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疫情后的青年回落乡村在大的环境下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是也可以转变成主动的努力或调整,在于青年团体如何从心态、文化、发展空间等方面去做调整。
关键词:青年群体 回落乡村 乡村振兴
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以及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流落在城乡夹缝之中,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社会局势之中。无论是从高校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还是社会中的一些中产都面临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而被动的调整选择。刘唐宇指出,青年群体回乡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1由于疫情的冲击,致使很多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回落乡村成为了青年群体的备选。
回落,回指的是主动的选择,落指的是被动的调整。根据学者的调研数据,在疫情缓解之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是吸纳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探究。有学者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2在此次疫情之后,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活动中,青年群体成为最活跃的群体。青年群体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广大乡村的面貌,并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主体的镜像类型多元,并且青年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心态与价值观,呈现了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同时还糅合了家国政治热情、社会责任感和田园牧歌型的“文化乡愁”意识,最终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反哺”式的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道路。3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从国家层面来讲这是一种主动的战略调整,从个体层面来讲,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调整。“被动”是指广大青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主动的选择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当代大学毕业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并且成为工业体系的劳动力要素。实际上每一个青年群体在毕业之后也是社会上的一个劳动力要素,每个劳动力要素在工业体系中的配置往往不是由单个个体去主动作出选择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纳入到工业体系中。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青年这一中坚力量参与其中,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培育是更有效地促进青年创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唯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育农村青年创业精神、提升农村青年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农村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4
每一个劳动力要素在被纳入到工业体系中的关键吸引力在于劳动力价格,因此可以很好的解释青年群体不愿意回落乡村并从事农业,因此农村地区往往劳动力要素外流比较严重。这种现象是中国进入这种工业化体系以来一直存在并且很难解决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凭借劳动换取相对等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作为一种要素在社会中进行支配或配置。每一个个体青年由于个人、家庭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总是倾向于向劳动力要素价格更高的方向流动。因此,高校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大城市金融、保险、高精尖等经济收益更高的领域。因此,在我们国家广大中小县城以及农村地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出去。然而,我们国家农村地区作为资本青睐的地方却面临劳动力要素严重外流的现状。国家宏观层面的主动调节与个体微观层面被动调整之间存在一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下如使农业、农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大力的推行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地区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势不可挡的是农村地区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衰败,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净流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外流导致贫困地区出现很多“空心村”。5在二轮土地承包制之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新一代的青年群体尤其是1998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是没有土地关系的。因此,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从经济基础上削弱了。在没有财产关系的时候,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主要依靠村社、亲缘、家庭等来维系。当青年群体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选择进入城市,在这一过程中亲缘关系网络就会慢慢疏远。由于经济基础削弱,社会结构和亲缘关系不断的断裂,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裂。如果能从文化结构和经济基础层面上充分解决上述问题,青年群体回落乡村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基础财产关系、社会文化认同感以及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成为影响当代青年群体回落乡村以及能否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代青年群体在回落乡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有家可安。其次,有业可谋。对于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应积极转变创业观念,加强创业技能,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此外,乡村社会也要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夯实青年返乡创业 “定力”。6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条件较为成熟,虽然市场空间大,但产业发展却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长、成本高等问题,而互联网的深层次运用和推广能有效改造这一传统現状。青年群体可以结合农民合作组织和本地农民进行合作开展生态农业。另外,最近几年网络直播销售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递把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乡村振兴为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多模式存在提供了案例,如精准扶贫下的“政企合作”模式等,因此,立足于农村电商创业的模式选择重点突出在“创新”。7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城市与农村市场双向流动,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机会和空间。8
同时,青年群体回落乡村要做到回得去和留下来,新阶段的年轻人会主动建构自己的文化、认知结构。由于农村现有发展条件对青年吸引力不足,传统舆论对农村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的评价不高,加之部分青年受到传统思想上的束缚和功利主义影响,青年中存在“燕不归巢”现象。9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绝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城市中的精英文化、消费文化等,但是也会有一批青年群体选择回落乡村。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群体在外求学并取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回落乡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到本乡本土,但他们也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选择适合青年人的业态,它不同于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完全从事一产的农业生产,其应该上升到有一定增值空间的业态产品。因为业态每提升一个层次,产品背后的定价收益就会有很大的增长。在产业链扩大的时候,也在乡村地区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可以更高发挥青年群体的创造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二、把青年群体的文化结构回嵌到乡土社会。青年群体在回落乡村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他们的亲缘结构和亲属网络。具备了完善的亲缘结构和亲属网络,青年群体可以充分动员起村社中的劳动力要素。青年群体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回落乡村的都面临着艰难的困境,尤其是对单个个体来说。