句话,最后不欢而散,而当时所有的文件已经全部草拟完成,只等第二天签字。对于服务机构而言,交易完成就结束了,但是并购双方还要继续合作下去,所以交易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调查清楚、观察清楚。
第二种是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而失败。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国内没有太多的并购项目,那么在异国他乡进行并购,成功的概率又怎么会高?举例来说,美国进入欧洲是通过马歇尔计划,而当时的欧洲在二战后被破坏得很严重,这时美国带着资本和技术渗透进了欧洲,之后逐渐再进入亚洲、南美洲。欧洲在经济稳定后,欧洲大型企业去海外发展也是先跟随美国出去投资,经过几十年的海外投资后,才开始做跨国并购。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去海外投资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经验?有没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没有好渠道?并购后的整合又该怎么做?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到海外,但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都受欢迎,但我没这么乐观。从我们所参与的项目来看,由于文化隔阂、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往往使得中国的企业做一些人家看不懂的举动和事情。比如双方已经谈好了交易梗概,价格有了共识,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并购交易过程太长,由于市场是变动的,如果此时被收购方的股票上涨,又怎么可能按照原定价格卖出?毕竟要对股东负责。所以,中国的企业想要受欢迎,就要知道对方的游戏规则,只有调整和适应对方的游戏规则才能受欢迎。
何芳:在中国投资需要通过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的核准以及外管局的登记。在现行行业体制下,境外投资的收购合同需要在审批后才能生效,而国际上的通行办法是合同签订即生效,政府审批只是交个文件。因此,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交易时,往往很困惑,因为在它们看来,交易过程没有经过审批等于无效。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国内审批才能生效,因此往往要支付溢价,但卖方对于中国的审批程序并不了解,因此,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它们更倾向于西方企业。
另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需要注意被收购国的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审查侧重于敏感行业,比如基础农业、电信、出版等行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去海外并购,尤其是要控股权,就需要额外的国家权审批,在美国国家权审批就是指外国投资委员会。与中国的审查不同,美国的审查是事后审查,企业首先要主动申报,因为在向地方商务厅申报相关文件和合同章程时,地方商务厅会要求企业先去商务部申报安全审查,这是政府监督行为。在美国这属于自愿行为,可以在交易之后进行补救。如果外国投资委员会在交易后发现企业属于安全审查的范畴,而企业没有申报,外国投资委员会有权要求撤销交易。2010年底,中国华为公司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3 Leaf Systems),交易额只有200万美元,而且收购的是服务性技术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是小交易,没有必要申报,但最后还是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审查领域而被撤销。所以,境外政府的审批十分重要,包括反垄断审批。
在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中国企业的股权结构比较简单,而美国企业是联合机制。比如优先股、债转股和认购股,这些权证在一定条件下,如管理控制权发生变动时都能够转换成普通股。因为,法律和文化完全不同,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企业找到全部风险,在全面了解被收购国的政策、法律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情况后再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