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隔离不隔心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mu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武汉作为爆发地也因此“一夜成名”。
  从年前疫情的公布开始,“武汉”和“武汉人”这两个字眼就持续发酵,各地刮起了对武汉的偏见之风。有报道说“在封城前日,武汉有30万人出逃”!30万!这个数字触碰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再加上网上夸大其词的消息的极速传播,武汉人便成了众人眼中的“瘟神”,认为“众多武汉人在疫情爆发后逃出武汉,将病毒散播到各地”。于是大家对病毒的恐惧转变为对武汉人的恐惧和怨恨,对武汉人心生芥蒂。网上的段子愈演愈烈,更加直戳武汉人的心。“武汉人不要到处乱跑!”“求求武汉人别来我们省!”“枪毙光开鄂A的!”……我们一味地把这顶沉重的帽子扣在所有武汉人的头上,真的对吗?那些没有染上病毒的武汉人,他们就错了吗?
  这些不仅仅只是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也确确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语言自古以来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网络上对武汉人的讽刺又何尝不是人们对武汉人的攻击呢?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导致他们将矛头指向与病毒有关的“武汉人”,掀起了驱逐武汉人的狂潮。
  许多人嘴上喊着“武汉加油!”,心里却早已把武汉人当成病原体。人们害怕被传染,那些待在疫区的武汉人难道就不怕了吗?武汉人被人们像逃犯似的追捕,个人信息被到处传播,他们的隐私就不是隐私了吗?恶语相向,满是讽刺,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一次疫情就把“情”给斩断了吗?
  天灾人祸,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试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别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们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們的敌人是病毒,而非受病毒感染的武汉人!当下,我们该做的不是指责谩骂,也不是避之犹如瘟神,而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胞的温暖。
  看,自疫情防控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持续不断地逆行武汉,多少酒店免费为医务人员开放,多少捐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多少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每天为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对他们嘘寒问暖……
  或许,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但我们可以用一颗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丝丝温暖,让他们在对抗无情的病毒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真情!
  同胞们,隔离并非隔心,相信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被彻底消灭,春风一定会吹开武汉的樱花,武汉的街头一定会繁华依旧!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指导老师:舒素仙)
  老师点评
  武汉是本次疫情的始发地和重灾区,于是很多人就用“有色眼镜”看待武汉人。作者抓住了这一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理性的看法,引导人们积极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倡导社会正能量。有理有据,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秋天里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编辑去城郊爬山,兴之所至,又去了山下的一个古村落。村子很有特色,是个石头村,房子全部是用石头建造的。院子里長满了杂草,拨开高高的草走进去,破败的老屋静默无语。村子静悄悄的,偶尔有只猫悠闲地走过。走在其中,竟有一种探险的乐趣。  走进一条曲折的小巷,安静的小巷将她古旧的面庞朝向午后的艳阳。这些一两米宽的小巷,幽静深邃,两边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木门,有不知经过了多少年黄了又
期刊
医生的休息室里,墙上的时钟嘀嘀嗒嗒地奏鸣着。  他坐在床沿上,扣着指甲,目似游离,不知望些什么,身上披一件灰蓬蓬的外套,不知是从哪儿翻出来的,上面沾满了灰尘。  “该接班了。”同事小刘推门进来。小刘比他年轻十几岁,是个刚上班的90后。疫情出现后,院里本来下通知他们眼科可以休假半月,可这孩子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硬是和他一起站到了抗疫的第一站。唉,这孩子……  “哥,那我先出发了。”他抬起头,眼神迷离
期刊
一位医护人员的战地日记: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十天。  进舱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鼓气加油。每一次进舱前我都信心满满,因为我知道,我们是这些新冠患者的希望——他们虽然看不见我的脸,但也许只是我们的一个简单手势就能让他们重拾信心,每次我都会给我的患者爷爷打气。为了调节他们的心情,我们会鼓励他们做运动,而大部分患者都会自我表现,每当看到我们也都会竖起大拇指并露出会心的笑容。我知道这正是对我们每一个医护
期刊
疫情期间各小区都有了出入证。小区出入证“上岗”了!很多城市,每个小区每户只发一张出入证,上班族需要单位出具上班证明方可领取,这是为进一步加强小区人员管控,也是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加了一把安全锁。小区检查人员也是个赛个地严格。特殊时期,这樣的严格,都能理解。  你们那里的出入证是什么样子的?
期刊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2020年的春节将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昔日欢快的探亲访友的脚步停了下来,摩肩接踵的体育场变得冷清寂寥,假期约好的外出游玩取消了,人人谨遵号令“宅”在家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却有一群人逆行而上,战斗在防治防控病毒的第一线,他们之中有我的爸爸、姑姑和舅舅,还有好多好多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  那个黎明前的黑暗,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穿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的春节格外难忘。但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会无限迟到。2月17日上午9时,深圳市玉龙学校以不同寻常的在线开学典礼奏响了新学期的最强音。  升国旗,向祖国敬礼  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激昂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在近两千六百多名玉龙学子家中响起。玉龙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学生,虽然身在天南海北,但还是一起准时参与了这隆重且神圣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
期刊
常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句话我信。一个人没有信仰,并不是他什么都不相信,而是变得随便什么都相信,并且相信得彻底而固执。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8位武汉市民被称为“造谣者”,被武汉警方约谈调查。而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事情又有了反转:专家发声,说8人是可敬的,最高人民法院也为武汉8名“造谣者”正名。  当我们事后在指责武汉警方、指责新闻播报时,有没有想过,当初我们也曾四处播报这样的新闻?集体轻信是长期
期刊
2020年伊始,一场严重的疫情如暴风雨般倾盆而至,一瞬间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忧心忡忡,以往那过年张灯结彩的街道上,如今却只偶尔传来几声狗吠,随之是一片寂静。如此,我们学生党的假期也就被延长了。人们都老实地做着“家里蹲”,避免给一线努力的战士们带来麻烦,然而,我们的校方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既然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学生们又整日整夜地和被子“腻歪”,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同学们在电脑上上课,这样不就解决了疫情期
期刊
2020年,除夕之夜——  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像半透明的油墨纸,渐渐铺展开来……  老叔悠闲地躺在太师椅上,旁边斑驳的四方桌上正放着一个老旧的收音机,嘹亮的歌声便是从这个有点年头的古董里发出。“老叔,都要跨年了,你怎么還冷锅冷灶的啊!”我打趣道,“我一个人随便对付点就行了!老婆孩子在外面旅游,过两天才能回来,我不急!”老叔双手撑着腿,稍有吃力地站起身,递过手边削好的苹果,咧着
期刊
120名志愿者4小时劳动,让一家口罩企业产能翻倍;一声征集,1500多名网约车司机组成志愿保障车队;有人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开车跑400公里,将100余箱、超1吨重的物资送到武汉各医院……超过20个志愿者群,他们在默默守护这座城。坚守不放手,14亿人在战斗,每个你都算数,加油!  你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了救治患者、节省物资,一套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满脸都是伤痕累累的样子。为了跑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