但是以婚姻或者是家庭为结构融入到乡村社会不仅可以减少很多阻碍而且会更加稳定。以婚姻或家庭为单位在加强青年回落乡村的可能性的同时还会使得青年群体能够在乡村地区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三、社会文化的转变。青年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并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可以在大城市中选择一份收入不错的体面工作,当他们在选择回落乡村时其实是面临着家人、亲属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因此这一批青年群体最开始时信心也是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他们会慢慢创造出新的文化名片,既融合本地的特色又兼具一定的创新性,使得家人、亲属以及周边村社认同他们的选择。回落乡村的青年团体并不是天生的就具有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塑造或者内在的渴求解决问题冲劲引导他们建立这种文化,是主动选择或被动调整的产物。 疫情全面爆发以来,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禁止人员随意流动,此时人们的活動半径就决定了人们的消费半径,因此一些创业团队构建出城市与乡村互助对接的网络体系,很多地方政府也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因此,这些活动半径就成了回乡青年团体的创造空间。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未来农村地区依托数字化平台将乡村地区的山、水、田、林、草等资源以数据化的形式与城市的需求做精准的对接。因此,我们国家乡村地区对青年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乡村为了招徕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群体,储备优秀人才,纷纷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在我们国家东部的乡村地区村集体经济非常庞大,但是这些村社缺乏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团队,导致很多资源无法发挥其最佳作用,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将回落乡村的青年与乡村巨大存量的资产运营做好结合工作。
在当前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乡村内部面临深刻变革,打破既有格局意味着各类要素将加速流动并进行重构,将是乡村创业机遇期不断延展的过程。10青年群体是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当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社会大背景下被动选择的结果,而且充满了对于乡土社会的真挚情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抱负。各级政府要为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条件,并从制度、政策、体制等各方面不断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项目,从而以更快更好的方式促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刘唐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州地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题,2010,31(09):81-88+112.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改革》,2018(1).
【3】 胡小武.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2019(09):5-10+17.
【4】马士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培育现状及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20(08):109-111.
【5】曾东霞.青年反哺与回归:破解乡村振兴短板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08):83-88.
【6】袁媛.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J].人民论坛,2020(15):92-93.
【7】陈俊鹏.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0(11):134-136.
【8】冯明.“互联网+”时代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实践研究[J].青年探索,2017(03):90-95.
【9】胡德庆.从“燕不归巢”到“筑巢引凤”——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离乡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20(05):83-88.
【10】韦辉,吕宝龙,程国栋.“李子柒现象”及其对当前青年创业之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20(10):100-105.
作者简介:
刘明财(1995)男,山东聊城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政治制度。
关键词:青年群体 回落乡村 乡村振兴
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以及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流落在城乡夹缝之中,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社会局势之中。无论是从高校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还是社会中的一些中产都面临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而被动的调整选择。刘唐宇指出,青年群体回乡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1由于疫情的冲击,致使很多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回落乡村成为了青年群体的备选。
回落,回指的是主动的选择,落指的是被动的调整。根据学者的调研数据,在疫情缓解之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是吸纳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探究。有学者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2在此次疫情之后,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活动中,青年群体成为最活跃的群体。青年群体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广大乡村的面貌,并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主体的镜像类型多元,并且青年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心态与价值观,呈现了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同时还糅合了家国政治热情、社会责任感和田园牧歌型的“文化乡愁”意识,最终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反哺”式的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道路。3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从国家层面来讲这是一种主动的战略调整,从个体层面来讲,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调整。“被动”是指广大青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主动的选择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当代大学毕业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并且成为工业体系的劳动力要素。实际上每一个青年群体在毕业之后也是社会上的一个劳动力要素,每个劳动力要素在工业体系中的配置往往不是由单个个体去主动作出选择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纳入到工业体系中。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青年这一中坚力量参与其中,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培育是更有效地促进青年创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唯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育农村青年创业精神、提升农村青年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农村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4
