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省17市陆续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成绩单。在“L”形经济走势已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动力明显减弱的大形势下,我省经济在稳增长的同时呈现不少向好變化,有利因素不断积聚。
根据山东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GDP总量 为31688.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2311.3亿元,增长10.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345.8亿元,同比增长39.7%。全山东17城市中有15个城市GDP实现正增长。从经济总量来看,今年上半年青岛以4520.3亿元总量领跑,烟台、济南则分别以3242.69亿元和3100.15亿元摘得亚军和季军。此外,潍坊、淄博、济宁、临沂等4市的GDP 总量也突破2000亿元大关。
从增速看,17市中GDP增幅最高的是菏泽,为8.4%;增幅最低的是德州、滨州,为6.8%,均超过6.7%的全国平均水平。我省GDP规模前十的市增速全部超过7.0%,十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大盘子的80%。
山东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前不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关宾在参加一档电台节目时说,总体讲上半年山东经济工作总体平稳。
据李关宾副主任介绍,所谓“总体平稳”,是指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增长。主要表现为“七稳”:一是工业增长保持稳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同比增长。二是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左右,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三是消费增长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四是外贸增长保持稳定,预计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4%、2.6%和2.1%,是沿海省份中唯一一个三项指标均为正增长的省份。五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5.4%。六是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七是先行指标稳步向好,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7%,货运量增长7%,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4和4.2个百分点。
而所谓“稳中向好”,是指经济出现许多向好变化,有利因素不断积聚。主要表现为“四个向好”:一是结构优化向好。产业结构趋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8%左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收入结构趋优,上半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8.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2.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趋优,工业产销率达98.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向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成长加快,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3%,比年初提高0.75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增长51.2%和30%左右;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5%、80.4%和15.2%。
三是发展环境向好。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和40条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用地、金融、税费等方面为企业营造了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今年第一批削减省级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68项,省市县非行政审批许可全部取消。
四是金融支撑向好。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972.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新增4009.1亿元,存款新增6844.1亿元,分别为历史第四个新高、第二个新高和第三个新高。
工业运行态势趋稳,结构优化
山东是工业大省,在产能过剩普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的当下,最让人关注的是山东工业表现。全省每个城市都在紧盯着行业增长面、产品增长面、企业增长面,用“筑底企稳”、“显向好迹象”等词小心概括上半年的工业经济。结果是,从全省看,“三面”的增长面在扩大、下降面在缩小;17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低的是德州,5.4%,最高的是莱芜8.9%,菏泽、烟台也超过了8.0%,都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保持增长,这就稳好了“定盘星”。
记者从山东省经信委获悉,今年以来山东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装备类、消费类优势行业和工业总量较大的市今年工业增长好于同期,资源类、能源类等一些下行行业3月份以来出现一定回升,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低0.8个和0.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6.0%)和东部地区(6.4%)0.6个和0.2个百分点;与沿海省市相比,低于江苏(7.8%)、广东(6.7%)和浙江(6.7%)。
从运行走势看,一季度增长6.7%,4月份5.8%,5月份6.6%,6月份6.7%,工业运行态势逐步趋稳。
从增长结构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采掘业由去年同期增长2.6%转为下降15.5%。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3.1%,比年初提高0.6个百分点。 从各市增长情况看,烟台(9.1%)、潍坊(7.7%)、威海(7.3%)、淄博(7.3%)、青岛(7.1%)等工业大市增速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工业增长起到了较好支撑作用;“枣庄、济宁、滨州、临沂、东营等能源资源占主体或重化工业偏重的市增长相对较低,但3月份之后出现回升迹象。”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半年,全省41个工业行业有31个同比增长,与一季度基本持平;重点调度的120种产品有60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占50%,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装备类、消费类等先进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部分下行行业继续振荡回暖,但煤炭、石油等行业仍持续低迷。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72.7亿元,同比增长0.9%,比去年同期(-0.4%)提高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2%)5.3個百分点,也低于江苏(10.8%)、广东(16.3%)和浙江(14.6%)。
具体来看,山东工业效益出现较好变化的方面是,炼化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钢铁、有色、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局面有所扭转。上半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8.9%;钢铁行业实现利润由去年同期下降16.3%、一季度下降21.7%转为增长23.6%;有色金属行业由一季度下降4.3%转为增长0.3%。
