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0日,中国作协公示2020年度拟发展会员名单。2016年因写坏了7部手机而知名的宁夏农民女作家马慧娟榜上有名,如今她已写坏了11部手机。
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田间地头务农的妇女,坚持写作,写坏11部手机,上了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成为网红作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家乡创办“泥土书香读书社”,教文盲识字、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撰写议案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她还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并靠自己创作的多部文学作品成功入围中国作协会员。
买下人生中第一本书
马慧娟1980年出生,今年40岁。20岁之前,她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度过,那里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6岁初中毕业后,家里无法再供她上学,干农活成了她的生活重心。繁重的农活并未打消马慧娟爱读书的热情。18岁那年,她揣着打蕨菜积攒的20多元钱去了县城新华书店,用18元钱买下作家张贤亮的中短篇精选,这是她人生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20岁时,马慧娟嫁给了同村一起长大的一个小伙子。
去不了远方先把眼下记录
正当马慧娟嫁作他人妇的时候,赶上了政府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他们一家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移民搬迁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在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马慧娟种田、养牛、养羊、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8年,马慧娟心中渴望读书与写作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她花了500元钱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2009年,侄子给了马慧娟一个QQ号,并给她起了网名“溪风”。进入QQ空间和网友们留下的文字相遇,让她看到了她一直向往的远方,“既然去不了远方,就先把自己的眼下写下来再说。”
就这样,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做农活,还是建筑工地上搬砖,只要有空闲时间,马慧娟就会在手机上敲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农村街坊邻里那些事。
2016年出版《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手机上持之以恒地创作,通过QQ空间与外界的网友交流着信息。
得知马慧娟因为付不起手机流量费快要放弃写作时,一位湖南网友连续三年每年为她充1000元话费;看到马慧娟手机坏了,QQ空间一个月没有更新,一位江苏网友给马慧娟寄来两部手机;还有网友给马慧娟寄来各种各样的书籍……未曾谋面的网友的支持,让马慧娟在QQ空间的记录从几十字的“说说”逐渐发展成几百、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
2014年,在一位QQ好友的帮助下,马慧娟以“溪风”为笔名的散文《我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刊发在《黄河文学》杂志上,并收到了930元稿费。两年后,她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溪风絮语》正式出版。这一次,署名不再是笔名溪风,而是马慧娟。她讲述的仍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民的故事。
依靠读书和写作,马慧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旁人对她的看法。2017年她被聘为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文化站启动了首届农民阅读节,鼓励大家读书和写作。
对于入围中国作协新会员,她坦言,如果成功,将让她有了归属感、找到了组织,下一步希望写一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作品,朝专业作家方向发展。
(摘自《北京青年报》 张恩杰/文)
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田间地头务农的妇女,坚持写作,写坏11部手机,上了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成为网红作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家乡创办“泥土书香读书社”,教文盲识字、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撰写议案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她还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并靠自己创作的多部文学作品成功入围中国作协会员。
买下人生中第一本书
马慧娟1980年出生,今年40岁。20岁之前,她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度过,那里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6岁初中毕业后,家里无法再供她上学,干农活成了她的生活重心。繁重的农活并未打消马慧娟爱读书的热情。18岁那年,她揣着打蕨菜积攒的20多元钱去了县城新华书店,用18元钱买下作家张贤亮的中短篇精选,这是她人生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20岁时,马慧娟嫁给了同村一起长大的一个小伙子。
去不了远方先把眼下记录
正当马慧娟嫁作他人妇的时候,赶上了政府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他们一家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移民搬迁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在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马慧娟种田、养牛、养羊、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8年,马慧娟心中渴望读书与写作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她花了500元钱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2009年,侄子给了马慧娟一个QQ号,并给她起了网名“溪风”。进入QQ空间和网友们留下的文字相遇,让她看到了她一直向往的远方,“既然去不了远方,就先把自己的眼下写下来再说。”
就这样,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做农活,还是建筑工地上搬砖,只要有空闲时间,马慧娟就会在手机上敲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农村街坊邻里那些事。
2016年出版《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手机上持之以恒地创作,通过QQ空间与外界的网友交流着信息。
得知马慧娟因为付不起手机流量费快要放弃写作时,一位湖南网友连续三年每年为她充1000元话费;看到马慧娟手机坏了,QQ空间一个月没有更新,一位江苏网友给马慧娟寄来两部手机;还有网友给马慧娟寄来各种各样的书籍……未曾谋面的网友的支持,让马慧娟在QQ空间的记录从几十字的“说说”逐渐发展成几百、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
2014年,在一位QQ好友的帮助下,马慧娟以“溪风”为笔名的散文《我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刊发在《黄河文学》杂志上,并收到了930元稿费。两年后,她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溪风絮语》正式出版。这一次,署名不再是笔名溪风,而是马慧娟。她讲述的仍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民的故事。
依靠读书和写作,马慧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旁人对她的看法。2017年她被聘为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文化站启动了首届农民阅读节,鼓励大家读书和写作。
对于入围中国作协新会员,她坦言,如果成功,将让她有了归属感、找到了组织,下一步希望写一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作品,朝专业作家方向发展。
(摘自《北京青年报》 张恩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