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开展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良好控制的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加强自我监测。对照组未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对糖尿病认知不足和缺乏自我监测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乏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因素,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做到自我监测,对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自我监测
糖尿病属于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并将其血糖控制水平合理范围内,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1],因此需要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并进行积极预防。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自我监测的意识,常常导致血糖控制不良。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自我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59例,患者年龄43—68岁,病程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ADA糖尿病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2-3]。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验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1.4±4.1)岁,平均病程(3.5±1.7)年。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2±4.2)岁,平均病程(3.2±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门诊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控等内容,总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隨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告知其自我监测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①与患者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各类宣传资料向患者传达健康知识,使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自身疾病;②指导患者规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例如控制总热量、均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多食用粗粮、绿色蔬菜;制定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等运动方案;保持心情愉快,学会接纳,多与医护人员及病友沟通。使其掌握疾病及并发症预防要点和关键措施,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告知患者做好自我监测,如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腰围、臀围、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并充分做好记录,为医师制定预后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数据统计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可知,150例患者中共有96例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良的状态,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即为生活水平较差、患者疾病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监测、遵医治疗依从性较差,详见表1-1。
表1-1 糖尿病患者血糖孔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
2.2 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良好的健康教育活动,观察组75例患者均能够做到开展疾病自我监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未出现明显变化,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变化明显,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糖尿病病程较长,且以现阶段医疗水平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生活水平、疾病认识程度、缺乏自我监测及治疗依从性差,其中缺乏自我监测的所占比例最多,达到50%,紧随其次的是治疗依从性较差,主要是指遵医行为差,达到23.9%。上述结果证实,患者缺乏自我监测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开展临床诊疗护理活动时,逐渐强化疾病健康教育,并将自我监测作为重点内容向患者进行宣导,使其能够定期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医师建议,在家实施血糖水平自我监测,其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4]。血糖自我监测是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的基础,促进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时能够对药物治疗发挥协同效果和作用。通过实现全天候血糖监测,能够反映出患者的重要生活事件及药物治疗对血糖水平变化的主要影响。另外,血糖自我监测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为医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这样一来,能够对优化药物治疗方法产生积极作用,且在帮助患者掌握自身血糖水平的基础上,使医护人员也广泛参与到疾病诊断、治疗和管理中,为患者血糖控制机并发症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但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却很低,且监测频率、覆盖范围均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尚存在一定问题,且在我国的推广情况不够乐观,因此在开展临床诊疗护理时,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在规范患者各项生活习惯的同时,将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能够自觉关注疾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家庭式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并掌握血糖控制方法,进而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生法,阮红芳,王强.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3,18(05):326-328.
[2]张晓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04(10): 154—155.
[3]韩春芳,梅枝山.省文水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J].中医学院学报, 2012,13(04):64—66.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自我监测
糖尿病属于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并将其血糖控制水平合理范围内,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1],因此需要患者掌握自我监测方法,并进行积极预防。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自我监测的意识,常常导致血糖控制不良。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自我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59例,患者年龄43—68岁,病程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ADA糖尿病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2-3]。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验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1.4±4.1)岁,平均病程(3.5±1.7)年。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2±4.2)岁,平均病程(3.2±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门诊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控等内容,总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隨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告知其自我监测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①与患者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各类宣传资料向患者传达健康知识,使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自身疾病;②指导患者规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例如控制总热量、均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多食用粗粮、绿色蔬菜;制定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等运动方案;保持心情愉快,学会接纳,多与医护人员及病友沟通。使其掌握疾病及并发症预防要点和关键措施,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告知患者做好自我监测,如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腰围、臀围、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并充分做好记录,为医师制定预后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数据统计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可知,150例患者中共有96例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良的状态,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即为生活水平较差、患者疾病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监测、遵医治疗依从性较差,详见表1-1。
表1-1 糖尿病患者血糖孔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
2.2 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良好的健康教育活动,观察组75例患者均能够做到开展疾病自我监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未出现明显变化,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变化明显,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糖尿病病程较长,且以现阶段医疗水平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生活水平、疾病认识程度、缺乏自我监测及治疗依从性差,其中缺乏自我监测的所占比例最多,达到50%,紧随其次的是治疗依从性较差,主要是指遵医行为差,达到23.9%。上述结果证实,患者缺乏自我监测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开展临床诊疗护理活动时,逐渐强化疾病健康教育,并将自我监测作为重点内容向患者进行宣导,使其能够定期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医师建议,在家实施血糖水平自我监测,其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4]。血糖自我监测是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的基础,促进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时能够对药物治疗发挥协同效果和作用。通过实现全天候血糖监测,能够反映出患者的重要生活事件及药物治疗对血糖水平变化的主要影响。另外,血糖自我监测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为医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这样一来,能够对优化药物治疗方法产生积极作用,且在帮助患者掌握自身血糖水平的基础上,使医护人员也广泛参与到疾病诊断、治疗和管理中,为患者血糖控制机并发症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但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却很低,且监测频率、覆盖范围均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尚存在一定问题,且在我国的推广情况不够乐观,因此在开展临床诊疗护理时,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在规范患者各项生活习惯的同时,将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能够自觉关注疾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家庭式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并掌握血糖控制方法,进而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生法,阮红芳,王强.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3,18(05):326-328.
[2]张晓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04(10): 154—155.
[3]韩春芳,梅枝山.省文水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J].中医学院学报, 2012,13(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