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哥张铁林:与名人手札的不解之缘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初,张铁林、张国立、王刚“铁三角”一同参演的话剧《断金》正在巡演。2020年12月19日,他们在青岛聚会,三人的年龄加起来将近200岁,他们站在一起时的那种德高望重的组合画面迷倒无数网友。只是,很多人只知道张铁林是演艺圈大腕,却不知道除了荧屏上的皇帝形象,他还是中国第一批手札收藏家,被誉为“娱乐界收藏一哥”。很多人玩收藏是为了增值,而张铁林却不是这样,那么,张铁林为何对手札情有独钟,藏而不卖呢?

初心不改,

赝品也曾“打眼儿”


   张铁林1957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上小学的时候,爷爷教他用毛笔写字,他生平第一幅画也是用毛笔画的,后来就养成了用毛笔记日记的习惯。
   第一次去香港,他画下路牌、饭馆招牌,还有菜单上的菜码,这样的日记,前前后后画了30大本。每次打开这些画本,一种亲切感就会溢满全身,仿佛爷爷又来到了身边,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就是手札的雏形。
   1998年,热播剧《还珠格格》大火,张铁林一下子被观众熟知,并成为“皇帝专业户”。成名后的他还是一直保持着用毛笔记日记的习惯,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A4纸大小的皮面笔记本,上面的字都是用毛笔写就,遒劲有力,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习字的结果。
   一天,张铁林偶然得到一位清代不知姓名的人写的一封信,细读之下,他发现手札中不但在书法上比大幅书法更加生动自然,内容也比那些“正书”更加有趣,并且,他居然在手札中仿若看到了爷爷拿着毛笔开药方的样子。
   这一发现让张铁林兴奋不已,他小时候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出诊时也会带着他,一刻也离不开,可他刚满10岁,爷爷就永远离开了。这手札上的字,和爺爷开的药方那么相像,不正是自己与手札冥冥之中的不解之缘吗?
   从此,他开始收藏名人手札。2000年,手札收藏市场还是个冷门,便宜到三五百元一通,张铁林经常去拍卖行,有时候也能拍到一些满意的,但要真找到好藏品却并不容易,甚至有时还会上当受骗。
   那年冬天,香港举行一次大型拍卖会,张铁林看了图录,发现有一本康有为的册页,看上去气象韵律还不差,就很想买下,但他人在北京,又不想为了一本手札专门去一趟。正犹豫间,听朋友说张国荣也在香港买画,就赶紧联系,委托他帮忙拍一下。
   图录是买着了,可张铁林一时半会也没时间去香港,就让张国荣先放着,这一放就是两年。直到2002年,张铁林才在香港的一个咖啡馆见到张国荣。可是,当张铁林见到张国荣拿出的图录时,一下子傻眼了,居然是假的。他找到一张小餐巾纸,在图录的印章那儿拿指甲划了一下,还掉色,显然就是那两年刚“出锅”的赝品。
   张铁林看着张国荣,无奈地摇摇头,只能自认倒霉。他渐渐发现,收藏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除了以假乱真被“打眼”,有的同行也很保守,觅得了好的藏品就使劲掖着,根本就不愿意分享。
   有一次,张铁林去上海,一个朋友告诉他,苏州有个大收藏家,手上有特别多的好手札。他赶紧坐车过去,辗转约见到那个人。可是,那个人拿了一堆破报纸,一堆影印本,却一张有价值的也没有。张铁林见他始终把好手札都藏着,只好长叹一声,扫兴而归。
   回到家,张铁林郁闷了好些天,直到有天忽然捡了一个漏,心情才平复起来。那天,他在目录上看到一幅“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行书,很少见,是日本篆刻家园田湖城的旧藏。手札中的字是作者写给丁敬,说的是篆刻之事,尺幅不大,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小镜框里面有四幅,三幅都是收藏者的收藏笔记,另一幅正是金农的那张作品,果然是小行书,很精彩,但没人看。
   张铁林抑制着内心的喜悦,平时大家闭着眼都知道金农的字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结构严密,但这张字却大不一样,因为是手札上的小行草,笔锋就显得比较随意,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殊不知,小行书正是这通手札的妙处,因为不同才更难得,并且单从用笔,就能感知到书写人的真性情,而这些,在那些四平八稳的字里是很难看出来的。
   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收藏的手札珍品中,还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的书信,甚至民国时期齐白石的真迹。

志在必得,

手札都有“灵气儿”


