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好比灵魂与肌体的关系,党建抓得好,发展才会有精神活力,经济才会持续高效,改革才能有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当前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也是“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关键时刻,还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起跑的开局时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建引领归根到底就是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和发展引领,必须增强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聚人心、強动力的核心作用,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闯出新路、领跑开路。
突出政治功能,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认识到只有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前列。
夯实组织体系,提升贯彻落实“硬度”。基层党组织既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钢筋地基”,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靠坚强的农村组织体系去实现。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把党小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市建设813个农村党小组,推行“党小组+”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2020年,在党小组推动下,60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中心工作,并累计发动近2.4万名群众共同参与;累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40余个,收集和征求意见800余条,解决群众问题1.1万余个,切实让每一个党小组都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建强农村党小组便是推动农村组织体系继续向下扎根的关键所在,通过实体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个性化打造党小组,持续巩固“村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五级组织体系,切实打通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党群干群的关系也越拧越紧。
优化组织设置,拓展工作覆盖“广度”。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触角繁多、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等特点,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农村党组织的“地域固化”,让组织建设的“就近原则”从空间距离上拓展到工作需要上、党员特质上,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项目一线、村企共建一线,把党小组设在环境整治前沿、文明创建前沿,为农村党员更好地担当作为提供有利的组织条件,不断扩大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防疫、防汛以及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扬中能够取得突出成效,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全面发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同时通过此类工作的开展,真正把党建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挥组织优势,增强引领发展“力度”。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抓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既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农村党组织要跳出“就党建论党建”的桎梏,避免组织工作与村级发展“两张皮”现象,深化拓展“党建+”“党小组+”模式,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主动解决农村群众各项需求,在平日里注重发挥“堡垒”作用,在关键时着力发挥“尖刀”作用,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党旗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上高高飘扬。
明确政治标准,锻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也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从组织工作维度出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让乡村振兴的“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昂起乡镇党委“大龙头”,切实加强乡镇领导干部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党委既是细化落实的宏观之末,又是决策部署的微观之首,更是争相发展的中流砥柱,称得上地位独特、作用关键。针对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大考”,扬中市组建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乡镇党委各方面情况,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提出搭建“一核五化”体系,不断提升乡镇党委“龙头”作用。“一核”就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五化”就是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强化党的领导,树立“党委决策”鲜明导向:优化考核体系,树立“最大政绩”鲜明导向;深化党建融合,树立“抓大党建”鲜明导向;细化挂钩包干,树立“党群联心”鲜明导向;优化结构搭配,树立“人事相宜”鲜明导向。在此基础上,积极构筑换届统筹体系,通过换届树立正确导向、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同步实施新任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让集中换届这一程序性工作发挥出功能性效应,真正换出坚强有力好班子、风清气正好生态、干事创业好局面。
培育素质过硬“领头雁”,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恰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期,写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成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重中之重。要抓实村“两委”干部培训工作,以乡镇一级为重点,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村干部培训网络,助力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员到岗、能力到位、服务到家”。“雁群飞得快,要靠头雁带”,在“一肩挑”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突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围绕资格准入、选拔晋升、精准培育、激励保障和考评管理等环节,充分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动力。重点举办好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定期开设村党组织书记“实干讲坛”,助力村书记拓宽视野、汲取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村书记亮承诺、比干劲、拼实绩。通过村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办好“开门一件事”、打好“履新第一仗”,形成“上任即开考,上马就奔跑”的热闹氛围,接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盘活多才多艺“田秀才”,切实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乡土人才是開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加速乡村振兴进程的“强引擎”。面对乡村人才供给少、本土人才难培养、优秀人才留不住等问题,要聚焦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机制,推动产业、金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农村下沉集聚,不断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乡土人才评价认定机制,实打实地激发乡土人才在乡村一线的创新活力。此外要完善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乡土人才工作制度,注重宣传表彰优秀乡土人才,真正把乡土人才当作“香饽饽”,引导更多的乡土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让各路英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扎得下根、更出得了彩。
彰显政治优势,体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价值维度
推动乡村振兴最管用、最长久的内生动力,就是让农村群众意识到乡村振兴是自己分内的事。而要想充分激发农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积极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凸显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作用,在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过程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为此扬中市积极探索,坚持“三抓三提升”:狠抓教育培训,实施“红色雁阵”工程,力促村干部素质提升;狠抓项目招引,推进“项目强村”计划,力促村集体实力提升;狠抓为民服务,开展“难题领办”活动,力促核心凝聚力提升。全面增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力争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不断密切干群双向联系。党建即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要深刻领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切实领会农村群众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人翁。通过“上下联动、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扎根联系、双向联评”等联络机制开展“扎根工程”,着力解决政策宣传不够顺畅、工作开展不够精准、基层治理不够深入等问题,让党员干部倾听农村群众诉求、了解农村群众需求、满足农村群众要求,让乡村振兴战略不停在“纸上、嘴上”,而是扎实落实在“手上、脚上”。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灵”,村级集体经济发达,服务群众的资金、手段就多,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自然不断增强。要牢牢扭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切实把物质推动力转化为组织引领力,通过开展“一村一策”精准指导,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巩固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村企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加强村级商会建设,大力发展乡贤经济,推动各村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确保每个村都能闯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