“对山东工业效益提高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采矿业、烟草、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下拉明显,若扣除上述行业的影响,全省工业利润实际增长4.8%左右。”该负责人介绍。
尽管工业效益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可喜的是,山东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提高。
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7.3%)1.4个百分点,也高于江苏(97.9%)、广东(96.6%)和浙江(95.9%)。
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动力消减的同时,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
据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高端装备、石油加工、轮胎、食品、造纸、家具、纺织、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势行业和先进制造业稳中向好。全国2015、2016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山东分别有8家和7家入选,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轮胎、汽车、印染、服装、建材、家电、机床、化工等部分骨干企业智能、绿色、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在原油进口资质放开以及国际油价反弹等利好因素的拉动下,炼化行业增势较好,上半年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食品、造纸、家具、纺织服装等行业平稳运行,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较快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出现下滑,部分企业经营仍然比较困难,推动供给转型的任务艰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等。”李关宾副主任在上述节目中表示。
经济是否回暖,从民间投资增速可见一斑。上半年,全国民间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山东的民间投资体量虽然庞大,但2.4%的投资增速的确有些慢,有分析认为山东是大象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民资的活力和空间相对要弱。
实际上,山东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正在积聚。上半年,青岛的民营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9%;济南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占比达61.9%;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公有制经济2.1个百分点。
在济宁,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市投资比重83.7%,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泰安的非公有制经济表现活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部规模工业2.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71.5%,比重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9%,拉动增长6.7个百分点。
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截至6月底,菏泽非公有经济单位27.67万户,增长9.2%;从业人员98.88万人,增长10.9%;注册资金1657.97亿元,增长43.2%。威海新注册工业企业916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66户。内资企业累计新增注册资金47.3亿元,同比增长103.7%。
根据山东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GDP总量 为31688.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2311.3亿元,增长10.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345.8亿元,同比增长39.7%。全山东17城市中有15个城市GDP实现正增长。从经济总量来看,今年上半年青岛以4520.3亿元总量领跑,烟台、济南则分别以3242.69亿元和3100.15亿元摘得亚军和季军。此外,潍坊、淄博、济宁、临沂等4市的GDP 总量也突破2000亿元大关。
从增速看,17市中GDP增幅最高的是菏泽,为8.4%;增幅最低的是德州、滨州,为6.8%,均超过6.7%的全国平均水平。我省GDP规模前十的市增速全部超过7.0%,十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大盘子的80%。
山东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前不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关宾在参加一档电台节目时说,总体讲上半年山东经济工作总体平稳。
据李关宾副主任介绍,所谓“总体平稳”,是指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增长。主要表现为“七稳”:一是工业增长保持稳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同比增长。二是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左右,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三是消费增长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四是外贸增长保持稳定,预计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4%、2.6%和2.1%,是沿海省份中唯一一个三项指标均为正增长的省份。五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5.4%。六是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七是先行指标稳步向好,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7%,货运量增长7%,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4和4.2个百分点。
而所谓“稳中向好”,是指经济出现许多向好变化,有利因素不断积聚。主要表现为“四个向好”:一是结构优化向好。产业结构趋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8%左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收入结构趋优,上半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8.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2.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趋优,工业产销率达98.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向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成长加快,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3%,比年初提高0.75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增长51.2%和30%左右;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5%、80.4%和15.2%。