   随着对名人手札收藏的深入,张铁林慢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在他看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比不过一位有经验收藏者的肉眼鉴定。
   因为仪器过于死板,最多只能作为鉴定的参考,只有非凡的眼力才最可靠。并且,收藏手札最好是成批成批地收购,而不是一张一张地去买,单张很容易作假,而一下子收购一个体系,基本都是传承有序的藏品,出处也很明确,就不太容易出错。
   2003年,张铁林在上海开始成批收购藏品,第一批收的手札就是钱镜塘先生的手札藏品,这是先生毕生的心血,好几代人的积累,必须在整拍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紧接着,张铁林又在两年内收购了不少吴省庵的藏品,藏品既丰富又完整,保存相当完好。
   收藏手札,张铁林从来都不吝啬,只要是他看上了的藏品,就一定会想方设法买到,要不然,他晚上就会整夜睡不着,总感觉那件藏品在对他哭泣。
   他一直都说,好的手札本身就带着灵气儿,遇见就是缘分,一定不能错过。
   那天,张铁林在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看到一套赵之谦的《论学丛札》,这套手札曾在国学大师罗振玉手中保存过,非常难得。张铁林仿佛一下子遇见了知音,下定了志在必得的决心。哪知道,竞价到120万以后,价格还在上升。张铁林很奇怪,按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了,但与他竞争的是一个遥控指挥的藏家,在价格上咬得相当紧,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
   张铁林有点想打退堂鼓,这虽然是一套非常珍贵的手札,但也要价格适中才好,但忽然之间,他似乎看到爷爷拿着毛笔对他说,看准了,就要坚持下去。他心中一震,赵之谦是中国清代著名书画家和篆刻家,这批手稿汇集了他不同时期,二十几年间,致清代学者胡培系信札三十七通,计一百页,其中大部分信札约书在同治乙丑前后,主要记载了赵之谦书法之嬗变、学书心得以及他在江西官场宦海浮沉之辛酸感受,极具收藏价值,确实与别的藏品不可同日而语。    想到这,张铁林把心一定,将价格加到了150万,再贵,也一定要拿下。对方却毫不退却,马上加到160万。原来,对方是一位日本资深藏家,对这套手札也是关注很久。
   虽然,对方在暗处,张铁林根本不清楚对方底细,但他铁了心,一直与对方比拼加价,直到加至250万元时,对方才放弃竞拍。
   终于,张铁林以250万元的价格拍得这通手札,创下当时最高的价格纪录。
   经过这场恶战,赵之谦的《论学丛札》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名人手札收藏也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热度,各种手札的拍卖价格迅速攀升,几年之间,就翻了几十倍。
   对于这种暴涨,上海古董圈的人开玩笑说:“这跟张铁林有很大关系,他早期能影响整个上海,而上海市场就能影响全国。”
   张铁林的手札收藏也让他的财富快速增长,在更乐国际拍卖公司的秋拍会上,赵之谦的一通普通手札,底价就拍出了15万元,可想而之,张铁林收藏的《论学丛札》精品会有多值钱,而他收藏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39通手札价格也是贵不可言,已经涨到几千万。
   虽然手札如此值钱,但张铁林从来不卖,他说:“人海茫茫,我觉得手札能到我手上就是个缘分,我一定保护好它的灵气儿,不会让它们任何一个从我手里跑出去。”

相映成趣,

传承需要“真性儿”


