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形式的新发展,很多教育教学方法面临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同样面临改革势在必行的境地,我们必须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打破陈规,开拓创新。
【关键词】语文练习 "九义" 处理
语文课后作业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侧面检查教师上课的效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行“九义”初语教材又加大了作业的质和量,更有助于把课本知识转化给学生,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智力、技能,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过移能力,故我们更应重视作业的处理。为此,我想就“九义”初语练习之特点及其处理作一粗略陈述。
一、“九义”初语练习的特点
新编“九义”初语教材,把教读课文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共计八大题左右。练习题形式多样,听说读写兼顾,突出语言能力的训练,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练习设计上的一大创新,也是新编初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1、“理解分析”着重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的运用,是学生学习作者怎样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至逐步熟悉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阶段,使学生形成一般的阅读认知和信息吸收能力,解决语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
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是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熟悉、认识、表现的阶段。这个层次将语文信息的吸收和输出初步结合,由读到写,进一步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3、“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与课文比较,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开阔视野,进而升华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深化表现、表达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从理解到运用,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有序地呈梯度排布,大致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教读课文的练习分必作题和选作题,两类练习标志明显。前者反映了课文的精萃所在,照应了课文学习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要努力完成的,后者做与不做,可灵活处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练习题,把语文教学和练习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不误的重要途径。
二、初语练习的处理
首先,对“九义”初语练习的处理,应该打破先讲解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文练习分布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具体如下:
1、置于课前,作为向导。
教读课文的练习题,有的可融于课前练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作为学生阅读课文的向导,适宜做这种方式处理的练习,三个层次均有,而以第一层次为多。
第一层次的“理解分析”处于解读课文的前一阶段,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有些练习放在课前,便于学生阅读课文。如:P2-6《我们的老师》练习一;P3-63《向沙漠进军》练习一、二;P4-192《怀疑与学问》练习二、三等。要求在文中找出有关记叙要素、说明方法、论点论据的重点词句,象这类有关各种文体的常识、课文层次中心的练习,均可纳入课前,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有关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揣摩”练习,也可置于课前。如:P1-172《春》练习三;P3-52《死海不死》练习五等这些关于字的音、形、义区别,组词以及词的理解,完全可以放在课前练习,以扫清把握课文内容的字词障碍。
第三层次的个别练习,如:P3-22《北京立交桥》;P4-154《记一辆纺车》等,这些观察、诵读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亦可放在课前。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前处理,使学生弄懂了有关的字音词义、文体知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其更好地学习课文铺平了道路。
2、“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即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处理练习,融讲读与练习为一体,也是处理练习的一种方式。
第一层次的练习,除课前处理以外的几乎均可如此处理。这一层次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而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行文线索和语言信义。因而可以把这类练习作为读启教学的支撑点,用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推进教学进程。倘若放在课后来处理,往往与课堂教学重复,亦无多大实效。
第二层次中“揣摩”课文内容精萃、写作特色,也可插入讲读教学中,如P1-24《背影》练习五;P2-157《社戏》练习四;P3-18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练习五;P4-59《大自然警号长鸣》练习五等。
第三层次的背诵练习,放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可以收到变换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之功效。如:P1-5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3-129《白杨礼赞》练习八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处理,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精萃的理解、把握,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3、课后再练,变“知”为“能”。
即在课文教学后又布置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处理的练习题,主要是第二层次的“运用”练习和第三层次的“联想”练习。
第二层次“运用”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与揣摩的基础上,进行动口、动手的语言训练,如遣词造句、改写缩写、片断作文等,以便达到学、用结合,理解与表达协调发展,逐步完成由读到写的转化,因此,我们要依据这些练习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层次“联想”的练习,主要是通过各种层次的扩展、对比阅读,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校引向社会,从学习引向实用,进而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使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故这种类型的练习,我们应该重视,还有待于加强。
总之,“九义”初语这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质高量多的练习题,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辟了一块实验田,我们要充分用好这块实验田,明确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语文能力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明:上文中的P2-6指的是第二册的第6页;另可类推。
