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悬壶济世梦 “躲”进图宾根“村儿里”读博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镣铐锁不住最初的梦想,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北京,盛夏,傍晚7点,潮湿的夜幕随时间一寸寸地俯压下来,覆盖住了城市的身躯。骤起的晚风仿佛发出了大雨将至的讯号,催促着街上的行人匆匆赶路。
  例行的日薄西山,例行的热风闷雨,例行的车流编织着缓慢流淌的光线丝带,例行的人潮在地下铁道的迷宫里吞吐聚散。
  采访的约定让《留学》记者延宕在办公室的白炽灯光之下,整理着受访者的资料:汪辉,Doctor. Jason,德国图宾根大学,神经生理系,医学博士……此时德国时间中午1点,汪辉上午的实验还没有收尾。“一般中午有点儿时间。”他在微信上这样回复《留学》记者的采访邀约。
  逃离一座城市,有时是选择,有时靠机缘。接通微信语音电话的那一刻,除了汪辉打招呼的声音,扬声器里还传来了清脆宛转的鸟鸣声。而图宾根田园的沙沙风声、正午阳光下内卡河的汩汩的水流声、农场里马尾扑蝇的扑簌声好像也顺着网络接踵涌过来了。106分57秒的微信语音通话里,我们发现,汪辉也正是一位“城市逃离者”。他渴望挣脱平庸的泥潭,又屈从于现实的温柔;他有悬壶济世的至高理想,也在难得糊涂中打趣自嘲。他自称“负能量”,却总是笑个不停;他感到孤独,可偏偏从这可贵的孤独中吸吮着成长的能量。
  漂洋过海,为心中的医学梦想寻觅出路;只身旅外,个中炎凉冷暖唯有自知。在汪辉的心声里,我们窥得了当代医学留学生神秘面纱后的最真实体悟。
  不愿困于平庸的枷锁
  辞职出国延续梦想
  做医生的梦想在汪辉心中萌发得格外早。在高中同学录上,他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大连医科大学,主要研究神经外科,毕业后在济南的一家医院顺利入职,并且在这座城市落脚成家,结婚生子。追梦之旅看似一帆风顺,生活也仿佛照着合理的轨迹平稳地前进着。
  然而,在医院中日复一日的乏味工作磨损着年少的锐气,侵蚀着拼搏的动力。他确实成为了一名“医生”,但距离“心目中的医生”遥不可及,甚至还感觉自己正在与这一梦想渐行渐远。现实远不如理想那么丰盈饱满。“理想之中毕业之后能在岗位上积累经验,学更多东西,尽早独当一面,成为一个厉害的医生。但是看到科室里很多40多岁的人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汪辉如是 说。
  汪辉不甘就这样安于现状、困于一隅。2018年6月,长久的焦虑加上机缘巧合的催化,他决定从医院辞职,回到校园的象牙塔中深造。从最初起念,到最终选择德国图宾根大学,其间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纠结。汪辉是在国内医学研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更向往能在国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而相比较于美国等国家,德国的医疗体系与国内更相似,年限也不会那么遥遥无期。据汪辉向《留学》记者介绍,赴德读医学博士可以选择两种学位,一种是PhD,类似于国内的学术型博士,学制一般是3—5年;一种是MD,相当于临床博士,学制一般是2—3年。但是年限并非完全固定,也会根据教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起变化。汪辉选择了年限相对较短的MD,攻读神经外科。
  在德国读博的生活,和汪辉憧憬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当谈到与国内环境的对比时,他告诉《留学》记者,“国内做医学研究对于出结果的要求很高,压力很大,产生了各种乱象和浮躁风气。而国外相对来说学术氛围更加纯粹。并不是说在德国就不重视科研成果,而是说这边的人更愿意静下心来、耐心地做研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琢磨。”在时间安排方面,国外也会相对自由,少了一些教条化的规定。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也可以安排得比较分散,进行放松。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不过,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在承受范围之内,要不然精神就崩塌了。”汪辉笑着说。
  同事来自五大洲
  老板是个“疯子”
  科研工作是一场细水长流的孤独旅程,没什么大起大落,没什么荆棘坎坷,没什么值得激动、聊以排遣的事情。汪辉目前正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課题,现在在做的实验是研究帕金森病与肝炎之间关系,上午刚完成切片染色,之后要做显微镜成像和数据分析。当被《留学》记者提问“难不难”时,汪辉回答说,“成形的医学科研方法是固定的、死的。没有什么难不难的。就是一个很笨的重复再重复的过程。”