   慢慢地,张铁林独具慧眼,收藏了数以千计的名人手札,但他却慢慢发现,好的手札越来越难寻觅。
   自从他高价收了赵之谦的作品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赵之谦的作品,却大多是赝品,鱼目混珠,难辨真假。
   手札收藏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真迹却越来越少,这不禁让张铁林重新开始思索手札收藏的未来,多数手札能历经数百年流传下来,首先是因为作者是名流,历史和名人总是关联的,普通人的信早就没了。
   于是,张铁林做了一个新的决定,他要为手札文化“代言”,把自己收藏的一千多件手札分享出来,与大家共赏。张铁林在网络开设了一个栏目,叫“每日一札”,每天,他会拿出自己收藏的一通手札,专门请人做好释文,然后在栏目上推送出去。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简单的手札一两个小时可以注释好,而有的手札长达好几页,几乎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注释。但张铁林并不觉得烦琐,很多时候,他还亲自做释文,在他心中,只想尽快让更多的人熟知并认可手札。
   但是,让张铁林没想到,手札以这种方式上传到网络上后,并没有达到他预想中的效果,并且,很多人认为网络上的东西很随意,手札的释文本就是解读者个人的理解,大家在网上你一言,我一语,反而成了一个争论的园地。
   争论本不是坏事,但张铁林意识到,以这种方法,很难完全将手札文化的精髓弘扬出去,还得另想良策。
   几个多月后,张铁林暫停了“每日一札”,他冥思苦想之后,觉得还是用出书的方式,受众面会更广,并且更正规一些,也容易让人接受。
   说干就干,他马上找出版社,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把赵之谦的全套信札印了出来。看着厚厚的一摞书,想到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出书之后,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但张铁林却越来越意识到,“每日一札”也好,出书也罢,其实都是表面现象,要想让手札文化顺利传承,必须要有那么一些从心底真正喜欢手札文化的人。
   于是,张铁林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手札,并经常和手札收藏爱好者切磋交流,欣赏彼此的藏品,谈收藏心得,以期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圈子。
   越深入研究,张铁林越感觉到手札背后的文化底蕴之深。有人说,很多朝代的君王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篡改历史,秦始皇可以焚书坑儒,乾隆可以烧书,留下的书,其实都是他们想要传下去的书,而很多真正的细节,往往存留在遗传下来的手札中。
   名人手札通常是大家通信之间的小事,却是最真情的流露,通过信札表现出来的,比正史所描述的大人物的史记更丰富。像赵之谦就是这样,在他的手札里头,反映了他真实的价值观和他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是如果只看正史里的赵之谦,往往看不到这些东西。
   所以张铁林说:“皇上的御书没啥意思,我喜欢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写的手札,那才是能写出好字好文章好历史的人。”
   手札就像今天闲聊时的短信和电话,不会太顾及形象去塑造和伪装自己,很容易流露出自然本性。看名人手札,往往能看到历史中他们个性的真实侧面:风趣的一面,刻薄的一面,懦弱的一面,痛苦的一面……
   也许,一位名人的作品是忧郁的,但在他的手札里看到的却是乐观向上的一面,特别是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特殊的心态,这些性格,往往是文史学家在描述一个人时,有意回避掉的地方。
   2005年初,张铁林出任广东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觉得这是一个传扬手札文化非常好的契机,于是向主管部门申请后,在授课中专门添设了专题性的讲解关于明清手札的相关课程。
   他说:“这些知识虽然还不是十分成熟,甚至还有点浅薄,但一样可以集腋成裘,一点一点去积累,让我的学生们真正认识手札文化,学到相关知识。”
   他经常向学生强调,文化的东西要立足于传承,才能有发展。
   他还向学生们讲述他和爷爷的故事,他说爷爷就是他前行的拐杖,一直引领着自己不知疲倦地学习探索;而手札是文化古物,对历史来说,它同样也是一个拐杖,会引领着大家去认识每一段历史。
   收藏是一门学问,体现着藏家独到的文人眼光、艺术品位和宽博的学识素养,收藏家在藏品上钤盖藏印、题跋感悟、考证流传,与友人共赏,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但张铁林有一个习惯,他没有把他的收藏印盖在信纸上,而是盖在裱的纸上。他说:“把收藏印盖在信纸上,我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资格,会玷污了手札的神圣。手札传到我这里,我就希望能够完好地保护它,并顺利地传承下去。”
   如今,张铁林已是影视圈名符其实的“收藏一哥”,他认为文化遗产属于全社会,对于自己收藏的手札,他打算将来捐献给国家:“真正的藏家,是不去卖钱的,我收藏的所有手札,到现在没有换一分钱。因为藏品其实并不完全属于个人,我只是享受曾经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光,就像当初牵着爷爷的手一样。”
   张铁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或许收藏的乐趣正在于此,收藏一份初心,享受一份从容;怀想一份痴念,弘扬一份传承。于人于己,不亦乐乎! 编辑/征 贞
其他文献
1   谁也不会想到,首次当导演的贾玲,会成为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目前,《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超过冯小刚整个生涯的电影总票房,还让她超越神奇女侠的女导演一跃成为了世界票房最高女导演,瞬间走上了人生巅峰。   贾玲的成功,跟她一直以来的努力和才华是分不开的,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她能够走到这个位置,真心不容易。   然而贾玲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才爬到这个高度,却被一个人企图用三
