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荫护体系的虚实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荫护(又称庇护,英文为“patronage”)是一种个体性、不平等、自愿、互惠的社会关系状态,常被视为寄生在政治与社会关系中人际网络的隐性法则,因罕被古代史家直接提及,很少受到国内从事中国史学者的重视,但它却是欧美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早在罗马时代,庇护制度就已比较完备。当时的庇护人凭借与权力中心的关系,能够在城镇与农村、国家与地方间扮演中间人角色,为受护人提供款待、工作和保护,受护人则回报庇护人自己的政治支持,以及服从。简言之,庇护关系可视为某种形式的利益交换。一直以来,欧美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诸多区域个案观察庇护关系的运作模式,其研究范式已经相当成熟。受此启发,美国学者戚安道(Andrew Chittick)尝试借用庇护关系观察早期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他的《中古中国的荫护与社群:公元400—600年的襄阳城》是英文世界第一部有关南朝区域史的著作。
  对于南朝襄阳豪族,国内学者其实不乏关注,但一般都是套用陈寅恪的地域集团理论,简单梳理其在东晋南朝的政治发展历程,大体形成襄阳豪族在刘宋孝武帝、梁武帝时期崛起,在其他时期处于低谷,并最终于侯景之乱后逐渐没落的认识。著者戚安道从荫护视角重新审视这一过程,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襄阳荫护体系是将朝廷与襄阳豪族社会桥接在一起的,存在于当地武人和出镇的建康宗王或官员之间的个人荫护关系纽带,这种个人关系纽带是基于情感和自身利益为运作的前提,进而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流动性的、无法预测的社会体系。
  在此体系影响下,南朝时期的襄阳豪族经历了“发展—碎裂—巅峰—升华”四个阶段。在发展阶段(四00至四六五年),刘宋在襄阳实施的一系列安置和整合移民豪族的新政策,为襄阳人发展出与建康之间的托庇荫护纽带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襄阳豪族相信与建康宗王或官员的绑定,是其晋升和上位的关键。于是,襄阳豪族的忠诚被纵向地向上牵引,同时建康宗王的内争也向下转嫁到襄阳豪族的身上,破坏着横向的地域团结和认同。泰始之乱开启了襄阳豪族和社会极度碎裂的阶段(四六五至五00年),其间,那些家世渊远的名族更倾向相互结合,并漠视本土的粗鄙武人和暴发户,同时,从襄阳迁至建康的吸引力也分裂着当地人的地域认同。巅峰阶段(五00至五三0年),萧衍借助与襄阳豪族的荫护关系获得皇位,并使襄阳豪族的地位获得整体提升,但之后出镇襄阳的萧衍子嗣与襄阳本土武人间没有发展出萧衍那种密切的关系,双方因文化气质的差异存在着一些隔阂。升华阶段(五三0至六00年),侯景之乱引发的上游宗王内争中,襄阳荫护体系的流动性、自愿性格外显著,襄阳豪族极力效忠于任何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护主,甚至不惜背叛和复仇。随着襄阳归顺长安政权,后者在文化方面的亲近及对东魏、北齐、南陈战争的需求,使更多襄阳武人获得了荫护的机会。
  由上可见,荫护体系解决的问题是,在南朝极其不稳定的政治背景下,朝廷与襄阳豪族互动的性质及其对后者发展产生的影响。戚安道直言:“本研究的中心观点是,荫护模式是理解南朝综合政治形式的最有效的研究途径。”这显然将荫护体系置于南朝政治运作的核心位置。那么,我们不免产生疑虑,这种荫护体系能否成立?对已成中古政治史分析经典范式的陈寅恪地域集团学说又有何种影响?