每一个劳动力要素在被纳入到工业体系中的关键吸引力在于劳动力价格,因此可以很好的解释青年群体不愿意回落乡村并从事农业,因此农村地区往往劳动力要素外流比较严重。这种现象是中国进入这种工业化体系以来一直存在并且很难解决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凭借劳动换取相对等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作为一种要素在社会中进行支配或配置。每一个个体青年由于个人、家庭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总是倾向于向劳动力要素价格更高的方向流动。因此,高校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大城市金融、保险、高精尖等经济收益更高的领域。因此,在我们国家广大中小县城以及农村地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出去。然而,我们国家农村地区作为资本青睐的地方却面临劳动力要素严重外流的现状。国家宏观层面的主动调节与个体微观层面被动调整之间存在一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下如使农业、农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大力的推行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地区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势不可挡的是农村地区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衰败,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净流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外流导致贫困地区出现很多“空心村”。5在二轮土地承包制之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新一代的青年群体尤其是1998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是没有土地关系的。因此,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从经济基础上削弱了。在没有财产关系的时候,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主要依靠村社、亲缘、家庭等来维系。当青年群体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选择进入城市,在这一过程中亲缘关系网络就会慢慢疏远。由于经济基础削弱,社会结构和亲缘关系不断的断裂,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裂。如果能从文化结构和经济基础层面上充分解决上述问题,青年群体回落乡村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基础财产关系、社会文化认同感以及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成为影响当代青年群体回落乡村以及能否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代青年群体在回落乡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有家可安。其次,有业可谋。对于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应积极转变创业观念,加强创业技能,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此外,乡村社会也要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夯实青年返乡创业 “定力”。6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条件较为成熟,虽然市场空间大,但产业发展却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长、成本高等问题,而互联网的深层次运用和推广能有效改造这一传统現状。青年群体可以结合农民合作组织和本地农民进行合作开展生态农业。另外,最近几年网络直播销售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递把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乡村振兴为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多模式存在提供了案例,如精准扶贫下的“政企合作”模式等,因此,立足于农村电商创业的模式选择重点突出在“创新”。7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城市与农村市场双向流动,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机会和空间。8
同时,青年群体回落乡村要做到回得去和留下来,新阶段的年轻人会主动建构自己的文化、认知结构。由于农村现有发展条件对青年吸引力不足,传统舆论对农村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的评价不高,加之部分青年受到传统思想上的束缚和功利主义影响,青年中存在“燕不归巢”现象。9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绝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城市中的精英文化、消费文化等,但是也会有一批青年群体选择回落乡村。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群体在外求学并取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回落乡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到本乡本土,但他们也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选择适合青年人的业态,它不同于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完全从事一产的农业生产,其应该上升到有一定增值空间的业态产品。因为业态每提升一个层次,产品背后的定价收益就会有很大的增长。在产业链扩大的时候,也在乡村地区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可以更高发挥青年群体的创造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二、把青年群体的文化结构回嵌到乡土社会。青年群体在回落乡村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他们的亲缘结构和亲属网络。具备了完善的亲缘结构和亲属网络,青年群体可以充分动员起村社中的劳动力要素。青年群体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回落乡村的都面临着艰难的困境,尤其是对单个个体来说。但是以婚姻或者是家庭为结构融入到乡村社会不仅可以减少很多阻碍而且会更加稳定。以婚姻或家庭为单位在加强青年回落乡村的可能性的同时还会使得青年群体能够在乡村地区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三、社会文化的转变。青年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并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可以在大城市中选择一份收入不错的体面工作,当他们在选择回落乡村时其实是面临着家人、亲属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因此这一批青年群体最开始时信心也是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他们会慢慢创造出新的文化名片,既融合本地的特色又兼具一定的创新性,使得家人、亲属以及周边村社认同他们的选择。回落乡村的青年团体并不是天生的就具有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塑造或者内在的渴求解决问题冲劲引导他们建立这种文化,是主动选择或被动调整的产物。 疫情全面爆发以来,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禁止人员随意流动,此时人们的活動半径就决定了人们的消费半径,因此一些创业团队构建出城市与乡村互助对接的网络体系,很多地方政府也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因此,这些活动半径就成了回乡青年团体的创造空间。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未来农村地区依托数字化平台将乡村地区的山、水、田、林、草等资源以数据化的形式与城市的需求做精准的对接。因此,我们国家乡村地区对青年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乡村为了招徕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群体,储备优秀人才,纷纷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在我们国家东部的乡村地区村集体经济非常庞大,但是这些村社缺乏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团队,导致很多资源无法发挥其最佳作用,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将回落乡村的青年与乡村巨大存量的资产运营做好结合工作。
在当前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乡村内部面临深刻变革,打破既有格局意味着各类要素将加速流动并进行重构,将是乡村创业机遇期不断延展的过程。10青年群体是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当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社会大背景下被动选择的结果,而且充满了对于乡土社会的真挚情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抱负。各级政府要为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条件,并从制度、政策、体制等各方面不断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项目,从而以更快更好的方式促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刘唐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州地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题,2010,31(09):81-88+112.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改革》,2018(1).
【3】 胡小武.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2019(09):5-10+17.
【4】马士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培育现状及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20(08):109-111.
【5】曾东霞.青年反哺与回归:破解乡村振兴短板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08):83-88.
【6】袁媛.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J].人民论坛,2020(15):92-93.
【7】陈俊鹏.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0(11):134-136.
【8】冯明.“互联网+”时代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实践研究[J].青年探索,2017(03):90-95.
【9】胡德庆.从“燕不归巢”到“筑巢引凤”——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离乡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20(05):83-88.
【10】韦辉,吕宝龙,程国栋.“李子柒现象”及其对当前青年创业之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20(10):100-105.
作者简介:
刘明财(1995)男,山东聊城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