期刊
一个人为了心中的梦想,可以执着到放弃工作,放弃出名和赚钱的机会!四川内江的王林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曾经的名厨,能做出各种山珍海味,美食珍馐。可是,他骨子里却是爱鸟、护鸟的人!他不是鸟类学家出身,也没有受过专门的生物学教育,却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从单独行动到成立起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组织,迄今为止,他救助放生的鸟类多达3000多只!让四川内江隆昌市的古宇湖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而人们盛赞王林远是
期刊
近几年,外出务工的人流中,出现了一种以“夫妻”身份组建的临时家庭,美其名曰“临时夫妻”。“临时夫妻”已经成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彼此的需求而在一起,承诺不会破坏对方的家庭,不会轻易选择离婚。然而总有些人一不小心日久生情,无法自拔,从而造成悲剧。急诊室来了一对“临时夫妻”,男人为了挽留临时妻子而选择喝药自杀,最终却落得个人财两空。  痴情男为爱自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
期刊
她原本是个柔弱的女子,为人妻为人母,却因为生活拮据,又不愿意辛苦劳作,就大胆为自己创造“致富之路”,在网上编造悲惨身世,成功吸引“真命天子”的怜悯。她“再接再厉”同时在三个男人之间周旋,并且是游刃有余,还分别拍了三套婚纱,跟每一个男人她都一脸的幸福甜蜜。这些男人不是猪油蒙心,就是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甘愿为她倾尽所有,放弃美好前程。就在她沾沾自喜时,忽然东窗事发……婚后日子拮据,开个直播来“致富”  
期刊
马德华因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猪八戒”,一战成名。然而他的妻子却鲜为人知。此前网传她是“高老庄”高翠兰的扮演者魏慧丽,虽然当初“猪八戒背媳妇”的场景像极了爱情,可事实上两人完全是纯搭档关系。而他隐瞒了48年的太太,名叫侯玉敏,是北京318光学仪器厂的一名工人,不仅肤白貌美,还真像他念念不忘的“嫦娥姐姐”。他们的儿子也特别优秀,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身家过亿。   2020年6月,马德华还在网上
期刊
1   半年前,小莉肚子里的孩子是那些人捧在手心的寶贝,而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被所有人抛弃。   即将临盆,每走一步都艰难的小莉,身无分文,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在那个出租屋里关了七个月,进去的时候还是盛夏,出来时已是深冬,一阵冷风吹过,从头到脚都透心凉。   一只温暖的大手从右侧抓起了小莉冰冷的小手,熟悉又思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穿这么少,别冻坏了。”   真的是季楠。几个月不见,他白
期刊
自1995年以来,卡塔尔人均GDP排到了世界第一,还拥有世界上最富裕的王室,并逐步以“小国大外交”的面目示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今的卡塔尔王太后——谢赫·莫扎。曾经是囚犯之女的她逆袭成为王妃、“第一夫人”、王太后,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权势的100位女人”,堪称“人生赢家”!王囚之女逆袭成为王妃   谢赫·莫扎,1959年出生于卡塔尔。那时候的卡塔尔还没有独立成一个国家。直到1971年,英国
期刊
2020年的夏天,伊能静因参加火爆全网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而再度爆红。伊能静,集歌手、演员、作家、主持人、编剧等多种身份于一身,是公认的娱乐圈才情与美貌并重的女明星。其实,一身光环下的她,童年生活极其不幸和漂泊,缺乏安全感。在一次采访中,她说能支撑她一路走下去的是一盏盏温暖的灯。温柔而明亮的灯光不仅治愈了伊能静的童年,也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   成名后,她热爱起了收藏古董灯。当她面对爱情和婚姻
期刊
16岁的林思诺来自广东一个单亲家庭。2018年,他随母亲来到美国加州,就读于一所名叫纳特马斯的高中。学校开设了一门名叫“沟通教育”的必修课程,林思诺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心理辅导课,却不想迎接他的竟是一堂生动真实的婚姻教育课。与众不同、堪称前卫的教学模式让林思诺这个中国男孩最初有些不适应,但九周下来,他却发现自己对婚姻对家庭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对他现在和未来的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0年5月
期刊
2021年2月,贾玲作为导演拍摄的首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连破多项记录,票房一路攀升,一举突破50亿元,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里,女主角李焕英是贾玲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塑造的人物。事实上,贾玲之所以会走上喜剧之路,并取得成功,全因为母亲对她的影响。   在真实的世界里,贾玲与母亲到底有着怎样出人意料的故事呢?喜剧天赋   贾玲,于1982年4月出生在湖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