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油钻井行业所用到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例如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信息传导技术、转化技术、可视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分析和优化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等。通过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网络传输,加强生产视频远程采集传输,提高钻井企业网络安全监控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远程管理;石油钻井企业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308-01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石油钻井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利于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搞好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网络传输,有利于提高对钻井生产中井下情况的远程安全管理水平
石油钻井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为此,必须把生产一线钻井参数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后台分析管理,增强对钻井生产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安全监控管理,作为钻井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点,并围绕这个侧重点积极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远程动态管理效果。
(1)有计划地组织钻井队技术员和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进行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钻井井史软件及IADC报表的培训学习。通过强化培训,让参培人员熟悉其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钻井参数远程自动采集做好人才准备。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钻井队配备先进的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无线网卡等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在钻井生产过程中,组织钻井队运用钻井参数仪,传感器,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工作,并结合《井场信息实时发布平台》,开展实时数据、井身结构、基础数据、钻井液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和发布工作。通过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使管理者、一线井队技术人员都可以远程每天24h全程跟踪、了解和处理包括钻压、扭矩、悬重、泥浆流量、泵压、泵冲等钻井参数;生产技术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网络传输的实时钻井参数,并对照该井的设计要求,进行动态分析,对由于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钻井参数动态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从而大大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监视和处理能力,降低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3)在前线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稳步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后台生产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对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钻井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通过开发钻井生产网络数据管理平台,突出生产数据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数据的网络化分析管理水平。通过开发建设网上生产经营数据管理系统,内容可以覆盖钻井企业大部分生产动态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外部市场的生产动态管理等,提高对钻井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可以明显减轻生产管理部门收集前线生产资料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性、生产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力;各级管理者能够更加快捷地了解并掌握各钻井队的第一手生产动态资料,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产技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后台数据的自动整合处理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各种可能出现的隐患,促进钻井前线安全防范管理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后台分析处理,能够提升钻井生产过程的技术预警能力,提高钻井生产安全系数,全面实现科技增效。
2 加强生产视频远程采集传输,提高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水平
钻井队作为钻井企业施工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是生产信息及有关数据源头的主要采集点,也是钻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发展和维护职工健康乃至生命的永恒主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施工中,对一线井队进行远程监控,协助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现场限期整改不安全隐患,已成为信息技术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这项工作也自然应该被列入了信息应用管理的重点。
信息技术部门要根据钻井生产实情,特别是海滩地区施工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让钻井信息技术应用更贴近钻井一线生产,围绕解决现场视频数据采集、传输和安全监控,如何顺利对接的难点问题,积极工作。如,通过为基层井队配备數码相机、为调度室配备离子显示器,运用CDMA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钻井现场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并通过调度室的大屏幕等离子显示器进行后台监控。对于CDMA无线传输速度慢,视频画面连续性差,远程视频监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采用点对点高速微波传输技术,进一步提高远程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可视连续性,达到远程视频安全监控的实际效果。
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企业领导、生产、安全、技术等生产安全管理部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对摄像机位置进行管理、本地录像、移动速度控制、摄像焦点调节等操作,并获得高速连续的视频画面,监控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甚至包括海边公路路况、海潮涨落情况、海风风向、风力估计等,并通过网络视频实时传输画面,以及对海潮到来前后的情况等海边钻井生产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监视,做出正确果断的决策,有效减少因自然因素造成的钻井生产风险。同时,还能通过视频监控井场的生产画面,了解现场生产施工的详细情况,对违反钻井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可以立刻通过后台指令进行制止;另外,钻井一线施工的职工,在后台管理者远程众目睽睽之下工作,更有利于他们自觉遵守钻井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职工“我要安全”的意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管理,保持全天候监视,可以有效降低钻井生产事故发生率,增强钻井生产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钻井企业要制定完善详细的信息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数据管理一体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生产经营网络化、安全管理远程化,真正使钻井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始终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李衍达.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北京: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4(z).
收稿日期:2018-5-21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远程管理;石油钻井企业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308-01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石油钻井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利于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搞好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网络传输,有利于提高对钻井生产中井下情况的远程安全管理水平
石油钻井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为此,必须把生产一线钻井参数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后台分析管理,增强对钻井生产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安全监控管理,作为钻井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点,并围绕这个侧重点积极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远程动态管理效果。
(1)有计划地组织钻井队技术员和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进行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钻井井史软件及IADC报表的培训学习。通过强化培训,让参培人员熟悉其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钻井参数远程自动采集做好人才准备。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钻井队配备先进的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无线网卡等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在钻井生产过程中,组织钻井队运用钻井参数仪,传感器,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工作,并结合《井场信息实时发布平台》,开展实时数据、井身结构、基础数据、钻井液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和发布工作。通过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使管理者、一线井队技术人员都可以远程每天24h全程跟踪、了解和处理包括钻压、扭矩、悬重、泥浆流量、泵压、泵冲等钻井参数;生产技术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网络传输的实时钻井参数,并对照该井的设计要求,进行动态分析,对由于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钻井参数动态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从而大大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监视和处理能力,降低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3)在前线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稳步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后台生产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对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钻井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通过开发钻井生产网络数据管理平台,突出生产数据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数据的网络化分析管理水平。通过开发建设网上生产经营数据管理系统,内容可以覆盖钻井企业大部分生产动态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外部市场的生产动态管理等,提高对钻井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可以明显减轻生产管理部门收集前线生产资料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性、生产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力;各级管理者能够更加快捷地了解并掌握各钻井队的第一手生产动态资料,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产技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后台数据的自动整合处理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各种可能出现的隐患,促进钻井前线安全防范管理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后台分析处理,能够提升钻井生产过程的技术预警能力,提高钻井生产安全系数,全面实现科技增效。
2 加强生产视频远程采集传输,提高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水平
钻井队作为钻井企业施工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是生产信息及有关数据源头的主要采集点,也是钻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发展和维护职工健康乃至生命的永恒主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施工中,对一线井队进行远程监控,协助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现场限期整改不安全隐患,已成为信息技术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这项工作也自然应该被列入了信息应用管理的重点。
信息技术部门要根据钻井生产实情,特别是海滩地区施工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让钻井信息技术应用更贴近钻井一线生产,围绕解决现场视频数据采集、传输和安全监控,如何顺利对接的难点问题,积极工作。如,通过为基层井队配备數码相机、为调度室配备离子显示器,运用CDMA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钻井现场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并通过调度室的大屏幕等离子显示器进行后台监控。对于CDMA无线传输速度慢,视频画面连续性差,远程视频监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采用点对点高速微波传输技术,进一步提高远程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可视连续性,达到远程视频安全监控的实际效果。
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企业领导、生产、安全、技术等生产安全管理部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对摄像机位置进行管理、本地录像、移动速度控制、摄像焦点调节等操作,并获得高速连续的视频画面,监控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甚至包括海边公路路况、海潮涨落情况、海风风向、风力估计等,并通过网络视频实时传输画面,以及对海潮到来前后的情况等海边钻井生产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监视,做出正确果断的决策,有效减少因自然因素造成的钻井生产风险。同时,还能通过视频监控井场的生产画面,了解现场生产施工的详细情况,对违反钻井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可以立刻通过后台指令进行制止;另外,钻井一线施工的职工,在后台管理者远程众目睽睽之下工作,更有利于他们自觉遵守钻井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职工“我要安全”的意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管理,保持全天候监视,可以有效降低钻井生产事故发生率,增强钻井生产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钻井企业要制定完善详细的信息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数据管理一体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生产经营网络化、安全管理远程化,真正使钻井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始终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李衍达.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北京: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4(z).
收稿日期:20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