三是发展环境向好。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和40条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用地、金融、税费等方面为企业营造了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今年第一批削减省级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68项,省市县非行政审批许可全部取消。
四是金融支撑向好。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972.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新增4009.1亿元,存款新增6844.1亿元,分别为历史第四个新高、第二个新高和第三个新高。
工业运行态势趋稳,结构优化
山东是工业大省,在产能过剩普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的当下,最让人关注的是山东工业表现。全省每个城市都在紧盯着行业增长面、产品增长面、企业增长面,用“筑底企稳”、“显向好迹象”等词小心概括上半年的工业经济。结果是,从全省看,“三面”的增长面在扩大、下降面在缩小;17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低的是德州,5.4%,最高的是莱芜8.9%,菏泽、烟台也超过了8.0%,都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保持增长,这就稳好了“定盘星”。
记者从山东省经信委获悉,今年以来山东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装备类、消费类优势行业和工业总量较大的市今年工业增长好于同期,资源类、能源类等一些下行行业3月份以来出现一定回升,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低0.8个和0.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6.0%)和东部地区(6.4%)0.6个和0.2个百分点;与沿海省市相比,低于江苏(7.8%)、广东(6.7%)和浙江(6.7%)。
从运行走势看,一季度增长6.7%,4月份5.8%,5月份6.6%,6月份6.7%,工业运行态势逐步趋稳。
从增长结构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采掘业由去年同期增长2.6%转为下降15.5%。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3.1%,比年初提高0.6个百分点。 从各市增长情况看,烟台(9.1%)、潍坊(7.7%)、威海(7.3%)、淄博(7.3%)、青岛(7.1%)等工业大市增速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工业增长起到了较好支撑作用;“枣庄、济宁、滨州、临沂、东营等能源资源占主体或重化工业偏重的市增长相对较低,但3月份之后出现回升迹象。”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半年,全省41个工业行业有31个同比增长,与一季度基本持平;重点调度的120种产品有60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或持平、占50%,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装备类、消费类等先进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部分下行行业继续振荡回暖,但煤炭、石油等行业仍持续低迷。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72.7亿元,同比增长0.9%,比去年同期(-0.4%)提高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2%)5.3個百分点,也低于江苏(10.8%)、广东(16.3%)和浙江(14.6%)。
具体来看,山东工业效益出现较好变化的方面是,炼化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钢铁、有色、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局面有所扭转。上半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8.9%;钢铁行业实现利润由去年同期下降16.3%、一季度下降21.7%转为增长23.6%;有色金属行业由一季度下降4.3%转为增长0.3%。
“对山东工业效益提高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采矿业、烟草、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下拉明显,若扣除上述行业的影响,全省工业利润实际增长4.8%左右。”该负责人介绍。
尽管工业效益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可喜的是,山东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提高。
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7.3%)1.4个百分点,也高于江苏(97.9%)、广东(96.6%)和浙江(95.9%)。
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动力消减的同时,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
据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高端装备、石油加工、轮胎、食品、造纸、家具、纺织、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势行业和先进制造业稳中向好。全国2015、2016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山东分别有8家和7家入选,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轮胎、汽车、印染、服装、建材、家电、机床、化工等部分骨干企业智能、绿色、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在原油进口资质放开以及国际油价反弹等利好因素的拉动下,炼化行业增势较好,上半年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食品、造纸、家具、纺织服装等行业平稳运行,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较快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出现下滑,部分企业经营仍然比较困难,推动供给转型的任务艰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等。”李关宾副主任在上述节目中表示。
经济是否回暖,从民间投资增速可见一斑。上半年,全国民间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山东的民间投资体量虽然庞大,但2.4%的投资增速的确有些慢,有分析认为山东是大象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民资的活力和空间相对要弱。
实际上,山东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正在积聚。上半年,青岛的民营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9%;济南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占比达61.9%;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公有制经济2.1个百分点。
在济宁,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市投资比重83.7%,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和引擎。泰安的非公有制经济表现活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部规模工业2.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71.5%,比重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9%,拉动增长6.7个百分点。
新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截至6月底,菏泽非公有经济单位27.67万户,增长9.2%;从业人员98.88万人,增长10.9%;注册资金1657.97亿元,增长43.2%。威海新注册工业企业916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66户。内资企业累计新增注册资金47.3亿元,同比增长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