  汪辉所在的实验室里有5个博士后,8个博士,加上老板一共14个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伊朗人,也有德国人。汪辉告诉《留学》记者,平时同事都是各忙各的,甚至彼此间不知道对方的课题是什么。“也就是平时碰面打个招呼,说说话什么的。”对于《留学》记者“说些什么话”的追问,汪辉笑着坦言,“吐槽老板。”正如他所言,“天下乌鸦一般黑”,老板和学生的关系在博士期间是最值得讨论的话题。汪辉的老板来自乌克兰,50多岁年纪,是一个短发、高挑、干练的“女强人”。“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疯子。”汪辉半开玩笑地说,“她很刁钻,办事全凭心情,一意孤行,一般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经常为难大家。”
  据汪辉介绍,他们的老板也会“压榨劳动力”。他这样向《留学》记者讲述,“我们读博士的说的好听点是在做实验,学习科研思维,但是说句不好听的,可能就是打工仔,为实验室课题卖命。然后老板还会觉得不够,会给你额外增加课题,提其他的要求。你可能要耗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时去做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压榨。”
  与异国同事如何相处让《留学》记者很感兴趣,但对汪辉来说似乎并不是那么有劲头的话题。他说,“都是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好玩儿的人。”在他看来,这不是异国文化差异造成的,而是与年龄有关。“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群小孩,就是各种‘造’。现在相对来说都比较安分了。”
  图宾根的生活环境也是造成这种“安分”的一大原因。“在中国,KTV、网吧、台球室、商场很多,娱乐实在太丰富了。”汪辉说,“在这边,娱乐活动相对来说匮乏得多。这里的人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夏天去野外徒步、烧烤,冬天喜欢滑雪。”   田园牧歌式生活
  “如果没有她,路会很难走”
  作为拥有将近800年历史的古城,图宾根至今仍保留着宁静古朴、远离尘嚣的田园风情。说起图宾根,汪辉总是称它为“我们村儿”。“虽然图宾根是个城市,但它的面积可能连中国的一个县都不如。”汪辉介绍说,“一共8万多的人口里,有两三万都是图宾根大学的学生,所以图宾根也有‘大学村’的称号。”
  与国内相比,图宾根的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网速太慢。尽管语音能连上,但是信号并不很清晰,而且还有差不多5秒左右的延迟,这也让采访的对话并不能像面对面或是在国内打电话那样顺畅,多少有些费劲。“这还算好的,”汪辉说,“我曾经和我对象语音聊天有20秒的延迟,这边网络真的要瘫痪了。尤其一到要变天的时候,信号尤其差。”
  娱乐活动的匮乏、网速的缓慢让汪辉初来乍到时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如今大半年过去了,他也逐渐能够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在图宾根的生活少了些热闹与喧嚣,更多的是寂寥与恬淡。漫长的时光白纸,他选择用工作来填充上色。
  工作之余,除了偶尔与中国同学聚会吃饭、谈谈课程,汪辉更多地选择独自“溜达”来打发时光。图宾根城风景绝佳之处要数城中心的内卡河大桥,这也是汪辉“百去不厌”的地方之一。内卡河是莱茵河的支流,从图宾根城东西穿越而过,为这座古城添上了一笔浪漫幽雅的色彩。风和日丽之时,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河畔的翠绿树影与依山而建的红色尖顶房子;落日余晖里,粼粼的波光中摇曳着染着晚霞的流云与岸边点点昏黄的灯火……这样如梦似幻的景色是汪辉工作之余闲暇时刻的心灵慰藉。
  图宾根向来以明信片般的美丽风景著称。只要走出实验室,放眼望去皆风景。宿舍后的农场也成为了汪辉最爱的散步之地。尽管时常有马粪、牛粪的气味,但是那份原生态的景色仍然吸引人们前去散步、跑步,也有很多当地人在那里骑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置身于自然之中,放空思绪,别有一番惬意享受。
  汪辉渐渐地爱上了这样的慢节奏生活。“这边的生活状态真的很好。”他感叹说,“有时候觉得,要是家人都能够一起生活在这里也是很好的。在国内,常常忙来忙去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忙了几年时间就过去了。在这边人们更能够静下心来享受生 活。”
  然而国外生活再美妙,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罢了。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汪辉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挚友与倾诉的对象,对汪辉来说,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到了这个年纪,岁月已经把人打磨得差不多了,什么问题自己都可以处理,但是这远远不够,总是需要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心里话。”他说,“在我的国外生活中,最大的动力就是来源于她。如果没有她,路会很难 走。”
