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消息的传统习惯,同时分流了大量的受众,交通广播的先天优势也受其挑战,在适应与改变中更多的是融合与创新。本文就其融合的三个节点,阐述其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碰撞、适应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 融合 交通广播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广播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后,在电视的冲击下,中国第一个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1993年,各地出现创办交通广播的热潮,这其中有河南交通广播、羊城交通台、黑龙江交通广播、北京交通广播、南京交通台。20世纪90年代末,交通广播基本上完成了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的布局。到2012年6月26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打造的国家级交通广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段)FM99.6的正式开播,标志着交通广播巅峰时期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交通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在2l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交通广播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随着网络迅速发展的浪潮,省级交通广播及部分市级交通广播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各交通广播电台,创办自己的网站也是几年如一日,没有任何创新,有的甚至都没有更新。所以交通广播电台对网络的应用除了技术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革新之外,并没有跻身于网络营销发展的大营,同时也不会分到网络营销带来的任何红利。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交通广播的路况独家优势不再凸显,目前广播、电视、纸媒、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都相继提供路况服务信息,交通广播的专有资源面临割据局面,路况信息成为社会公共信息的共享资源。2013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血拼又进一步瓜分交通广播原有的固定收听群。面对这些情况,无论是曾经做得很好的北京交通广播还是后来起步的浙江交通广播,交通广播的发展似乎不能再避开与新媒体的接触而自寻发展机遇。新媒体的迅速出现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的需求开始进入“速读”的时代。交通广播作为人们在路上获取信息的媒体,它要做的除了专业,还要有更多的创新与应用,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节点的创新与融合:
一、“借东风”——交通广播借势新浪微博(2010年-2013年)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截止到2015年4月,交通广播相关认证的微博号有519家,其中有136家交通广播的企业认证号(即交通广播的官方微博),其中用户在10万以上的有36家,但是活跃度在2012年以后逐渐下降到日均20左右。交通广播电台错过了建立官方网站的大潮,在庆幸搭上了自媒体这艘船的同时,微信的迅猛发展又让大家在网络发展中惨烈出局。
在2010年至2013年用户最多,活跃度最高的三家交通广播电台“@青岛交通广播电台FM897”“@杭州交通918”“@北京交通广播”,依托本地特色,注重自己的品牌战略,从专业主义出发,早晚进行天气信息的发布,以及路况信息的发布。此外,还可以带动听众线上线下互动,增加用户粘度。但是交通广播借势新浪微博带来的盛况仅仅维持到2014年左右,2011年微信的迅速崛起,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新浪微博,还有这些已经拥有几千万粉丝的各大媒体大v。虽然目前像北京、浙江等地的交通广播微博仍然运行,但是其影响力远远不如2012年之前好,其他省市的交通广播电台可谓是一波未赶,一波又来,还没有建设好自己的公共微博,微信就来了。
总结这一节点失败的原因不外乎:1、交通广播地域性限制以及节目本身的限制。2、对于互联网媒体科技没有主动参与,只是被动选择载体。当然这一时期也有部分交通广播台尝试过研发自己的移动交通广播设备,可是相对于迅猛的移动智能网络,终究还是慢了半拍。
此外,这一节点的融合特点却使后来交通广播能迅速对微信作出反应:1、针对微博“微电台”作出的节目互动性编排。2、带动全民的路况信息跟新。3、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二、“反客为主”——交通广播移动设备与软件的蓬勃发展(2012年-2015年)
2008年北京交通广播就开发了自己的移动终端“1039新媒体机”,最初1039新媒体机更像GPS导航仪,如今的易通1039新媒体机M51设置成可通话的智能手机,除了全方位的导航服务还有及时的路况播报、便民公告、金融财经、新闻天气等。在2012年北京交通广播又推出了易通1039pad,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局限相比进口的pad有很多不足,所以使用者比较少。
2009年深圳交通广播也开发了一款定位为车主用户的手机客户端软件“1062车主宝典”,主要有咨询、实时路况、违章查询、飞机航班、天气预报以及商户的打折优惠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1062车主宝典在那时已经有了020的初级概念,在为宝典用户提供商家的优惠券,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合作商家带来客户。
与此同时,汽车时代的到来带动智能交通管理应用技术发展。目前,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已在一些地市应用,将城市路面监控视频引入交通广播直播间已成为可能。
