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稻9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的一种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本文简述了江苏地区徐稻9号的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秧,田间管理,肥水管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徐稻9号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徐稻9号;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
徐稻9號由品种“40073/扬59”选育而成,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研所提出品种申请,在2015年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49,该品种具有优质大穗中熟高产等特性,近年来的产量表现比徐稻3号、徐稻8号及徐稻5号均要优秀。
一、特征特性
1.产量高,生育期适中
徐稻9号是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2012年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徐稻9号平均亩产672.2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4.88个百分点;2013年续试,徐稻9号的平均亩产为662.6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6.84个百分点;徐稻9号的两年区域实验平均亩产为667.9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5.75个百分点。2014年生產试验,徐稻9号的平均亩产为629.2kg。徐稻9号的全生育期为155.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落谷,机插稻5月下旬开始播种,10月中旬成熟,历年生育期变化幅度小,适合邳州市及周边大面积种植,方便农民协调前后茬的种植。
2.植株特征特性好,抗性强
徐稻9号株高96.7厘米,穗长16.4厘米,剑叶粗壮,叶色深绿,植株集散程度适中,整齐度高,后期熟相好,穗粒结构佳,每穗总粒数可达140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6g。同时徐稻9号的抗性也非常强,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可达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为10.71%,大面积种植表现为高抗穗颈瘟,高抗条纹叶枯病,无稻曲病。徐稻9号的米质可以达到国家三级稻谷标准,精米率可达70.2%,其产出的米口感和食感俱佳。
二、高产栽培技术
1.培育壮秧
选择地势高爽、方便灌溉的田快作为固定秧床,对秧床培肥,播种前用使百克、吡虫啉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等病虫害。本地适合粳稻抽穗的日平均温度25℃、灌浆结实时日平均温度21.5℃,所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徐稻9号在邳州最适宜的播种时间。亩播种量30kg左右,秧龄35-40天,稀播培育壮秧。秧田盖种后用丁·噁乳油化学除草。在旱育秧生育进程中要严格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不需要对培肥后标准苗床中的小苗进行追肥,所以只需要在5叶期后根据苗情适当对小苗浇施1%尿素液,在移栽前五天左右施“起身肥”即可。
2.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23cm× 13.3cm,每穴2-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25cm ×13.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
3.病虫草防治
在水稻移栽后的五到七天,用14%乙·苄可湿性粉剂或30%丁·苄合剂对细土撒施或与分蘖肥混施除草。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重点抓好5月底-6月上中旬秧田期一代二化螟、灰飞虱的防治;7月底-8月初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稻纵卷叶螟防治;8月中旬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防治;8月下旬穗颈瘟、稻曲病、大螟、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避免污染环境。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异、噻虫嗪;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苯醚甲、氟环唑、苯醚·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阿维·杀螟松、甜核·苏云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类农药;防治穗颈稻瘟使用丙环·咪鲜胺、三环唑;防治大螟可选用阿维·二嗪磷等。
4.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的第一步是肥料管理。肥料管理要结合水稻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规律进行施肥,徐稻9号全生育期的总施氮量应该为300kg/hm2,其中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应该保持在6:4,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5,以有机肥为主,配适量的磷钾肥调成基肥。为促进稻苗早生快发,可在栽后的三到五天重新浇施分蘖肥;在栽后十天根据苗情补施平衡肥,穗肥以促为主,但同时也要保证稻苗健康发育;在余叶3.5时浇施促花肥纯氮60~75kg/hm2,使壮秆大穗快速生长,在余叶1.5时根据田间作物长势浇施保花肥纯氮30~45kg/hm2,从而减少颖花退化。在抽穗期间,选择15~30kg/hm2纯氮作为粒肥,提高作物中的灌浆物质和氮素营养,使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肥水管理的第二步是水浆管理。水浆管理要保证水稻生理生态的需水量,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品质。以邳州市土山镇的水稻种植情况为例,对徐稻9号进行高产栽培,在水稻全生育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保证浅水栽秧,避免稻苗深栽发生僵苗的状况。从移栽到分蘖期,田间应该持续保持在2~3cm的浅水层,并根据稻苗生长情况让土壤短期落干透气,逐步加重搁田程度,使田地泥不陷脚,土不发白,田间水稻叶片挺直。在抽穗扬花期要保持田间浅水层,抽穗后二十天到成熟期间歇灌溉,维持土壤的湿润度,养根保叶,直到收获前七天左右对田间断水,以提高产米的颗粒重量,增加水稻精米率。
5.适期收获
在作物成熟时,要注意收割时间,完熟期为机械收割的适宜收获期。收获完成后及时晒干,使含水量低于14%再入仓贮藏。
参考文献:
[1]李子刚,张静,司成桃,李子华.苏北稻区徐稻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06:161.[2017-08-02].
[2]孔令标,李宪生,邹丽,石荣堂,陈玉花.2015年邳州市水稻品种示范总结[J].北方水稻,2016,4602:26-29.[2017-08-02].
