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渐暴露,成了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轻生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是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和升华,就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用哲理故事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而且如果选择得当,应用及时,那么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着极大作用。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课的理论讲解务必做到“少而精”,否则就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时融合中外优秀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把难懂的理论讲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例如:我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内容时引用了这样的哲理故事:某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试了好多次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枯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它哭得很凄惨,它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是,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目瞪口呆∶当众人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出奇地冷静和理智,它没用让泥土将自己掩埋,而是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将这些泥土踩实。就这样,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跃出井口,快步地跑开了。学生对这类的故事很感兴趣,不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通过这个故事明白:在生命旅途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土”倾倒在我们身上。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我们应该永不言放弃。类似的哲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心理品质在精神文化素养中得到升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第一,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第二,情绪反应敏感,体验迅速;第三,情感活动丰富多彩,但不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绪特点,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时,我介绍了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升华法、心理放松法等。鼓励学生主动介绍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从同龄人的角度给其他同学支支招或在课堂上开展舒缓情绪的活动,例如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带领学生做一些情绪调控的测试游戏,等等。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用教师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为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有一次在七年级一班上课,当同学们针对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时,A和B两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当我问起原因时,A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他刚才骂你。”“他胡说!”B据理力争。这时,同学们纷纷向A投去或愤怒或不屑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并等着看老师怎样处理这一起突发事件。“如何处理这件事?是应该‘杀一儆百’还是应该‘小事化了’?”我的内心在激烈地斗争着,这是我从教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但转念一想:平时我对A的印象挺好的,最近也没有什么矛盾,而且我刚才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与老师交朋友。想到这里,我释然了许多,于是平静地说:“我不相信会有同学随意骂老师,何况老师没有做错什么,这其中肯定有误会。老师相信A同学。老师只想告诉在座的同学:老师愿与你们交朋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愿意!”同学们异口同声。“朋友相交,贵在真诚。若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真有做错的地方,同学们要及时给我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接受。”就这样,我既没有破坏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对人要宽容”的思想教育,还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事后得知,这事是他俩设计的考验,主要是想测验一下老师的度量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学生面前现丑,而且以自己的洒脱和豁达征服了学生的心。
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如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时,我首先用《老子》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一句话作为课题引入,进而说明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扬长避短,有所成就。我从谈自己开始,营造一种真诚气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你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具有哪些潜能?”要求学生讲出一些最自豪的优点,同学还可以相互补充。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面对自己,树立起自信心。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中等的普通人,能成为一个履行社会职责遵纪守法的公民,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我也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并关注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教育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自暴自弃或感到自卑和沮丧,每个普通人都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弱点、优点,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努力肯定不能把我们的普通才能发挥出来,并有可能埋没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不普通”。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最终引导学生进一步悦纳自己的普通,并且在普通的生命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普通的轨迹。
四、挖掘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精心挖掘学科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是巨大的。比如我在讲《自我新形象》一课,说到一个人必须树立理想时,就使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迹。例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封建王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等事例。再如我在上《珍视新友谊》一课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事例,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在教学中还会适时渗透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等素材,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成为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家长、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中注入催化剂,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一、用哲理故事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而且如果选择得当,应用及时,那么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着极大作用。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课的理论讲解务必做到“少而精”,否则就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时融合中外优秀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把难懂的理论讲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例如:我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内容时引用了这样的哲理故事:某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试了好多次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枯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它哭得很凄惨,它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是,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目瞪口呆∶当众人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出奇地冷静和理智,它没用让泥土将自己掩埋,而是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将这些泥土踩实。就这样,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跃出井口,快步地跑开了。学生对这类的故事很感兴趣,不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通过这个故事明白:在生命旅途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土”倾倒在我们身上。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我们应该永不言放弃。类似的哲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心理品质在精神文化素养中得到升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第一,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第二,情绪反应敏感,体验迅速;第三,情感活动丰富多彩,但不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绪特点,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时,我介绍了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升华法、心理放松法等。鼓励学生主动介绍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从同龄人的角度给其他同学支支招或在课堂上开展舒缓情绪的活动,例如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带领学生做一些情绪调控的测试游戏,等等。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用教师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为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有一次在七年级一班上课,当同学们针对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时,A和B两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当我问起原因时,A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他刚才骂你。”“他胡说!”B据理力争。这时,同学们纷纷向A投去或愤怒或不屑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并等着看老师怎样处理这一起突发事件。“如何处理这件事?是应该‘杀一儆百’还是应该‘小事化了’?”我的内心在激烈地斗争着,这是我从教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但转念一想:平时我对A的印象挺好的,最近也没有什么矛盾,而且我刚才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与老师交朋友。想到这里,我释然了许多,于是平静地说:“我不相信会有同学随意骂老师,何况老师没有做错什么,这其中肯定有误会。老师相信A同学。老师只想告诉在座的同学:老师愿与你们交朋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愿意!”同学们异口同声。“朋友相交,贵在真诚。若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真有做错的地方,同学们要及时给我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接受。”就这样,我既没有破坏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对人要宽容”的思想教育,还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事后得知,这事是他俩设计的考验,主要是想测验一下老师的度量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学生面前现丑,而且以自己的洒脱和豁达征服了学生的心。
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如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时,我首先用《老子》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一句话作为课题引入,进而说明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扬长避短,有所成就。我从谈自己开始,营造一种真诚气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你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具有哪些潜能?”要求学生讲出一些最自豪的优点,同学还可以相互补充。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面对自己,树立起自信心。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中等的普通人,能成为一个履行社会职责遵纪守法的公民,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我也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并关注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教育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自暴自弃或感到自卑和沮丧,每个普通人都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弱点、优点,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努力肯定不能把我们的普通才能发挥出来,并有可能埋没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不普通”。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最终引导学生进一步悦纳自己的普通,并且在普通的生命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普通的轨迹。
四、挖掘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精心挖掘学科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是巨大的。比如我在讲《自我新形象》一课,说到一个人必须树立理想时,就使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迹。例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封建王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等事例。再如我在上《珍视新友谊》一课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事例,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在教学中还会适时渗透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等素材,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成为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家长、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中注入催化剂,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