三、“东山再起”——交通广播借助微信公众平台重新回势(2014年-2015年)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测试版。2012年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截止到2015年4月,微信认证的交通广播类公众号有201家。其中有近130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开发功能,接入了路线查询、轨道交通查询、收费站、加油站、快递等便民服务功能。此外,在每日推送的信息内容上也增添了驾驶安全知识、汽车保养清洁等服务类信息;在节目传播上可以实时收听正在直播的节目,也可以根据需求收听往期节目,比如,苏州交通广播的直播互动功能就做得非常全面,还可以热线互动。
2013年1月6日,嘀嘀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据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中介绍,全国已经有35万个司机使用嘀嘀打车,北京6.7万辆出租车,已经有5万司机使用嘀嘀打车。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有5万司机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交通广播上转移到了手机上。这对交通广播来说又是一个严冬,微信公众平台经过2013年的改版,增添更多的开发服务功能,这也使得交通广播在2014年又重新找到方向,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相比2012年左右微博的传播盛况,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本身的传播隐私限制更多的是在于培养用户习惯。
到目前为止,交通广播作为广播的分支之一,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比广播本身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在北京、浙江、江苏、深圳等地,由于其自身新媒体技术与市场的发达,他们甚至做得更多,比如:
1、依靠汽车市场建立产业链
交通广播提升对线下活动的市场意识,将“路演”转换为“经营”,这不单单是一个或者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而是一个或一系列的广告产品,不仅需要策划执行,更需要像销售广告一样来经营。汽车市场目前的欣欣向荣为交通广播提供了发展产业链的良好契机。最好能够打开多方位的营销渠道,如:1、驾驶培训。2、车辆购买。3、停车位状况讯息。来实现交通广播与汽车市场的多方位融合与配套营销。
2、打造路上全方位服务
各类专门提供生活服务信息的网站、软件层出不群,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大家习惯性地开始依赖方便快捷的生活信息服务。交通广播依据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出与交通广播配套的全方位服务。比如:1、提供附近餐点信息或者商场信息等为行人们做最及时的生活信息服务。2、与车载多媒体合作,实现人性化服务。3、与移动媒体合作,提供车载人工咨询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 融合 交通广播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广播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后,在电视的冲击下,中国第一个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1993年,各地出现创办交通广播的热潮,这其中有河南交通广播、羊城交通台、黑龙江交通广播、北京交通广播、南京交通台。20世纪90年代末,交通广播基本上完成了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的布局。到2012年6月26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打造的国家级交通广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塘段)FM99.6的正式开播,标志着交通广播巅峰时期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交通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在2l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交通广播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随着网络迅速发展的浪潮,省级交通广播及部分市级交通广播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各交通广播电台,创办自己的网站也是几年如一日,没有任何创新,有的甚至都没有更新。所以交通广播电台对网络的应用除了技术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革新之外,并没有跻身于网络营销发展的大营,同时也不会分到网络营销带来的任何红利。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交通广播的路况独家优势不再凸显,目前广播、电视、纸媒、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都相继提供路况服务信息,交通广播的专有资源面临割据局面,路况信息成为社会公共信息的共享资源。2013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血拼又进一步瓜分交通广播原有的固定收听群。面对这些情况,无论是曾经做得很好的北京交通广播还是后来起步的浙江交通广播,交通广播的发展似乎不能再避开与新媒体的接触而自寻发展机遇。新媒体的迅速出现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的需求开始进入“速读”的时代。交通广播作为人们在路上获取信息的媒体,它要做的除了专业,还要有更多的创新与应用,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节点的创新与融合:
