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9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把俄罗斯文化界国家最高奖——圣安德烈勋章,授予一位80岁的老诗人,称赞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诗人。在那段日子里,书店竞相出售这位诗人的诗集,电视节目朗诵他的诗歌,莫斯科街头树立着他的巨幅画像。一个诗人的生日,居然成了俄罗斯人的隆重节日。这位诗人出生于高加索的达格斯坦,他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阿瓦尔族诗人拉苏尔·伽姆扎托夫。
1923年,拉苏尔·伽姆扎托夫出生在高加索山区,他的父亲是诗人,母亲是民歌手,因此拉苏尔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他10岁发表处女作,2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一步一个脚印,在诗坛崭露头角,由高加索,走到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高尔基文学院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诗艺日见长进。此后,半个多世纪,诗人笔耕不缀,先后出版了100多本诗集。他的诗集《高空的星辰》荣获1963年度的列宁奖金。诗人出访过80多个国家,两次来中国访问,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70多种外文译本,给他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拉苏尔的两个哥哥在前线牺牲,母亲的泪水和悲痛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诗人的第一本诗集《炎热的爱与强烈的恨》出版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爱祖国、爱家乡、爱母亲、爱和平,从创作之初就成了他反复吟咏的主题。此外,他还擅长以质朴清新的语言赞美人们普遍珍视的友谊、爱情、忠诚。因此,他的诗在俄罗斯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被赞誉为诗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诗人的父亲临终时曾嘱咐儿子说:“……要爱护妈妈——全家的灵魂!”伽姆扎托夫把父亲的遗训牢牢记在心间,并把父亲的遗言作为题词写在诗集《爱之书》的卷首。他写过许多诗篇歌唱母亲,颂扬母爱的无私、赞美母爱的深沉与博大。他大概是世界上赞美母爱最多的诗人,他也是第一个把母亲与上帝相提并论的诗人:
先知晓谕说:“除了上帝,没有上帝!”可我却要说:“除了妈妈,没有妈妈!”
诗人由自己的母亲联想到普天下的母亲,深知战争中最沉痛的受苦受难者就是母亲。他说:世界上最甜美、最明亮的歌,是母亲唱的摇篮曲,而世界上最悲凉、最凄惨的情景,则是母亲守着儿子的棺材痛哭流泪,更悲惨的是许多母亲的儿子,上了前线,就一去不归,再也不见踪影……
作为山区走出来的诗人,伽姆扎托夫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他像一位质朴热情的山民,带领读者走进高加索山区,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阿瓦尔族是个崇拜火的民族:女儿出嫁,要点燃松明火把送行;新娘子进门,要点燃新修的火炉,熊熊的火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人们为新婚夫妇祝福的方式也很别致,先投掷碎石子,然后送上一勺蜜,这意味着生活充满了坎坷,但活在世上毕竟甜蜜。山民结婚,传宗接代,生了女儿,敲鼓庆祝,生了儿子,就对天鸣枪,一片欢腾……诗歌评论家断言,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时代性,就越具有永久性,阿瓦尔族的儿子伽姆扎托夫使这个高加索山区少数民族名扬俄罗斯,知名全世界,他不仅成了阿瓦尔族的民族诗人,而且成了俄罗斯的大诗人。
由于擅长创作爱情诗,伽姆扎托夫享有“爱情歌手”的美誉,他写的爱情诗意象新颖、构思巧妙、音韵流畅和谐,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帕吉玛特》、《雪地上的足迹》、《假如世界上有一千个男人》、《桑塔——克拉拉》、《永驻的青春》等诗篇,不仅在高加索,就是在俄罗斯也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伽姆扎托夫有一首十四行爱情诗,把爱情比喻为一所大学,称欢乐和忧伤这两位教授昼夜上课,使学生思索爱的真谛,趋向完美与真诚。在另一首十四行诗当中,诗人指出:
“彼此间要尽可能地相爱,/爱情。是祛病消灾的良药。……什么人越是爱得强烈,他就越渴望活得健康而愉快。”
