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典读物版本鱼龙混杂,电子阅读资讯泛滥的环境里,小学生的阅读选择遭遇迷茫,阅读理解力受阻,阅读态度轻率。借助“流动”书袋,在指导学生优选经典读物,激活阅读氛围,改进阅读规划,增强阅读定力,实现读以致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流动书袋 阅读选择 阅读定力
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图书市场各种版本的儿童读物鱼龙混杂,现代媒体全新的包装形式和压倒性的泛滥资讯干扰着学生理解力的发展,电子刷屏阅读的信息链接诱惑着孩子们的双眼,学生的阅读态度草率,无意中让大脑成了碎片式资讯的“跑马场”,学生未能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有益营养,反变得轻率浮躁,心智浑浊。
一、什么是“流动书袋”
“流动书袋”是一个经过认真设计赋予其特定价值的普通手提袋:可以装几本书和读书记录卡。学生将要读的书“选进”书袋,读完后“退出”,并在记录卡上留下记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一是书的读前“流进”和读后“流出”;二是书袋的流动性,即可以方便携带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多个场所使用。流动书袋的设计有三个功能:一是帮助学生优选读物,二是督促学生读整本书,三是促进读本交换阅读。
二、为什么要用“流动书袋”
学生的课外阅读,使用常规的阅读指导,教师无力改变现实中的阅读窘况。而缺乏经验,没有读书指导良策的家长也“爱莫能助”。
1.家庭藏书,藏而不读。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虽不是很富裕,但买些书给孩子读绝对没有问题,老师让买的,学校推荐的,孩子喜欢的,亲友赠送的,基本上是应有尽有。但是这些藏书却成了一种摆设,常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读过一遍便束之高阁,有的只读了一半甚至只读了开篇几页就被丢在一旁,最糟糕的是有的新书甚至还未读就因搬家或是认为没有价值而被处理掉。
2.经典读物,版本混杂。当前市场上有不少被改编的不忠于原著的“经典”读本,学生在购买时常常只关注书名是否与学校推荐的一致,至于出版社、作者、编著者、译者、出版时间、字数等信息,几乎无人关注。
笔者所教班级在学习《三顾茅庐》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要求大家同读一本书,无意中发现全班39名学生手里的《三国演义》版本竟达9种。翻阅比较发现,这39本书中,正版原著读本14本,青少版读本23本:除了封面标注“无障碍阅读”字样,一本正版60多万字的《三国演义》竟被“瘦身”成以“桃园结义”“单刀赴会”“败走华容”等86个成语为小标题且不到10万字的故事汇编。
这种对原著如此改編的版本,不仅戕害了原著的精骨和神韵,也极易误导孩子。
3.电子阅读,资讯泛滥。当前,学生比较青睐在手机上阅读。刷屏,链接,各类资讯信息多如云烟,涌入视野,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资讯信息标题引人眼球,吊人胃口,链接后发现毫无阅读价值。网络资讯信息每天都在更新,值得一读的文章虽有不少,但常被淹没在纷繁杂乱的资讯中,待找到它时,最佳读书时间也已溜走!
三、怎样使用流动书袋
1.形成阅读期待:学生成为“广告策划人”
广告学原理告诉我们,最成功的广告效应是调动最大范围内的受众认同广告内容并积极参与广告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使用流动书袋很有新意,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形成阅读期待,是发挥流动书袋功能的第一步。
首先以集体的名义(班级、年级、学校均可以,根据需要而定)购买流动书袋(即手提袋),颜色统一(建议为黄色或蓝色,比较醒目),能装几本书,便于携带,比较耐用。其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logo图标和阅读口号,如“阅读改变生活”“悦读伴我行”“我阅读我快乐”“我在书中等你”等,现场投票评比出若干奖次,并对得票最多的logo设计进行优化,统一印刷至书袋的正面和背面。再为流动书袋设计一份读书记录卡,流水记录流进流出的书目。
2.推荐经典读本:教师成为“阅读谏引人”
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让人误入歧途,所以黑德斯呼吁:“读书犹如交友,必须慎重选择。”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几乎难以辨别筛选正版的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教师推荐尤为重要。
教师推荐书目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推荐国内正版的忠于原著的适龄儿童图书,改编的或盗版的一律不选;二是推荐国外的儿童经典读物,只选全译本,不选改编本。
基于儿童的视角,首先可从经典的童话作品推荐开始。接下来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拟列出推荐书目(语文课标已推荐的和国内知名作家的作品不再列出):
(1)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七卷本《哈利·波特》,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推荐理由:没有小孩不喜欢魔法,没有小孩不热爱冒险,没有小孩不喜欢霍格奥茨魔法学校。读过的孩子都超级喜欢!
