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来源 :青苹果·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lzh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音乐作为深受当下初中生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通俗易懂、能广泛流传的特点。近年来流行音乐的的迅速发展,逐渐被各个年龄层人士接受,甚至慢慢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这是初中音乐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本文立足于当下初中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
  流行音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欧美开始进入我国,凭借其结构精悍、内容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涉及音域并不宽泛以及歌曲易上口、流传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为一种深受人群喜爱的音乐类型。而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均为世界古典名曲以及民族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刻,不符合其品味,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和理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无疑为音乐教师们顺利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向。
  1 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意义分析
  1.1 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流行音乐比起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打牢音乐学习基础。而初中时期的学生十分具有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歌词改编或者曲调改写,根据个人爱好对音乐进行重新编排,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乐趣,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1.2 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流行音乐曲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将其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通过课堂音乐欣赏和分析,给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给学生播放《千里之外》、《天黑黑》、《海阔天空》等表现不同情感、带有不同风格的歌曲,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极大的丰富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在音乐素养培养方向的目标。
  2 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现状
  音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习惯了如何有效进行传统经典音乐教学,面对流行音乐闯入初中音乐课堂,虽然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准备,但是在如何顺利将流行音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进行经验借鉴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
  部分音乐老师深受传统音乐观念的影响,错误的认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才是音乐艺术,对流行音乐存在惯性偏见,这都极大的阻碍了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
  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的教学与看法都直观的影响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学习态度,影响起学习积极性,对初中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音乐素养的培养都非常不利。而且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有了自己的一套鉴赏方式,对课堂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3 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渗透的策略
  3.1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要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进行课程导入,最快的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比如可以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歌词中的情感,感受父爱的沉重。教师及时借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这首歌传达的是对父爱的歌颂,同时可以请学生在列举一些歌唱父爱的歌曲,比如《时间都去哪了》等,帮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2 深入流行音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不过是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其共通性。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過程中结合教材,引入流行音乐,要不断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入挖掘,从流行音乐中挖掘出民族元素和古典精华,将相关的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识及时为学生做补充,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比如在讲述有关“古典风”的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学生传唱比较多的周杰伦、费玉清的《千里之外》、霍尊的《卷珠帘》以及王力宏的《花田错》等流行音乐扩充为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鉴赏分析,将原来高大上的传统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完美诠释晦涩难懂的音乐知识。
  3.3 通过学生感官体验的强化,加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音乐教学需要适当使用感官体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音乐学习如果只是进行严密的音乐理论学习,肯定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兴趣点,适当的引入流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分析。比如在课堂上播放《菊花台》、《青花瓷》等歌曲,不仅能满足学生对歌曲的音律美的享受,还能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自觉的对歌词进行欣赏,形成共鸣,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着更深入的认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4 适当借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要想有效实现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渗透,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或者结合音乐教材,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歌曲,加强学生对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开拓学生音乐视野,达到提升学生音乐学习乐趣、培养其音乐素养的目的。比如在《保卫黄河》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搜索一些同样表达民族情感的歌曲,譬如《北京欢迎你》、王力宏的《龙的传人》等,视频与音频的结合,给学生以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3.5 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法
  流行音乐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手法肯定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与教材进行有效融合,将流行音乐渗透进音乐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帮学生获取更多的音乐相关知识,给学生带来音乐美的享受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音乐创新,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3.6 教师积极进行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流行音乐渗透进初中音乐课堂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挑战。要迎接这个挑战,教师必须具备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以自身的热情带动学生进行音乐体验,体验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并积极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音乐知识结构,面对流行音乐的渗透,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升华。
  流行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无论是其包含的内容还是蕴含的思想都呈现出丰富多样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积极将有思想、具备艺术性的流行音乐引进初中音乐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但是如何有效的实现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与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首先阐述了目前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成本控制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促进建设项目的良性
教学证明,数学练习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展开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因而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求在小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
  以“英伦贵族风,引领时尚潮”为主题的金开顺羊绒2013秋冬新品发布会于6月在常熟总部拉开帷幕。发布会中,每一款新品都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整场新品发布会
内部控制是针对企业自身进行的自我完善与约束的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了。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探讨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从而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和乐趣是成功的第一位导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
期刊
本文分析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明确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原则;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三方面分析了利用计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层出不穷,尤其是高中生违法犯罪的案件也常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阶段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不强.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为研究视角,从提高高中
随着水电站机电设备水平和计算机监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水平的提高,给流域水电站实现远程集控创造了较好的内部条件和处部条件.建立流域电站集控中心,把机电设备计算机监控
作为首届大学生时装周的开幕秀,中国美院整场毕业设计的服装由观念性的导入到服装细节结构的创新,从细腻的手工面料再造到皮革面料新工艺的应用,体现了四年来中国美院的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对现实的关注。  学专业先要关注生活  对服装设计类的专业而言,一场毕业作品发布会足以看出一个院校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水平。在谈到前不久中国美院在大学生时装周上作品的设计风格时,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主任陶音对记者表示,中国美
作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十分钟自主学习,二十五分钟讲授探讨,十分钟总结反馈”的三步教学法,所以简单的把它称为“1+1+1”教学模式.本文以西藏日喀则江孜高中教师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