不断增加基层组织“黏性”。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的日子好起来、美起来。党员干部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深化领导干部“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机制,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在一言一行中帮助农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在一举一动中组织农村群众投入火热实践,让农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强建设者,奋力闯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扬中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突出政治功能,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认识到只有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前列。
夯实组织体系,提升贯彻落实“硬度”。基层党组织既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钢筋地基”,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靠坚强的农村组织体系去实现。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把党小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市建设813个农村党小组,推行“党小组+”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2020年,在党小组推动下,60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中心工作,并累计发动近2.4万名群众共同参与;累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40余个,收集和征求意见800余条,解决群众问题1.1万余个,切实让每一个党小组都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建强农村党小组便是推动农村组织体系继续向下扎根的关键所在,通过实体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个性化打造党小组,持续巩固“村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五级组织体系,切实打通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党群干群的关系也越拧越紧。
优化组织设置,拓展工作覆盖“广度”。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触角繁多、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等特点,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农村党组织的“地域固化”,让组织建设的“就近原则”从空间距离上拓展到工作需要上、党员特质上,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项目一线、村企共建一线,把党小组设在环境整治前沿、文明创建前沿,为农村党员更好地担当作为提供有利的组织条件,不断扩大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防疫、防汛以及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扬中能够取得突出成效,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全面发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同时通过此类工作的开展,真正把党建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发挥组织优势,增强引领发展“力度”。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抓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既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农村党组织要跳出“就党建论党建”的桎梏,避免组织工作与村级发展“两张皮”现象,深化拓展“党建+”“党小组+”模式,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主动解决农村群众各项需求,在平日里注重发挥“堡垒”作用,在关键时着力发挥“尖刀”作用,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党旗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上高高飘扬。
明确政治标准,锻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既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也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从组织工作维度出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让乡村振兴的“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昂起乡镇党委“大龙头”,切实加强乡镇领导干部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党委既是细化落实的宏观之末,又是决策部署的微观之首,更是争相发展的中流砥柱,称得上地位独特、作用关键。针对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大考”,扬中市组建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乡镇党委各方面情况,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提出搭建“一核五化”体系,不断提升乡镇党委“龙头”作用。“一核”就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五化”就是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强化党的领导,树立“党委决策”鲜明导向:优化考核体系,树立“最大政绩”鲜明导向;深化党建融合,树立“抓大党建”鲜明导向;细化挂钩包干,树立“党群联心”鲜明导向;优化结构搭配,树立“人事相宜”鲜明导向。在此基础上,积极构筑换届统筹体系,通过换届树立正确导向、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同步实施新任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让集中换届这一程序性工作发挥出功能性效应,真正换出坚强有力好班子、风清气正好生态、干事创业好局面。
培育素质过硬“领头雁”,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恰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期,写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成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重中之重。要抓实村“两委”干部培训工作,以乡镇一级为重点,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村干部培训网络,助力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员到岗、能力到位、服务到家”。“雁群飞得快,要靠头雁带”,在“一肩挑”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突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围绕资格准入、选拔晋升、精准培育、激励保障和考评管理等环节,充分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动力。重点举办好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定期开设村党组织书记“实干讲坛”,助力村书记拓宽视野、汲取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村书记亮承诺、比干劲、拼实绩。通过村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办好“开门一件事”、打好“履新第一仗”,形成“上任即开考,上马就奔跑”的热闹氛围,接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盘活多才多艺“田秀才”,切实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乡土人才是開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加速乡村振兴进程的“强引擎”。面对乡村人才供给少、本土人才难培养、优秀人才留不住等问题,要聚焦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机制,推动产业、金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农村下沉集聚,不断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乡土人才评价认定机制,实打实地激发乡土人才在乡村一线的创新活力。此外要完善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乡土人才工作制度,注重宣传表彰优秀乡土人才,真正把乡土人才当作“香饽饽”,引导更多的乡土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让各路英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扎得下根、更出得了彩。
彰显政治优势,体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价值维度
推动乡村振兴最管用、最长久的内生动力,就是让农村群众意识到乡村振兴是自己分内的事。而要想充分激发农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积极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凸显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作用,在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过程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为此扬中市积极探索,坚持“三抓三提升”:狠抓教育培训,实施“红色雁阵”工程,力促村干部素质提升;狠抓项目招引,推进“项目强村”计划,力促村集体实力提升;狠抓为民服务,开展“难题领办”活动,力促核心凝聚力提升。全面增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力争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不断密切干群双向联系。党建即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要深刻领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切实领会农村群众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人翁。通过“上下联动、组织联建、难题联办、扎根联系、双向联评”等联络机制开展“扎根工程”,着力解决政策宣传不够顺畅、工作开展不够精准、基层治理不够深入等问题,让党员干部倾听农村群众诉求、了解农村群众需求、满足农村群众要求,让乡村振兴战略不停在“纸上、嘴上”,而是扎实落实在“手上、脚上”。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灵”,村级集体经济发达,服务群众的资金、手段就多,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自然不断增强。要牢牢扭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切实把物质推动力转化为组织引领力,通过开展“一村一策”精准指导,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巩固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村企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加强村级商会建设,大力发展乡贤经济,推动各村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确保每个村都能闯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
不断增加基层组织“黏性”。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的日子好起来、美起来。党员干部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深化领导干部“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机制,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在一言一行中帮助农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在一举一动中组织农村群众投入火热实践,让农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强建设者,奋力闯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扬中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