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国内互联网发展快速,网民的人数快速的增加。所有网民中,学生占有很高的比例。现在社会,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和探索精神。与互联网相比,文学读物是一种独享,电视是一种被动观看,这些媒介缺少参与,缺少交流,也缺乏探索。网络的碰撞和交流,促使中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文化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虚拟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二,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所有各方面的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查询、核对信息,以及如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中学生可与远在异国的人、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与他们成为电子笔友,还可以与科学家、成功的商人、运动员、作家及政治家等进行平等对话,吸取思想营养,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互联网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当前中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难以满足中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学生的需求,为中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对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派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用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恋爱之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业,而且长期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这样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逐渐“异化”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第二,网络成瘾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这使得部分中学生流连忘返,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互联网上。这部分中学生上网是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恍惚,学习上课无精力,甚至逃课,不能完成学业。
第三,西方“网络殖民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力,极力向全世界特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行文化侵略,中学生的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的严重混乱。
三、网络时代做好中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第二,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建好一支队伍。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辨析网上鱼目混杂的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二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加强灌输同互动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结合网络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艺术。三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坚持疏导原则,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和讨论。四是,加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别要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视野,启迪受教育者思维。
第三,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中学生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中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证。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网络规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要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业性网吧,要严格地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一、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和探索精神。与互联网相比,文学读物是一种独享,电视是一种被动观看,这些媒介缺少参与,缺少交流,也缺乏探索。网络的碰撞和交流,促使中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文化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虚拟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二,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所有各方面的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查询、核对信息,以及如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中学生可与远在异国的人、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与他们成为电子笔友,还可以与科学家、成功的商人、运动员、作家及政治家等进行平等对话,吸取思想营养,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互联网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当前中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难以满足中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学生的需求,为中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对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派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用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恋爱之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业,而且长期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这样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逐渐“异化”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第二,网络成瘾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这使得部分中学生流连忘返,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互联网上。这部分中学生上网是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恍惚,学习上课无精力,甚至逃课,不能完成学业。
第三,西方“网络殖民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力,极力向全世界特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行文化侵略,中学生的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的严重混乱。
三、网络时代做好中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第二,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建好一支队伍。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辨析网上鱼目混杂的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二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加强灌输同互动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结合网络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艺术。三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坚持疏导原则,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和讨论。四是,加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别要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视野,启迪受教育者思维。
第三,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中学生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中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证。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网络规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要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业性网吧,要严格地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