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读课上,我指名14位同学分小节朗读《我和祖父的园子》。刘溜读的是第4自然段,他把“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一句中的“爬”读成了“趴”。
起初,我想纠正一下读音就过去。然而,我却忽然想起了那次讲《望月》。一个孩子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时,把“野”读成“远”,我也是只纠正了一下读音就过去了。课后,指导老师对我说:“孩子把‘野’读成‘远’,不仅是一个错误,更是一个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错误,顺势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为什么用‘野’而不用‘远’,孩子能够通过这个错误更加深刻感受到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这一次,我意识到刘溜的这个错误,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刚才刘溜把一个字读错了。你们发现了吗?”
“是‘爬’在地上,不是‘趴’在地上。”还没等我问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说‘爬’在地上,而不用‘趴’在地上?而且我们一般都说‘趴’在地上,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准确呢?”
原本有些兴奋的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或许他们没想到我会这样问。片刻安静之后,有人举手了:“我认为不是作者用词不准,用‘爬’生动地写出了‘我’是在动的,而‘趴’就没有。”
“用‘爬’让我感受到了‘我’不是在一处铲地,而是不停地动着。写出了小作者的调皮。”
“‘爬’还能让人感受到爷爷很宠爱‘我’,让小作者在园子里随便爬。”
“‘爬’还写出了‘我’的自由自在。”
真没想到,孩子们评析得这么好。说实话,在教学预案中,我并没有设计让学生去品味“爬”字,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品析,我才感觉到,这个“爬”字用得真是特别传神,既让人想到了一幅有趣的童年画面,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祖父园子的自由自在。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孩子解决表面的问题,更应该借助这个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因为这样的问题来自学生,它是学生真正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流程而一厢情愿地杜撰出来的。
作为教师,应当格外地珍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作者单位:南京市春江学校)
推荐理由:教学是一种需要智慧的工作。这里面的智慧很虚,但也很实。在教学中化平凡、腐朽、错误为神奇就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高不可攀,是可以习得的。如何习得?其实不难,关键在于——像我们平时向学生要求的那样——开动脑筋、用心做事。
起初,我想纠正一下读音就过去。然而,我却忽然想起了那次讲《望月》。一个孩子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时,把“野”读成“远”,我也是只纠正了一下读音就过去了。课后,指导老师对我说:“孩子把‘野’读成‘远’,不仅是一个错误,更是一个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错误,顺势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为什么用‘野’而不用‘远’,孩子能够通过这个错误更加深刻感受到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这一次,我意识到刘溜的这个错误,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刚才刘溜把一个字读错了。你们发现了吗?”
“是‘爬’在地上,不是‘趴’在地上。”还没等我问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说‘爬’在地上,而不用‘趴’在地上?而且我们一般都说‘趴’在地上,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准确呢?”
原本有些兴奋的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或许他们没想到我会这样问。片刻安静之后,有人举手了:“我认为不是作者用词不准,用‘爬’生动地写出了‘我’是在动的,而‘趴’就没有。”
“用‘爬’让我感受到了‘我’不是在一处铲地,而是不停地动着。写出了小作者的调皮。”
“‘爬’还能让人感受到爷爷很宠爱‘我’,让小作者在园子里随便爬。”
“‘爬’还写出了‘我’的自由自在。”
真没想到,孩子们评析得这么好。说实话,在教学预案中,我并没有设计让学生去品味“爬”字,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品析,我才感觉到,这个“爬”字用得真是特别传神,既让人想到了一幅有趣的童年画面,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祖父园子的自由自在。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孩子解决表面的问题,更应该借助这个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因为这样的问题来自学生,它是学生真正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流程而一厢情愿地杜撰出来的。
作为教师,应当格外地珍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作者单位:南京市春江学校)
推荐理由:教学是一种需要智慧的工作。这里面的智慧很虚,但也很实。在教学中化平凡、腐朽、错误为神奇就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高不可攀,是可以习得的。如何习得?其实不难,关键在于——像我们平时向学生要求的那样——开动脑筋、用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