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指南学习帮助引领促进指导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幼教受到广大儿童监护人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在更多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与国际接轨,教育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与2001年应运而生。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指南》是对《纲要》的细化,具有高度操作性,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的文件。作为工作在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南》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指南》的学习,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幼儿学习的注意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这一特点是由其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所持经验的特征所决定的,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学得有趣,学的有效,学得有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倡导:“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幼儿教师就要在多做,为幼儿选择可操作性、多变性、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安全前提下支持幼儿拆装或动手制作玩具,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感知,主动说、做、画、唱等。总之,教师的目的是旨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二、《指南》的学习,引领教师制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
我国现在的幼儿园多数是集体教学,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在各领域发展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而且重视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在学习《指南》后我发现,《指南》中对五大领域不同年龄的幼儿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依据,这些具体的目标让幼儿教师准确的了解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和大致达到什么水平,同时还可以了解幼儿的情感态度、某种能力及某种知识经验,这样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就胸有成竹,制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建立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完全不同。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对幼儿的发展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三、《指南》的学习,促进教师推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许多幼儿园因为生源问题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家长强烈要求幼儿要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计算,有而甚至要求老师教20以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乡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性的比较容易发现幼儿的缺点,从而忽视幼儿的优点。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对教师自身没有成就感,还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指南》要求教师要积极的看待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进步,全面的观察幼儿潜能。通过全面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拓展和提升其他经验,重视长处忽略短处。这种扬长避短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指南》的学习,指导教师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幼儿时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指南》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指南》的“目标”、“教育建议”中,也多处提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幼教的潮流。然而在今天,我国幼儿的教育中“只有学业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学业学习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这样的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究竟什么东西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幼儿教育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忽视幼儿内在的教育品质培养,是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以及負责任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品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近,为幼儿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实施《指南》时牢记在心的追求。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幼儿的后继学习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幼儿今后走向社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应该怎样解决,如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困难面前要坚持,对待事物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自理、自控,理性,给自己解压,帮他人走出生活的误区。我们常常会从电视和广播中听到,某大学生因为生活所迫自杀了;某某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退学了等,这些成年人不能面对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关键问题是没有好的学习品质,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个人希望通过《指南》的学习,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还给孩子们健康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综合表现出来的,幼儿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应多观察、多反思、多学习,让《指南》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方法转变成学前教育战线的实际行动,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教学活动,将幼儿的生活、学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促进幼教的发展,幼教进步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幼教受到广大儿童监护人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在更多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与国际接轨,教育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与2001年应运而生。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指南》是对《纲要》的细化,具有高度操作性,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的文件。作为工作在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南》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指南》的学习,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幼儿学习的注意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这一特点是由其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所持经验的特征所决定的,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学得有趣,学的有效,学得有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倡导:“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幼儿教师就要在多做,为幼儿选择可操作性、多变性、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安全前提下支持幼儿拆装或动手制作玩具,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感知,主动说、做、画、唱等。总之,教师的目的是旨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二、《指南》的学习,引领教师制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
我国现在的幼儿园多数是集体教学,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在各领域发展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而且重视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在学习《指南》后我发现,《指南》中对五大领域不同年龄的幼儿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依据,这些具体的目标让幼儿教师准确的了解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和大致达到什么水平,同时还可以了解幼儿的情感态度、某种能力及某种知识经验,这样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就胸有成竹,制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建立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完全不同。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对幼儿的发展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三、《指南》的学习,促进教师推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许多幼儿园因为生源问题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家长强烈要求幼儿要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计算,有而甚至要求老师教20以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乡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性的比较容易发现幼儿的缺点,从而忽视幼儿的优点。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对教师自身没有成就感,还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指南》要求教师要积极的看待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进步,全面的观察幼儿潜能。通过全面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拓展和提升其他经验,重视长处忽略短处。这种扬长避短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指南》的学习,指导教师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幼儿时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指南》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指南》的“目标”、“教育建议”中,也多处提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幼教的潮流。然而在今天,我国幼儿的教育中“只有学业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学业学习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这样的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究竟什么东西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幼儿教育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忽视幼儿内在的教育品质培养,是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以及負责任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品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近,为幼儿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实施《指南》时牢记在心的追求。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幼儿的后继学习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幼儿今后走向社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应该怎样解决,如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困难面前要坚持,对待事物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自理、自控,理性,给自己解压,帮他人走出生活的误区。我们常常会从电视和广播中听到,某大学生因为生活所迫自杀了;某某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退学了等,这些成年人不能面对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关键问题是没有好的学习品质,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个人希望通过《指南》的学习,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还给孩子们健康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综合表现出来的,幼儿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应多观察、多反思、多学习,让《指南》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方法转变成学前教育战线的实际行动,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教学活动,将幼儿的生活、学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促进幼教的发展,幼教进步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