  在中国传统官僚体制中,尽管“任贤”和“绩效”为中心的选举和考课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但不能否认,依赖荫护关系而形成的人际网络,构成了官僚个人及群体在体制中展开日常活动或争权夺利的基本形式。尤其是襄阳地区在南朝政治军事上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朝廷为了整合和利用襄阳豪族的力量,必然会通过宗王或朝廷重臣与之结成一定的荫护关系。不过,戚安道似乎不满足于荫护关系在官僚制度中仅作为配合、隐晦甚至“腐败”的角色,他认为荫护也可像在罗马社会那样被视为正当、合法的存在,是作为资源和权力分配的方式。为此,他在书中极力强调个人关系的重要作用,称其是“至高无上的”,进而在考察襄阳豪族与来自建康的宗王和官员的关系运作模式时,常常仅从史料记载的事件片段中抽绎出特定的人物关系,断章取义,直接分析这些人物关系背后的利益交换,却对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基本保持“不闻不问”,这就难免对一些史料存在着明显的误读(译者已标明一部分)。
  襄阳豪族因为晚渡和文化素养较低的缘故,在入仕和升遷方面受到南朝士族社会的抑制,而荫护体系使他们在官僚体制的运作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虽能在史料中看到许多襄阳豪族为了所谓各自基于自身利益的“忠诚”,与来自建康的官员结为伙伴,或者相互背叛的事例,但仍难以准确把握其作用和量度,戚安道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他将该体系阐释为一个“流动性的、无法预测”的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戚安道竭力印证襄阳荫护体系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但他提供的情形仍只是冰山一角,作为大多数情况存在的襄阳基层社会人际关系的情形,基本没有留下史料记载。况且,戚安道提供的那“冰山一角”,只是少数暴发户与名族子弟人际网络与政治关系的一隅,不仅具有片面性,更是即时的,很难想象古人的政治立场不会随着时势发展而改变。上文提到戚安道分析史料时的“断章取义”,往往只是古人在某一时刻的政治倾向,很难用“忠诚”概念来统括。而这些史料也非出自襄阳本地人之手,难免也有扭曲夸大的成分(参见仇鹿鸣:《事件、过程与政治文化:近年来中古政治史研究的评述和思考》,载《史学月刊》二0一九年第十期)。
  一般而言,政治确实是由各色人等争夺权力的行为构成,但它又超越了权力争夺的总和。戚安道建构的荫护体系虽不能脱离政治环境单独成立,却仍可作为解释当时政治运作过程的一条途径。对于南朝政治和襄阳豪族,以往学者往往运用的是陈寅恪的地域集团分析法,这种经典范式的最大特征在于从复杂的政治脉络中抽绎一条二元对立的主线,并将政治纷争置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大势下加以阐发,形成在政治、社会、文化多个层面相互支撑的框架。同时,作为血缘、乡里及同僚间的支持和援引,也是其包含的基本方面。受此影响,学者根据当时盛行的地域观念,提炼出像关陇、汝颖、谯沛等各式各样的地域政治集团,其中,同乡士人、豪族除了地缘上的乡里关系外,又有行政上的同僚之谊,形成以郡县为地域单位的人际网络。不过,地域内部的社会网络之间也存在着对立和矛盾,其表现之一就是地域观念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尤其在当时政治混乱的时代,“士族关心的不是地区,而是家族。他们标榜郡望,并非出自对故土的眷恋,而是为了说明血统”(胡宝国:《汉晋之际的汝颖名士》,《历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五期)。可这种解释难以适用于地方上没有贵族血统的豪族,可以想象,在豪族纵横的地方乡里基层社会,个人社交网络和对利益的追逐,无疑是豪族人物日常活动的前提,这为荫护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其他文献
奥德修斯从特洛伊战场得胜返乡,留在伊萨卡岛上的妻子竟没认出丈夫来。她令老女仆招待远道的“客人”洗脚,而女仆欧律克勒亚一下认出主人脚上的伤疤。《摹仿论》从《奥德赛》这段情节开篇,做了一番细读和分析后,转向犹太人对神祗的理解,娓娓道来《圣经·创世记》亚伯拉罕祭子的故事。两厢本无关联,也没谁想过拿这两个故事并置比较,奥尔巴赫是何企图?  他写《摹仿论》这部文学史经典时,身在伊斯坦布尔,特洛伊废墟就在土耳
期刊