【关键词】语文练习 "九义" 处理
语文课后作业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侧面检查教师上课的效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行“九义”初语教材又加大了作业的质和量,更有助于把课本知识转化给学生,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智力、技能,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过移能力,故我们更应重视作业的处理。为此,我想就“九义”初语练习之特点及其处理作一粗略陈述。
一、“九义”初语练习的特点
新编“九义”初语教材,把教读课文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共计八大题左右。练习题形式多样,听说读写兼顾,突出语言能力的训练,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练习设计上的一大创新,也是新编初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1、“理解分析”着重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的运用,是学生学习作者怎样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至逐步熟悉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阶段,使学生形成一般的阅读认知和信息吸收能力,解决语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
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是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熟悉、认识、表现的阶段。这个层次将语文信息的吸收和输出初步结合,由读到写,进一步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3、“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与课文比较,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开阔视野,进而升华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深化表现、表达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从理解到运用,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有序地呈梯度排布,大致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教读课文的练习分必作题和选作题,两类练习标志明显。前者反映了课文的精萃所在,照应了课文学习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要努力完成的,后者做与不做,可灵活处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练习题,把语文教学和练习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不误的重要途径。
二、初语练习的处理
首先,对“九义”初语练习的处理,应该打破先讲解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文练习分布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具体如下:
1、置于课前,作为向导。
教读课文的练习题,有的可融于课前练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作为学生阅读课文的向导,适宜做这种方式处理的练习,三个层次均有,而以第一层次为多。
第一层次的“理解分析”处于解读课文的前一阶段,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有些练习放在课前,便于学生阅读课文。如:P2-6《我们的老师》练习一;P3-63《向沙漠进军》练习一、二;P4-192《怀疑与学问》练习二、三等。要求在文中找出有关记叙要素、说明方法、论点论据的重点词句,象这类有关各种文体的常识、课文层次中心的练习,均可纳入课前,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有关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揣摩”练习,也可置于课前。如:P1-172《春》练习三;P3-52《死海不死》练习五等这些关于字的音、形、义区别,组词以及词的理解,完全可以放在课前练习,以扫清把握课文内容的字词障碍。
第三层次的个别练习,如:P3-22《北京立交桥》;P4-154《记一辆纺车》等,这些观察、诵读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亦可放在课前。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前处理,使学生弄懂了有关的字音词义、文体知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其更好地学习课文铺平了道路。
2、“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即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处理练习,融讲读与练习为一体,也是处理练习的一种方式。
第一层次的练习,除课前处理以外的几乎均可如此处理。这一层次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而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行文线索和语言信义。因而可以把这类练习作为读启教学的支撑点,用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推进教学进程。倘若放在课后来处理,往往与课堂教学重复,亦无多大实效。
第二层次中“揣摩”课文内容精萃、写作特色,也可插入讲读教学中,如P1-24《背影》练习五;P2-157《社戏》练习四;P3-18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练习五;P4-59《大自然警号长鸣》练习五等。
第三层次的背诵练习,放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可以收到变换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之功效。如:P1-5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3-129《白杨礼赞》练习八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处理,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精萃的理解、把握,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3、课后再练,变“知”为“能”。
即在课文教学后又布置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处理的练习题,主要是第二层次的“运用”练习和第三层次的“联想”练习。
第二层次“运用”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与揣摩的基础上,进行动口、动手的语言训练,如遣词造句、改写缩写、片断作文等,以便达到学、用结合,理解与表达协调发展,逐步完成由读到写的转化,因此,我们要依据这些练习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层次“联想”的练习,主要是通过各种层次的扩展、对比阅读,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校引向社会,从学习引向实用,进而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使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故这种类型的练习,我们应该重视,还有待于加强。
总之,“九义”初语这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质高量多的练习题,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辟了一块实验田,我们要充分用好这块实验田,明确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语文能力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明:上文中的P2-6指的是第二册的第6页;另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