  汪辉的妻子也是学医出身,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两人大二的时候开始谈恋爱。“大连医科大学风景很好,是个很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他说,“我们俩性格相投,当时每天一起上课,觉得怎么过都过不腻,那种感觉特别好。”毕业后,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一直以来都是彼此的知己。“我们是一类人,有很多共同语言。”汪辉这样形容两人的关系,“我说什么她都会懂我。”在异国求学的日子里,与妻子语音、视频,分享实验的进度和生活的状况,已经成为汪辉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时差原因,加上两人工作忙碌,他们聊天并不能很频繁,但仅仅是工作间隙里的三言两语,也能成为生活的最大能量源 泉。
  汪辉的女儿今年两岁,已经能够支支吾吾地说话了。因为担心宝宝忘了自己,平时他时常和她视频,圣诞节和6月也请假回了两次国。对家人陪伴的缺失,是汪辉心中最大的痛苦。但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他也并不后悔出国的决定。“人总是会舍弃一方面的东西,去追求另一方面的东西,这就是人生,但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他说,“在这两三年得到的东西,我觉得应该会远远超过留在国内安安分分做一名普通大夫所得到的。对家庭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就是对她们最大的弥补。”
  趁着年轻出来走一走
  追梦的人不孤单
  跨越数千公里来到异国深造,完全是从一个世界穿越进入另一个世界。国内的生活,挚友环绕,家人相伴,繁华,热烈,甜蜜,浪漫;而在德国图宾根,生活太过于安静,太过于平缓,太多的时刻只能与自己相处,所有的问题也只能一个人处理与面对。闻不到故乡土壤的芬芳,沾不上熟悉的红尘烟火气,留学德国的生活,是独自一人的孤單旅程,“如何一个人生活”成为了最重要的必修 课。
  汪辉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当他提到“孤单”“艰难”“压榨”“痛”这样的字眼时,总是带着几分戏谑与玩笑的口吻,好像在谈论什么很有趣的事情,又好像在揶揄自己来纾解心中的无能为力,又或许这些对于他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忍一忍也就过去 了。
  成长需要交学费,成功要付出代价,汪辉将这些问题看得很通透。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作贡献,是他最大的理想与目标。而国外留学的经历,其间的所有寂寞与煎熬,都是通向理想的垫脚石。实际上,这些也是人生的隐形财富。汪辉并不以功利的目光看待这一切。他说,“这些对事业有没有用,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即便回去之后发现没用,我觉得我出来了,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阶段,我觉得我赚到了。”
  在汪辉身上,能感受到种种复杂的愿望与矛盾的心情。他怀恋国内生活的温暖幸福,又平静怡然地接受了国外生活的孤独寂寞;他想努力修炼能力“多赚点钱”,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又深深地明白“入了这一行就和富人没什么关系了”;他想在神经外科领域深入钻研成为一名大家,又不愿意让一种职业定格自己的人生,不断思考着人生新的可能性……梦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自由与责任的双色线编织成了汪辉当下的心境。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主色调,那就是不甘困在井底、想要不断挑战、见识更广阔天地的心愿。
  正如汪辉最喜欢的一本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写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言,“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成熟是思想从偏颇走向包容的过程,成熟的人可以悦纳自己的处境,与激烈的心理矛盾握手言和、和平相处,但他永远不会停下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比较于国内熟悉、亲切又安逸的环境,国外陌生的水土与文化环境能让一个人更加迅速地走向成熟。这也许就是留学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修炼人格。在粗砺艰涩的环境中愈是磨得遍体鳞伤,触摸到的梦想就愈是炽热滚烫。
  不论是在北京还是济南,纽约还是图宾根,城里还是“村儿里”,追梦的人永远都不孤独。
其他文献
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于2018年3月24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北京展会为期两天,吸引众多海内外留学机构、院校以及有留学意向的家庭参加。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教育展共有24个国家的机构、院校参与,除了美国、英国等传统留学热门国家外,还包括一些“小众留学国”,比如捷克、匈牙利等。  《留学》杂志记者了解到,捷克是首次参加春季国际教育展,由捷中教育交流协会牵头参展。捷克选择今年参展,有着