诗人道出了爱的真情,自然能引起万千读者的心理共鸣。
作为饱经战争忧患的诗人,伽姆扎托夫一向认为,战争的幸存者不应当忘记阵亡的将士,因为,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得了祖国的安宁与和平。他写的《白鹤》一诗有这样几行:
有时候我产生一种感觉:
未曾从战场归来的战士,
并没有埋入我们的土地,
而是变成了一只只白鹤。
从遥远的往昔飞到如今,
向我们鸣叫着缓缓飞过,
所以我们常常仰望天空,
因怅惘忧伤而陷于沉默……
在俄罗斯,有6位作曲家曾经为这首诗谱曲,依据这首诗的意象建造的卫国战争纪念碑多达26座。由此可见诗人的作品在俄罗斯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伽姆扎托夫还为他的外孙女莎赫丽写过一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一代命运的忧虑与关切。小孙女的哭声引起了诗人的思考,小孙女生活在幸福当中,她不知道烽火连天的战争,也不晓得失去亲人的悲痛。她为什么哭泣呢?小孙女的嘤嘤哭声似乎在说:
“爷爷,等待我的正是这些,/你经历了一切却仍然活着。/世界灾难重重,时代残酷,/你怎样表露自己的恐怖?/爷爷,我是为这些事哭泣,/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哭?……”
看一看今天高加索地区的动荡,想一想发生在别斯兰的惨绝人寰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先见之明,不能不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
1989年10月,笔者有幸在莫斯科拜访过诗人伽姆扎托夫,当他得知他的《白鹤》和其他诗歌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面带笑容,非常高兴。他把诗集《爱之书》题写上赠词,送给我作纪念,还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他的夫人帕吉玛特特意做了高加索风味的羊肉抓饭热情待客。当我们碰杯喝干一杯白兰地,诗人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而我们阿瓦尔族则人数很少。不过,诗歌总是超载民族与国家的疆界。中国的古典诗歌早已征服了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今天,得知我的诗也被介绍到中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说明,诗歌不需要签证,而诗人不需要护照。”这真是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是充满了诗情的真知灼见。
1923年,拉苏尔·伽姆扎托夫出生在高加索山区,他的父亲是诗人,母亲是民歌手,因此拉苏尔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他10岁发表处女作,2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一步一个脚印,在诗坛崭露头角,由高加索,走到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高尔基文学院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诗艺日见长进。此后,半个多世纪,诗人笔耕不缀,先后出版了100多本诗集。他的诗集《高空的星辰》荣获1963年度的列宁奖金。诗人出访过80多个国家,两次来中国访问,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70多种外文译本,给他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拉苏尔的两个哥哥在前线牺牲,母亲的泪水和悲痛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诗人的第一本诗集《炎热的爱与强烈的恨》出版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爱祖国、爱家乡、爱母亲、爱和平,从创作之初就成了他反复吟咏的主题。此外,他还擅长以质朴清新的语言赞美人们普遍珍视的友谊、爱情、忠诚。因此,他的诗在俄罗斯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被赞誉为诗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诗人的父亲临终时曾嘱咐儿子说:“……要爱护妈妈——全家的灵魂!”伽姆扎托夫把父亲的遗训牢牢记在心间,并把父亲的遗言作为题词写在诗集《爱之书》的卷首。他写过许多诗篇歌唱母亲,颂扬母爱的无私、赞美母爱的深沉与博大。他大概是世界上赞美母爱最多的诗人,他也是第一个把母亲与上帝相提并论的诗人:
先知晓谕说:“除了上帝,没有上帝!”可我却要说:“除了妈妈,没有妈妈!”
