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呢?
一、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的每一个分支、知识体系、定理、公式、方法,无一不是前辈数学家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同时给他们介绍数学家们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世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永久的纪念等。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新思维的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这些先辈们的敬佩和羡慕,从羡慕到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创造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勤于发问。
“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产生怀疑,认为地球绕太阳转,给人类的科学与思想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不是全部物理学,而提出“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巨大进步。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不要认为凡是书本上说的,教师教的都是对的;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框住,扼杀自身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看待问题。
二、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追求新异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显态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可以创新,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2.发扬民主,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思考、敢创新的精神。
创新精神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那些未知领域,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发现新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创新。教师一定要保护和鼓励这种创新精神,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从而为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就不能简单地直接向学生灌输,而是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动脑进行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数学问题,是当前数学教研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培养联想思维能力,引发创新思维。
联想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思维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提出这类问题,如所给问题你过去是否见过和求解过?是否类似于你所熟悉的某一问题?你过去是不是求解过这一问题的变形?能否转化为你所熟悉的问题?或转化为较易求解的问题?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发展求异思维,拓宽思维领域。
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领域。如可以通过多重答案型、一题多解型、一题多变型、逆向思维型、数形转换型等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以上仅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尝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第一初级中学 陕西省杨陵区杨村中心小学
编辑 聂蕾
一、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的每一个分支、知识体系、定理、公式、方法,无一不是前辈数学家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同时给他们介绍数学家们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世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永久的纪念等。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新思维的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这些先辈们的敬佩和羡慕,从羡慕到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创造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勤于发问。
“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产生怀疑,认为地球绕太阳转,给人类的科学与思想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不是全部物理学,而提出“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巨大进步。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不要认为凡是书本上说的,教师教的都是对的;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框住,扼杀自身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看待问题。
二、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追求新异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显态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可以创新,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2.发扬民主,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思考、敢创新的精神。
创新精神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那些未知领域,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发现新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创新。教师一定要保护和鼓励这种创新精神,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从而为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就不能简单地直接向学生灌输,而是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动脑进行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数学问题,是当前数学教研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培养联想思维能力,引发创新思维。
联想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思维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提出这类问题,如所给问题你过去是否见过和求解过?是否类似于你所熟悉的某一问题?你过去是不是求解过这一问题的变形?能否转化为你所熟悉的问题?或转化为较易求解的问题?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发展求异思维,拓宽思维领域。
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领域。如可以通过多重答案型、一题多解型、一题多变型、逆向思维型、数形转换型等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以上仅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尝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第一初级中学 陕西省杨陵区杨村中心小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