身在中国、经历改革开放的罗马纳,曾以记者的身份,参与、观察和记录着这个时代。如今,身为最了解中菲关系内涵的人,他希望,可以成为照亮中菲外交之路的燃灯者。  站在时间的渡口追忆过往,常常从一个片段、一个符号开始。时间拉回到40多年前,70年代的北京,绿色的军装、红色的旗帜、合作社的牌坊、高喊的语录,夜幕来临后归于黑白的沉寂。  1971年乒乓外交  国际关系的兴趣起点  1971年的天安门,还没有这
2019暑期,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哥大等顶尖院校的教授来到ONPS,为中国学生带来暑期学分课程及大师课项目制研习。  大师课是针对国内外高中生开发的高端项目制教育产品,帮助中国高中生完成顶尖名校教授的课题研究,深度学习提升留学竞争力。  据悉,本次项目地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时间7月15日至8月9日,项目主题分为两项,分别为:  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
2020年8月上旬,我来到博鳌参加全省网络作家培训班学习。下榻的酒店后面有一片碧波轻拍银沙的海湾,叫“玉带湾”。每天早晨和傍晚,我都会到海边走走看看。长期生活在琼西南的一个滨海小镇,大海对我而言并没什么新奇,但几天下来,我还是喜欢上了这片海湾,她富于变化的日出景观和海滨酒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的故事”的广告创意扣动了我的心弦。  玉带湾与闻名遐迩的海南博鳌玉带滩相邻。这片海湾沙滩洁白细软,海面烟
2019年的这一页即将翻过,《留学》三缺一栏目又陪伴大家走过一年。《留学》记者团与业内大咖在谈笑间畅谈,探讨时下热闻、留学观点、创业经历、行业八卦、子女教育等话题,与读者分享大咖们的独到见解。  焱雅教育CEO  马焱  浸泡式教学   在长时间规划中解决学生问题Q:能介绍下浸泡式教学方式吗,您是怎么定位的?  A:因为我们是一对一的课程模式,所以授课老师、教学总监、学管、班主任还有其他老师我们这
Abstract  Is one knowing about their parents’ social lives associated with how close they are to them? An obvious answer might be yes. We first found that in a sample of Chinese students, they are mor
我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用了太多的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千年莲花的种子。在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里,我们是否给对了生根发芽的时节?又是否在他需要阳光和氧气的时候,武断的拒绝了去提供滋养?  设计_李阳  这篇文章叫作《安的种子》,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一直记忆犹新。  这个标题写得非常的棒,回想起来,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比你好”“
Technology Driving Education Reform  在ASU的十多年里,校长Michael M.Crow积极推动大学教育改革,将企业知识、跨学科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实践、全球参与和鼓励创新等概念嵌入ASU的长期发展中。  编辑_王阳 供图_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设计_杜亚娜  2017年11月29日,由中外教育机构携手举办的GES 2017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
2018年7月23日,杰睿教育宣布完成1.3亿元A轮融资,由真格教育基金领投,融金富海、千帆资本跟投。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收购标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投入。  杰睿教育创办于2004年,主营英语学科课外辅导,是北京地区老牌K12教育培训机构,2017年11月由原高思教育联合創始人池恒及其团队完成对杰睿的收购重组。北京杰睿教育与同时完成收购的济南精英教育、徐州直通车教育将作为一二三线城市标杆,助力杰睿教育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坚持“高能高分”的教育理念,帮助众多中国学子实现了美好人生梦。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NEW CHANNEL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 LIMITED) 由中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胡敏教授率领一批国内外教育精英及专家学者共同创办于2004年,下辖培训学校、留学咨询公司、美国AP课程中心、在线教育事业部、优加青少英语事业部、派乐多幼少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