(2)瑞典童话小说女王林格伦女士的作品:《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推荐理由:这是三本经典作品,作者林格伦是蜚声世界的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是世界儿童文学永恒的大师,她的作品极受中国小读者青睐。
……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教师推荐的经典读本一一列举出来,供学生选购或借阅。每个学期推荐一批。在推荐新书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盘点一下家庭书橱的藏书,重新筛选出待读书目,纳入流动书袋。
3.运行流动书袋:学生成为“自由阅读人”
(1)民主讨论,明确“流动书袋”的使用要求:
【要求1】选择读本装进书袋,标志着读书活动开始;读完后读本与他人交换。交换时间、形式由学生相互商量约定。
【要求2】及时填写读书记录卡,以便于教师统计数据,调整读书指导方法。读书记录卡正面内容如下表,背面则由学生简要列出年度或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 学校 班 读书记录卡
姓 名:
[序号\&书名\&作者\&流进时间\&流出时间\&是否读完\&下一位读者\&…\&…\&…\&…\&…\&…\&…\&]
【要求3】爱护流动读本,除了读本的小主人可以在扉页署名外,其他人尽量不要留下笔痕。杜绝折页、撕页、损毁等行为。
【要求4】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需要携带流动书袋和记录卡。
(2)双周阅读日活动,需要携带流动书袋:除了有一节课时间自由阅读外,还会安排一些如读书记录卡使用情况展示、阅读经验交流和最新图书推荐等活动。
(3)教师、家长尽可能做孩子阅读的陪伴人,绝不做阻碍者。语文作业量控制在校内完成,尽量不带到课外,为学生课外阅读争取更多时间。
四、使用流动书袋生成的“悦读”效应
1. 隐形约束下的自由阅读效应
流动书袋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原本就爱读书的孩子如鱼得水,更加幸福自在地徜徉在书本的海洋;而时常会有“偷懒”行为的学生,则在流动书袋的隐形约束和导引下,阅读热情被点燃,阅读兴趣倍增。孩子们在阅读中你追我赶,阅读量持续激增,甚至有点“疯狂”。
(1)“阅读超人”。五(3)班有位学生,在三个月里阅读了96本书累计近千万字,平均下来每天阅读一本有余。他家里的藏书、老师推荐的系列童话丛书已经被提前读完。与他预约交换读本的同学都觉得跟不上他。在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做作业的情况下,像《夏洛的网》一天之内就被读完,且能说出小说里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刘同学自信满满地说,他很想练就《三国演义》中传奇人物张松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同学们称他为“阅读超人”。
(2)“阅读达人”。在阅读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多为女生),將读书、护书、荐书、评书、抄书“五位一体”,被大家赞为“阅读达人”。他们不仅自己按计划读书,还会主动参与检查流动的读本有无破损,一经发现有破损读本会及时“维修”,并友情提醒读书人爱护图书;他们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以多种方式推荐给大家;他们会主动整理班级的读书角图书,使之摆放有序,便于查阅取放。遇到精彩句段,他们还会认真抄下来,从不嫌麻烦。
2.“群读”互动下的“竞读”效应
一张记录卡,基本就能看出各自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也乐意一比高低,产生“竞读”效应:
(1)比“阅读规划”。当学生读书几乎“痴迷”的状态下,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决不能为了“读书”而影响其他:身体要健康茁壮,学业要更进一步,课堂要专心致志,这些与课外阅读不能冲突,因此就要比一比,看谁的读书规划好。经讨论交流,大部分同学比较认同的是将一天的阅读时间分为早中晚三部分:晨诵半小时,午读40分钟,晚上睡前阅读1小时。在校课间不读课外书,活动好身体,可在课前阅读即将要上的课程内容。这样的阅读安排与在校课业不仅没有冲突,而且互补性强。
(2)比“阅读定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注意力不够持久,极易像“小猫钓鱼”的故事里“小猫”一样不专心。比“阅读定力”,有助于改变学生“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的状况:一是看读书时的专心程度,心静则定力强;二是看在规划的读书时间里有没有被其他事情(如电脑、电视、游戏、闲谈等)干扰或吸引而转移注意力甚至将既定读书时间挪作它用,能排除干扰者则阅读定力强;三是看能否坚持,读书贵在坚持,能坚持的人阅读定力强。比阅读定力虽然难以实际操作,但给学生的却是一种范式,一种引领,一种追求。
(3)比“活读活用”。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目的应是借鉴别人的成果,培养自己的性格,塑造自己的灵魂,滋养自己的心灵。比“活读活用”,主要是用书中的智慧照亮生活的道路。“欲穷千里目,须读五车书”,这是一位同学改写的阐述读书重要性的读书心得,改得多好。“邻家小女多奇志,不爱红楼爱水浒。”则生动地描绘了同桌女生对《水浒传》的喜爱程度。遇到这些活学活用的例子,如借用名人名言劝学节俭,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写作文,解决生活难题等等,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读以致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小学)