一rn元明之际,也就是十四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不要说一三六八年明朝建立,蒙古时代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渐次崩溃,一四○五年跛子帖木儿去世,世界又回到东是东、西是西的状态;就说传统中国这块地方,统治者从蒙古人转为汉族人,毫无疑问会带来政治、思想、文化史的大变迁.不妨凭直觉想象一下,至少在华北这一原本属于汉唐帝国的核心区域,从契丹、女真到元朝,居然有两个多世纪一直是非汉族统治,按照某些偏激的说法是,这里“但知有夷狄,不复知有华夏”.可是,到了一三六八年之后,这样一大片地区又要重回汉族
期刊
无论人们从政治病理学的角度对民粹主义现象有多少批评,但鲜有人否认民粹主义在当代选举政治中的强大动员力量。英国左翼政治理论家尚塔尔·墨菲(Chantal Mouffe)从近年来欧美右翼政党与势力的崛起中发现了民粹主义的政治能量,并在新著《为了左翼的民粹主义》(For A Left Populism )中宣告“民粹主义时刻”的到来。她断言,在当下,欧洲左翼只有采用民粹主义策略,才有可能赢得民众的支持,
期刊
由于出国旅行的行程变故,我们决定到甘肃南部一带,天水、定西、陇南、甘南和临夏等地转一下。这一带有着多个民族和宗教,地貌也很多样,是一个自驾的好地方。经过天水时到伏羲庙游览了一下。此地古称成纪,是伏羲的出生地。天水伏羲庙建于明弘治三年(一四九0),在全国是一座规模较大,建筑独特,文物积累颇多的伏羲庙。一进大门,迎面两幅匾额,一个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另一个上书“与天地准”。这是开启或奠定基本秩序原则
期刊
迪迪埃·埃里蓬年少离家,直至成为享誉法国的学者,从未返乡.在电话里得知父亲病危,他没有回家.父亲去世后,三十年来,他第一次踏上故土.在外省小镇的故里,他感到格格不入.作为大学教授,出现在电视上,谈福柯、谈学术,用语书面、衣着得体,他知道自己在老家亲戚眼中是一个怪异的人.而对于大骂移民的家人、做屠夫的兄弟、彻彻底底的工人阶级,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他却颇感疏离,无话可说.为什么?为什么三十年不回家?埃里蓬问自己:为什么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自述来路、自我反思的时候,常常诉诸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却从来不提工人阶级的出身
期刊
一九八四年,日本作家神坂次郎执笔的《元禄御昼奉行日记》由中公新书出版发行。该书以尾张藩士朝日重章的日记《鹦鹉笼中记》为底本,选取日记中极富趣味性的话题,通过作家独有的笔触生动地还原了元禄时代一位普通武士的社会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值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GDP位居世界第二。而神坂次郎笔下所描绘的元禄时代,则是江户时代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时代的相似性,加之神坂次郎生动的描写,
期刊
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门类,配乐大师约克·巴里说:“音乐的功能就是替电影添上一抹香味,将一切的情绪统合起来了。”从电影产生以来,影坛产生了无数的配乐大师,他们才华横溢,触手成春,以音绘影,完美捕捉影像刹那的永恒,一段段优美的旋律,动人情感。如美国电影配乐大师威廉姆斯为《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将希伯来人(犹太人)在被逐出家园后历经的苦难、悲伤、哀痛,通过凄美的提琴声呈现出来,催人泪下,不胜低回。而女音乐
期刊
一月(January)是两幅面孔的雅努斯(Janus)。按照拉丁语的词义,Iinus指的是“拱形走廊、门”之义,这道“门”既是时序的开端,又是时序的终结,它一面回顾过去,一面眺望未来。无论共和制,抑或帝制下的罗马人,新年的第一天都会带着上好的蜂蜜和无花果向其献祭,祈求一年平安,善始善终。对于今日的魏玛研究者而言,“魏玛共和国”似“雅努斯”神般的存在,她既见证战争废墟上自由民主的新生,又目睹了极权主
期刊
一rn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没有谁能够有十足的把握预知未来,于是各种风险此起彼伏,接踵而至.为了尽力规避风险,期望由此产生,期望在本质上应该算是一种知识或技能.
期刊
这样的天气让人想出门走走.在持续多日的强光和燥热之后,终于有了个阴天,竟然还吹起一点儿风,但不至于阴得让人担心会下场大雨.午饭后,我带上钓具到河边去.我想,上午下过一阵小雨,鱼可能会多一点儿.我这种想法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只是我的感觉,这感觉大概出自于雨滴落在水面和鱼儿在水下游动都会激起涟漪的联想.很可能我是错的,不过那也没关系.天气至少很凉爽,在河边坐坐、吹吹风,好过待在家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