关键词:徐稻9号;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
徐稻9號由品种“40073/扬59”选育而成,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研所提出品种申请,在2015年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49,该品种具有优质大穗中熟高产等特性,近年来的产量表现比徐稻3号、徐稻8号及徐稻5号均要优秀。
一、特征特性
1.产量高,生育期适中
徐稻9号是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2012年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徐稻9号平均亩产672.2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4.88个百分点;2013年续试,徐稻9号的平均亩产为662.6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6.84个百分点;徐稻9号的两年区域实验平均亩产为667.9kg,比徐稻3号产量增加5.75个百分点。2014年生產试验,徐稻9号的平均亩产为629.2kg。徐稻9号的全生育期为155.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落谷,机插稻5月下旬开始播种,10月中旬成熟,历年生育期变化幅度小,适合邳州市及周边大面积种植,方便农民协调前后茬的种植。
2.植株特征特性好,抗性强
徐稻9号株高96.7厘米,穗长16.4厘米,剑叶粗壮,叶色深绿,植株集散程度适中,整齐度高,后期熟相好,穗粒结构佳,每穗总粒数可达140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6g。同时徐稻9号的抗性也非常强,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可达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为10.71%,大面积种植表现为高抗穗颈瘟,高抗条纹叶枯病,无稻曲病。徐稻9号的米质可以达到国家三级稻谷标准,精米率可达70.2%,其产出的米口感和食感俱佳。
二、高产栽培技术
1.培育壮秧
选择地势高爽、方便灌溉的田快作为固定秧床,对秧床培肥,播种前用使百克、吡虫啉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等病虫害。本地适合粳稻抽穗的日平均温度25℃、灌浆结实时日平均温度21.5℃,所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徐稻9号在邳州最适宜的播种时间。亩播种量30kg左右,秧龄35-40天,稀播培育壮秧。秧田盖种后用丁·噁乳油化学除草。在旱育秧生育进程中要严格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不需要对培肥后标准苗床中的小苗进行追肥,所以只需要在5叶期后根据苗情适当对小苗浇施1%尿素液,在移栽前五天左右施“起身肥”即可。
2.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块,栽插规格23cm× 13.3cm,每穴2-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25cm ×13.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浅插、匀栽。
3.病虫草防治
在水稻移栽后的五到七天,用14%乙·苄可湿性粉剂或30%丁·苄合剂对细土撒施或与分蘖肥混施除草。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重点抓好5月底-6月上中旬秧田期一代二化螟、灰飞虱的防治;7月底-8月初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稻纵卷叶螟防治;8月中旬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防治;8月下旬穗颈瘟、稻曲病、大螟、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避免污染环境。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异、噻虫嗪;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苯醚甲、氟环唑、苯醚·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阿维·杀螟松、甜核·苏云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类农药;防治穗颈稻瘟使用丙环·咪鲜胺、三环唑;防治大螟可选用阿维·二嗪磷等。
4.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的第一步是肥料管理。肥料管理要结合水稻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规律进行施肥,徐稻9号全生育期的总施氮量应该为300kg/hm2,其中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应该保持在6:4,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5,以有机肥为主,配适量的磷钾肥调成基肥。为促进稻苗早生快发,可在栽后的三到五天重新浇施分蘖肥;在栽后十天根据苗情补施平衡肥,穗肥以促为主,但同时也要保证稻苗健康发育;在余叶3.5时浇施促花肥纯氮60~75kg/hm2,使壮秆大穗快速生长,在余叶1.5时根据田间作物长势浇施保花肥纯氮30~45kg/hm2,从而减少颖花退化。在抽穗期间,选择15~30kg/hm2纯氮作为粒肥,提高作物中的灌浆物质和氮素营养,使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肥水管理的第二步是水浆管理。水浆管理要保证水稻生理生态的需水量,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稻米品质。以邳州市土山镇的水稻种植情况为例,对徐稻9号进行高产栽培,在水稻全生育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保证浅水栽秧,避免稻苗深栽发生僵苗的状况。从移栽到分蘖期,田间应该持续保持在2~3cm的浅水层,并根据稻苗生长情况让土壤短期落干透气,逐步加重搁田程度,使田地泥不陷脚,土不发白,田间水稻叶片挺直。在抽穗扬花期要保持田间浅水层,抽穗后二十天到成熟期间歇灌溉,维持土壤的湿润度,养根保叶,直到收获前七天左右对田间断水,以提高产米的颗粒重量,增加水稻精米率。
5.适期收获
在作物成熟时,要注意收割时间,完熟期为机械收割的适宜收获期。收获完成后及时晒干,使含水量低于14%再入仓贮藏。
参考文献:
[1]李子刚,张静,司成桃,李子华.苏北稻区徐稻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06:161.[2017-08-02].
[2]孔令标,李宪生,邹丽,石荣堂,陈玉花.2015年邳州市水稻品种示范总结[J].北方水稻,2016,4602:26-29.[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