【关键词】流动书袋 阅读选择 阅读定力
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图书市场各种版本的儿童读物鱼龙混杂,现代媒体全新的包装形式和压倒性的泛滥资讯干扰着学生理解力的发展,电子刷屏阅读的信息链接诱惑着孩子们的双眼,学生的阅读态度草率,无意中让大脑成了碎片式资讯的“跑马场”,学生未能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有益营养,反变得轻率浮躁,心智浑浊。
一、什么是“流动书袋”
“流动书袋”是一个经过认真设计赋予其特定价值的普通手提袋:可以装几本书和读书记录卡。学生将要读的书“选进”书袋,读完后“退出”,并在记录卡上留下记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一是书的读前“流进”和读后“流出”;二是书袋的流动性,即可以方便携带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多个场所使用。流动书袋的设计有三个功能:一是帮助学生优选读物,二是督促学生读整本书,三是促进读本交换阅读。
二、为什么要用“流动书袋”
学生的课外阅读,使用常规的阅读指导,教师无力改变现实中的阅读窘况。而缺乏经验,没有读书指导良策的家长也“爱莫能助”。
1.家庭藏书,藏而不读。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虽不是很富裕,但买些书给孩子读绝对没有问题,老师让买的,学校推荐的,孩子喜欢的,亲友赠送的,基本上是应有尽有。但是这些藏书却成了一种摆设,常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读过一遍便束之高阁,有的只读了一半甚至只读了开篇几页就被丢在一旁,最糟糕的是有的新书甚至还未读就因搬家或是认为没有价值而被处理掉。
2.经典读物,版本混杂。当前市场上有不少被改编的不忠于原著的“经典”读本,学生在购买时常常只关注书名是否与学校推荐的一致,至于出版社、作者、编著者、译者、出版时间、字数等信息,几乎无人关注。
笔者所教班级在学习《三顾茅庐》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要求大家同读一本书,无意中发现全班39名学生手里的《三国演义》版本竟达9种。翻阅比较发现,这39本书中,正版原著读本14本,青少版读本23本:除了封面标注“无障碍阅读”字样,一本正版60多万字的《三国演义》竟被“瘦身”成以“桃园结义”“单刀赴会”“败走华容”等86个成语为小标题且不到10万字的故事汇编。
这种对原著如此改編的版本,不仅戕害了原著的精骨和神韵,也极易误导孩子。
3.电子阅读,资讯泛滥。当前,学生比较青睐在手机上阅读。刷屏,链接,各类资讯信息多如云烟,涌入视野,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资讯信息标题引人眼球,吊人胃口,链接后发现毫无阅读价值。网络资讯信息每天都在更新,值得一读的文章虽有不少,但常被淹没在纷繁杂乱的资讯中,待找到它时,最佳读书时间也已溜走!
三、怎样使用流动书袋
1.形成阅读期待:学生成为“广告策划人”
广告学原理告诉我们,最成功的广告效应是调动最大范围内的受众认同广告内容并积极参与广告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使用流动书袋很有新意,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形成阅读期待,是发挥流动书袋功能的第一步。
首先以集体的名义(班级、年级、学校均可以,根据需要而定)购买流动书袋(即手提袋),颜色统一(建议为黄色或蓝色,比较醒目),能装几本书,便于携带,比较耐用。其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logo图标和阅读口号,如“阅读改变生活”“悦读伴我行”“我阅读我快乐”“我在书中等你”等,现场投票评比出若干奖次,并对得票最多的logo设计进行优化,统一印刷至书袋的正面和背面。再为流动书袋设计一份读书记录卡,流水记录流进流出的书目。
2.推荐经典读本:教师成为“阅读谏引人”
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让人误入歧途,所以黑德斯呼吁:“读书犹如交友,必须慎重选择。”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几乎难以辨别筛选正版的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教师推荐尤为重要。
教师推荐书目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推荐国内正版的忠于原著的适龄儿童图书,改编的或盗版的一律不选;二是推荐国外的儿童经典读物,只选全译本,不选改编本。
基于儿童的视角,首先可从经典的童话作品推荐开始。接下来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拟列出推荐书目(语文课标已推荐的和国内知名作家的作品不再列出):
(1)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七卷本《哈利·波特》,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推荐理由:没有小孩不喜欢魔法,没有小孩不热爱冒险,没有小孩不喜欢霍格奥茨魔法学校。读过的孩子都超级喜欢!