诗人由自己的母亲联想到普天下的母亲,深知战争中最沉痛的受苦受难者就是母亲。他说:世界上最甜美、最明亮的歌,是母亲唱的摇篮曲,而世界上最悲凉、最凄惨的情景,则是母亲守着儿子的棺材痛哭流泪,更悲惨的是许多母亲的儿子,上了前线,就一去不归,再也不见踪影……
作为山区走出来的诗人,伽姆扎托夫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他像一位质朴热情的山民,带领读者走进高加索山区,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阿瓦尔族是个崇拜火的民族:女儿出嫁,要点燃松明火把送行;新娘子进门,要点燃新修的火炉,熊熊的火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人们为新婚夫妇祝福的方式也很别致,先投掷碎石子,然后送上一勺蜜,这意味着生活充满了坎坷,但活在世上毕竟甜蜜。山民结婚,传宗接代,生了女儿,敲鼓庆祝,生了儿子,就对天鸣枪,一片欢腾……诗歌评论家断言,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时代性,就越具有永久性,阿瓦尔族的儿子伽姆扎托夫使这个高加索山区少数民族名扬俄罗斯,知名全世界,他不仅成了阿瓦尔族的民族诗人,而且成了俄罗斯的大诗人。
由于擅长创作爱情诗,伽姆扎托夫享有“爱情歌手”的美誉,他写的爱情诗意象新颖、构思巧妙、音韵流畅和谐,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帕吉玛特》、《雪地上的足迹》、《假如世界上有一千个男人》、《桑塔——克拉拉》、《永驻的青春》等诗篇,不仅在高加索,就是在俄罗斯也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伽姆扎托夫有一首十四行爱情诗,把爱情比喻为一所大学,称欢乐和忧伤这两位教授昼夜上课,使学生思索爱的真谛,趋向完美与真诚。在另一首十四行诗当中,诗人指出:
“彼此间要尽可能地相爱,/爱情。是祛病消灾的良药。……什么人越是爱得强烈,他就越渴望活得健康而愉快。”
诗人道出了爱的真情,自然能引起万千读者的心理共鸣。
作为饱经战争忧患的诗人,伽姆扎托夫一向认为,战争的幸存者不应当忘记阵亡的将士,因为,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得了祖国的安宁与和平。他写的《白鹤》一诗有这样几行:
有时候我产生一种感觉:
未曾从战场归来的战士,
并没有埋入我们的土地,
而是变成了一只只白鹤。
从遥远的往昔飞到如今,
向我们鸣叫着缓缓飞过,
所以我们常常仰望天空,
因怅惘忧伤而陷于沉默……
在俄罗斯,有6位作曲家曾经为这首诗谱曲,依据这首诗的意象建造的卫国战争纪念碑多达26座。由此可见诗人的作品在俄罗斯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伽姆扎托夫还为他的外孙女莎赫丽写过一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一代命运的忧虑与关切。小孙女的哭声引起了诗人的思考,小孙女生活在幸福当中,她不知道烽火连天的战争,也不晓得失去亲人的悲痛。她为什么哭泣呢?小孙女的嘤嘤哭声似乎在说:
“爷爷,等待我的正是这些,/你经历了一切却仍然活着。/世界灾难重重,时代残酷,/你怎样表露自己的恐怖?/爷爷,我是为这些事哭泣,/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哭?……”
看一看今天高加索地区的动荡,想一想发生在别斯兰的惨绝人寰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先见之明,不能不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
1989年10月,笔者有幸在莫斯科拜访过诗人伽姆扎托夫,当他得知他的《白鹤》和其他诗歌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面带笑容,非常高兴。他把诗集《爱之书》题写上赠词,送给我作纪念,还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他的夫人帕吉玛特特意做了高加索风味的羊肉抓饭热情待客。当我们碰杯喝干一杯白兰地,诗人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而我们阿瓦尔族则人数很少。不过,诗歌总是超载民族与国家的疆界。中国的古典诗歌早已征服了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今天,得知我的诗也被介绍到中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说明,诗歌不需要签证,而诗人不需要护照。”这真是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是充满了诗情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