一、“借东风”——交通广播借势新浪微博(2010年-2013年)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截止到2015年4月,交通广播相关认证的微博号有519家,其中有136家交通广播的企业认证号(即交通广播的官方微博),其中用户在10万以上的有36家,但是活跃度在2012年以后逐渐下降到日均20左右。交通广播电台错过了建立官方网站的大潮,在庆幸搭上了自媒体这艘船的同时,微信的迅猛发展又让大家在网络发展中惨烈出局。
在2010年至2013年用户最多,活跃度最高的三家交通广播电台“@青岛交通广播电台FM897”“@杭州交通918”“@北京交通广播”,依托本地特色,注重自己的品牌战略,从专业主义出发,早晚进行天气信息的发布,以及路况信息的发布。此外,还可以带动听众线上线下互动,增加用户粘度。但是交通广播借势新浪微博带来的盛况仅仅维持到2014年左右,2011年微信的迅速崛起,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新浪微博,还有这些已经拥有几千万粉丝的各大媒体大v。虽然目前像北京、浙江等地的交通广播微博仍然运行,但是其影响力远远不如2012年之前好,其他省市的交通广播电台可谓是一波未赶,一波又来,还没有建设好自己的公共微博,微信就来了。
总结这一节点失败的原因不外乎:1、交通广播地域性限制以及节目本身的限制。2、对于互联网媒体科技没有主动参与,只是被动选择载体。当然这一时期也有部分交通广播台尝试过研发自己的移动交通广播设备,可是相对于迅猛的移动智能网络,终究还是慢了半拍。
此外,这一节点的融合特点却使后来交通广播能迅速对微信作出反应:1、针对微博“微电台”作出的节目互动性编排。2、带动全民的路况信息跟新。3、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二、“反客为主”——交通广播移动设备与软件的蓬勃发展(2012年-2015年)
2008年北京交通广播就开发了自己的移动终端“1039新媒体机”,最初1039新媒体机更像GPS导航仪,如今的易通1039新媒体机M51设置成可通话的智能手机,除了全方位的导航服务还有及时的路况播报、便民公告、金融财经、新闻天气等。在2012年北京交通广播又推出了易通1039pad,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局限相比进口的pad有很多不足,所以使用者比较少。
2009年深圳交通广播也开发了一款定位为车主用户的手机客户端软件“1062车主宝典”,主要有咨询、实时路况、违章查询、飞机航班、天气预报以及商户的打折优惠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1062车主宝典在那时已经有了020的初级概念,在为宝典用户提供商家的优惠券,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合作商家带来客户。
与此同时,汽车时代的到来带动智能交通管理应用技术发展。目前,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已在一些地市应用,将城市路面监控视频引入交通广播直播间已成为可能。
三、“东山再起”——交通广播借助微信公众平台重新回势(2014年-2015年)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测试版。2012年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截止到2015年4月,微信认证的交通广播类公众号有201家。其中有近130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开发功能,接入了路线查询、轨道交通查询、收费站、加油站、快递等便民服务功能。此外,在每日推送的信息内容上也增添了驾驶安全知识、汽车保养清洁等服务类信息;在节目传播上可以实时收听正在直播的节目,也可以根据需求收听往期节目,比如,苏州交通广播的直播互动功能就做得非常全面,还可以热线互动。
2013年1月6日,嘀嘀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据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中介绍,全国已经有35万个司机使用嘀嘀打车,北京6.7万辆出租车,已经有5万司机使用嘀嘀打车。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有5万司机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交通广播上转移到了手机上。这对交通广播来说又是一个严冬,微信公众平台经过2013年的改版,增添更多的开发服务功能,这也使得交通广播在2014年又重新找到方向,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相比2012年左右微博的传播盛况,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本身的传播隐私限制更多的是在于培养用户习惯。
到目前为止,交通广播作为广播的分支之一,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比广播本身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在北京、浙江、江苏、深圳等地,由于其自身新媒体技术与市场的发达,他们甚至做得更多,比如:
1、依靠汽车市场建立产业链
交通广播提升对线下活动的市场意识,将“路演”转换为“经营”,这不单单是一个或者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而是一个或一系列的广告产品,不仅需要策划执行,更需要像销售广告一样来经营。汽车市场目前的欣欣向荣为交通广播提供了发展产业链的良好契机。最好能够打开多方位的营销渠道,如:1、驾驶培训。2、车辆购买。3、停车位状况讯息。来实现交通广播与汽车市场的多方位融合与配套营销。
2、打造路上全方位服务
各类专门提供生活服务信息的网站、软件层出不群,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大家习惯性地开始依赖方便快捷的生活信息服务。交通广播依据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出与交通广播配套的全方位服务。比如:1、提供附近餐点信息或者商场信息等为行人们做最及时的生活信息服务。2、与车载多媒体合作,实现人性化服务。3、与移动媒体合作,提供车载人工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