(2)瑞典童话小说女王林格伦女士的作品:《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推荐理由:这是三本经典作品,作者林格伦是蜚声世界的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是世界儿童文学永恒的大师,她的作品极受中国小读者青睐。
……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教师推荐的经典读本一一列举出来,供学生选购或借阅。每个学期推荐一批。在推荐新书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盘点一下家庭书橱的藏书,重新筛选出待读书目,纳入流动书袋。
3.运行流动书袋:学生成为“自由阅读人”
(1)民主讨论,明确“流动书袋”的使用要求:
【要求1】选择读本装进书袋,标志着读书活动开始;读完后读本与他人交换。交换时间、形式由学生相互商量约定。
【要求2】及时填写读书记录卡,以便于教师统计数据,调整读书指导方法。读书记录卡正面内容如下表,背面则由学生简要列出年度或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 学校 班 读书记录卡
姓 名:
[序号\&书名\&作者\&流进时间\&流出时间\&是否读完\&下一位读者\&…\&…\&…\&…\&…\&…\&…\&]
【要求3】爱护流动读本,除了读本的小主人可以在扉页署名外,其他人尽量不要留下笔痕。杜绝折页、撕页、损毁等行为。
【要求4】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需要携带流动书袋和记录卡。
(2)双周阅读日活动,需要携带流动书袋:除了有一节课时间自由阅读外,还会安排一些如读书记录卡使用情况展示、阅读经验交流和最新图书推荐等活动。
(3)教师、家长尽可能做孩子阅读的陪伴人,绝不做阻碍者。语文作业量控制在校内完成,尽量不带到课外,为学生课外阅读争取更多时间。
四、使用流动书袋生成的“悦读”效应
1. 隐形约束下的自由阅读效应
流动书袋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原本就爱读书的孩子如鱼得水,更加幸福自在地徜徉在书本的海洋;而时常会有“偷懒”行为的学生,则在流动书袋的隐形约束和导引下,阅读热情被点燃,阅读兴趣倍增。孩子们在阅读中你追我赶,阅读量持续激增,甚至有点“疯狂”。
(1)“阅读超人”。五(3)班有位学生,在三个月里阅读了96本书累计近千万字,平均下来每天阅读一本有余。他家里的藏书、老师推荐的系列童话丛书已经被提前读完。与他预约交换读本的同学都觉得跟不上他。在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做作业的情况下,像《夏洛的网》一天之内就被读完,且能说出小说里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刘同学自信满满地说,他很想练就《三国演义》中传奇人物张松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同学们称他为“阅读超人”。
(2)“阅读达人”。在阅读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多为女生),將读书、护书、荐书、评书、抄书“五位一体”,被大家赞为“阅读达人”。他们不仅自己按计划读书,还会主动参与检查流动的读本有无破损,一经发现有破损读本会及时“维修”,并友情提醒读书人爱护图书;他们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以多种方式推荐给大家;他们会主动整理班级的读书角图书,使之摆放有序,便于查阅取放。遇到精彩句段,他们还会认真抄下来,从不嫌麻烦。
2.“群读”互动下的“竞读”效应
一张记录卡,基本就能看出各自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也乐意一比高低,产生“竞读”效应:
(1)比“阅读规划”。当学生读书几乎“痴迷”的状态下,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决不能为了“读书”而影响其他:身体要健康茁壮,学业要更进一步,课堂要专心致志,这些与课外阅读不能冲突,因此就要比一比,看谁的读书规划好。经讨论交流,大部分同学比较认同的是将一天的阅读时间分为早中晚三部分:晨诵半小时,午读40分钟,晚上睡前阅读1小时。在校课间不读课外书,活动好身体,可在课前阅读即将要上的课程内容。这样的阅读安排与在校课业不仅没有冲突,而且互补性强。
(2)比“阅读定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注意力不够持久,极易像“小猫钓鱼”的故事里“小猫”一样不专心。比“阅读定力”,有助于改变学生“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的状况:一是看读书时的专心程度,心静则定力强;二是看在规划的读书时间里有没有被其他事情(如电脑、电视、游戏、闲谈等)干扰或吸引而转移注意力甚至将既定读书时间挪作它用,能排除干扰者则阅读定力强;三是看能否坚持,读书贵在坚持,能坚持的人阅读定力强。比阅读定力虽然难以实际操作,但给学生的却是一种范式,一种引领,一种追求。
(3)比“活读活用”。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目的应是借鉴别人的成果,培养自己的性格,塑造自己的灵魂,滋养自己的心灵。比“活读活用”,主要是用书中的智慧照亮生活的道路。“欲穷千里目,须读五车书”,这是一位同学改写的阐述读书重要性的读书心得,改得多好。“邻家小女多奇志,不爱红楼爱水浒。”则生动地描绘了同桌女生对《水浒传》的喜爱程度。遇到这些活学活用的例子,如借用名人名言劝学节俭,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写作文,解决生活难题等等,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读以致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