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企业的迅速崛起及不断发展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小企业正以其灵活的机制、明晰的产权结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加强,对银行贡献度下降速度比预计加快,商业银行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而小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正在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在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企业资金短缺、商业银行惜贷”现象却是普遍存在。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小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原因,不仅受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
1.担保问题还未解决
抵押、担保难落实,企业融资成本高。由于小企业自身抵押物不足,企业间担保难寻,抵押及担保手续多、有效期短、收费较高等原因,许多小企业无法落实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无法获得贷款。
2.原有大中型企业的信贷操作流程难以适应小企业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模式不论是大小客户,从其申请到发放贷款,都执行相同的操作模式,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少则一个月,多则超过两个月。而小企业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小企业与银行合作,更多的是看重银行业务运作效率和能否得到充分的信贷支持,而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普遍不高。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沿用大客户的信贷操作流程、审批模式、没有单独设计小企业特点的差别化信贷操作流程,很难满足小企业“急、频”的融资需求。
3.信贷人员规避个人责任增加了推进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目前,银行在决策过程中实行审批主责任人制。这将大大提高信贷经营人员的谨慎程度。从长期来看,对于防范风险是有益处的,但小企业贷款风险高于大中型企业,银行若在信贷责任追究上不加以区别,势必形成利益与责任不对称,使信贷人员产生恐贷、惧贷心理,而规避小企业贷款。
(二)企业自身因素影响
1.企业缺乏规范经营、管理能力
不少小企业属于“家庭式管理”,一人独断的家长作风,个人作用过分突出,自我约束力较差;经营方式粗放、重视规模扩张;轻风险控制;经营随意性大、经常会不断追求经济热点;业务稳定性较弱、投机性和经营风险较高。有的企业迷信所谓的资本运作,不发展自身的主业,而忙于并购或上市,或把有限的资金跨行业投向房地产甚至高风险的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的风险隐患。
2.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真实的情况。通常企业有几套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的又是一套,令银行的信贷员也难识“庐山真面目”。
3.小企业信用意识相对薄弱
小企业信用程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诚信意识缺乏,道德风险较严重。不少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现象较为普遍,银行一旦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本金就很难如约偿还,必须不断续贷,而且一些小企业负债沉重,经营不景气,融资资信差,逃废债较严重。发生在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企业,这也是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关键。
二、改善对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建议
(一)合理细分市场,科学把握信贷投向
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小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小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小企业。
(二)探索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在利用房产、土地、有价证券做抵押品的基础上,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积极探索企业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商业汇票、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土地发包权、人工林地、出租车营运证等作为抵押资产的多种方式,解决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开办联保协议贷款业务,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核心股东、主要经营责任人提供的以其个人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与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进行合作,探索信贷业务担保和保险的融合,利用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的信誉、实力分散信贷风险。
(三)创新适合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产品
不断适应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积极进行贷款融资产品创新。对效益、潜力和信用高的企业,在能够提供足额有效担保的前提下,可对其实行综合授信,一次性签订融资合同,循环使用;对100%保证金或存款质押等低风险业务,可直接到基层银行办理;适应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偿贷款,通过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使小企业的还款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实行“双人四眼”审贷原则
小企业客户融资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审贷体制和操作流程不能适应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银行必须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企业采用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金额和业务条件的小企业的授信,可实行“双人四眼”审贷制,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五)推行信贷管理新体制
首先,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银行必须实行在贷款审批上实现规模经济,采用集中审贷的贷款审批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规模化处理能降低经营成本;集中审贷有利于审贷标准统一,集中清收不良贷款能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因为单个小企业客户风险规模较小,不值得对所有贷款逐个进行繁杂的评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能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审贷效率,节省经营成本。第三,要建立审贷授权体系,以人为本,区别情况,推行个人审贷权限限额分类制度。
(六)构建新型问责机制
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但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挖掘业务深度、提高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因此,对于贷款风险较大的小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与小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采取例举“尽职”事项,逐一对照,真正做到“尽职”即“免责”;其次问责应该在资产处置之后,因为小企业融资以抵押为主,如果处置之后资产没有实际损失,就没必要问责;第三还应设定一个相对合适的容忍度,只要排除是内外勾结和欺诈,损失在这个区间之内就可以免责。
(七)切实增强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及转变其融资观念
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小企业还要转变融资观念,实现从单一的间接融资到从债券市场、创业板市场直接融资转变。
(八)银行审核小企业贷款申请,可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单纯依赖正式的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
但须注重现场调查,注意收集非财务信息和软信息。应深入小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现场,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借款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了解借款人经营动态和资信情况。应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有关借款企业及其经营者家庭收支和信用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尽量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加强,对银行贡献度下降速度比预计加快,商业银行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而小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正在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在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企业资金短缺、商业银行惜贷”现象却是普遍存在。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小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原因,不仅受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
1.担保问题还未解决
抵押、担保难落实,企业融资成本高。由于小企业自身抵押物不足,企业间担保难寻,抵押及担保手续多、有效期短、收费较高等原因,许多小企业无法落实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无法获得贷款。
2.原有大中型企业的信贷操作流程难以适应小企业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模式不论是大小客户,从其申请到发放贷款,都执行相同的操作模式,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少则一个月,多则超过两个月。而小企业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小企业与银行合作,更多的是看重银行业务运作效率和能否得到充分的信贷支持,而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普遍不高。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沿用大客户的信贷操作流程、审批模式、没有单独设计小企业特点的差别化信贷操作流程,很难满足小企业“急、频”的融资需求。
3.信贷人员规避个人责任增加了推进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目前,银行在决策过程中实行审批主责任人制。这将大大提高信贷经营人员的谨慎程度。从长期来看,对于防范风险是有益处的,但小企业贷款风险高于大中型企业,银行若在信贷责任追究上不加以区别,势必形成利益与责任不对称,使信贷人员产生恐贷、惧贷心理,而规避小企业贷款。
(二)企业自身因素影响
1.企业缺乏规范经营、管理能力
不少小企业属于“家庭式管理”,一人独断的家长作风,个人作用过分突出,自我约束力较差;经营方式粗放、重视规模扩张;轻风险控制;经营随意性大、经常会不断追求经济热点;业务稳定性较弱、投机性和经营风险较高。有的企业迷信所谓的资本运作,不发展自身的主业,而忙于并购或上市,或把有限的资金跨行业投向房地产甚至高风险的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的风险隐患。
2.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真实的情况。通常企业有几套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的又是一套,令银行的信贷员也难识“庐山真面目”。
3.小企业信用意识相对薄弱
小企业信用程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诚信意识缺乏,道德风险较严重。不少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现象较为普遍,银行一旦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本金就很难如约偿还,必须不断续贷,而且一些小企业负债沉重,经营不景气,融资资信差,逃废债较严重。发生在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企业,这也是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关键。
二、改善对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建议
(一)合理细分市场,科学把握信贷投向
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小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小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小企业。
(二)探索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在利用房产、土地、有价证券做抵押品的基础上,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积极探索企业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商业汇票、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土地发包权、人工林地、出租车营运证等作为抵押资产的多种方式,解决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开办联保协议贷款业务,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核心股东、主要经营责任人提供的以其个人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与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进行合作,探索信贷业务担保和保险的融合,利用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的信誉、实力分散信贷风险。
(三)创新适合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产品
不断适应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积极进行贷款融资产品创新。对效益、潜力和信用高的企业,在能够提供足额有效担保的前提下,可对其实行综合授信,一次性签订融资合同,循环使用;对100%保证金或存款质押等低风险业务,可直接到基层银行办理;适应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偿贷款,通过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使小企业的还款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实行“双人四眼”审贷原则
小企业客户融资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审贷体制和操作流程不能适应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银行必须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企业采用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金额和业务条件的小企业的授信,可实行“双人四眼”审贷制,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五)推行信贷管理新体制
首先,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银行必须实行在贷款审批上实现规模经济,采用集中审贷的贷款审批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规模化处理能降低经营成本;集中审贷有利于审贷标准统一,集中清收不良贷款能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因为单个小企业客户风险规模较小,不值得对所有贷款逐个进行繁杂的评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能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审贷效率,节省经营成本。第三,要建立审贷授权体系,以人为本,区别情况,推行个人审贷权限限额分类制度。
(六)构建新型问责机制
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但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挖掘业务深度、提高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因此,对于贷款风险较大的小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与小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采取例举“尽职”事项,逐一对照,真正做到“尽职”即“免责”;其次问责应该在资产处置之后,因为小企业融资以抵押为主,如果处置之后资产没有实际损失,就没必要问责;第三还应设定一个相对合适的容忍度,只要排除是内外勾结和欺诈,损失在这个区间之内就可以免责。
(七)切实增强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及转变其融资观念
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小企业还要转变融资观念,实现从单一的间接融资到从债券市场、创业板市场直接融资转变。
(八)银行审核小企业贷款申请,可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单纯依赖正式的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
但须注重现场调查,注意收集非财务信息和软信息。应深入小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现场,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借款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了解借款人经营动态和资信情况。应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有关借款企业及其经营者家庭收支和信用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尽量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