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踩雷事件频发、题材股幻灭、老鼠仓案情接连曝光、基金公司互相砸盘,基金经理成为魔鬼的代言。
2011年,是公募基金最受质疑的一年,偏股型基金整体连续两年亏损,超过8次的“黑天鹅”事件,“老鼠仓”刑事处罚开先河,步步消磨着原本就不坚定的基民信念。
踩雷事件频发
2011年,A股黑天鹅事件一再上演。粗略统计,自年初的*ST大地(002200,SZ)到年末的重庆啤酒(600132,SH),公募基金屡屡踩雷。
2011年年初,*ST大地股价一改之前的大牛股态势,突然掉头直下。一年五次变更业绩预告,三度更换审计机构;实际控制人持股遭司法冻结等等,闹剧接连拉开序幕。
2011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毫无疑问是重庆啤酒。十三年的疫苗梦,却在一份令市场匪夷所思的软性指标安慰剂应答率面前宣告破碎。停牌前高达83元的股价,超过一百倍的市盈率,题材股重庆啤酒再度让市场领教了 “黑天鹅”的杀伤力。随着重庆啤酒连续九跌停,股价已腰斩回到20元附近。从2009年就重仓介入的大成基金,或许不得不选择卖出手中其他股票,以应对基民的赎回。
上述公司的“黑天鹅”事件,有的是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有的从头至尾都暗藏着风险,如果说普通投资者难以避免,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又怎会如此密集的踩上,何况还有很多是基金公司集体重仓品种?“黑天鹅”事件频发让广大投资者对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虽然遭受“黑天鹅”事件给基金带来损失不少,但是基金仍走在豪赌路上。从基金对于ST个股的参与或许可以略窥基金对重组、对摘帽行情的豪赌心态。然而不幸的是,12月21日,ST黑化宣布重组失败,当日ST黑化一字跌停。公开资料显示,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于三季度增持ST黑化16.69万股,共计持有244.32万股,占流通股1.25%。事实上,重组宣布失败的例子在资本市场屡见不鲜,特别是近期证监会重申“完善退市制度,坚决遏制恶炒绩差投机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和ST股博弈投机难度更胜一筹。
另外,部分基金在博摘帽行情,但摘帽后业绩变脸的也不在少数,同样存在不少风险。
“ST板块一向是冒险者的乐园,乌鸡变凤凰是有上演。但是,作为机构投资者是否一定要趋之若鹜参与ST板块才能博取超额收益呢?资本市场上讲故事、传闻重组的上市公司举不胜举,泡沫越吹越大,有朝一日概念落空、重组失败之后,买单的还是基金持有人。因此,基金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角色,以避免踩雷事件的发生,”一位资深基金界人士指出。
拷问职业道德
地雷股风波密集出现,反映出公募趋投机,而忽视价值的风气,已经将基金行业推到一个非常严峻的处境。
以套牢大成基金的重庆啤酒为例,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作为一只啤酒股,新产品盈利尚未实现,就在很长时期内享受到超级医药股的估值,这如何称之为价值投资?”
除了被指责盲目炒作外,基金公司的调研数量和调研质量也受到质疑,“大成基金最高时持有重庆啤酒市值数十亿之多,最终引发风险集中爆发,与调研不利不无关系。对于重仓股,公募基金有实地调研的优势,调研不利就是对收取的巨额管理费不负责任。”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缺乏深刻的调研,或者跟踪调研不利,基金公司就扎堆投入某只个股,容易遇到大风险。譬如大成基金重仓重庆啤酒,华商基金重仓中恒集团等。持股密度极高后,重仓股一旦出现波动,将严重地影响到基金净值情况,对基金公司品牌造成冲击。”
另一个让基金业形象黯淡的是2011年来相继披露的 “老鼠仓”案件。
2011年,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老鼠仓”的调查,多位前公募基金经理因为“老鼠仓”事件受到处罚。
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11月,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许春茂,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10万元,其退缴的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最让市场震惊的是,此前证监会表示,已公转私的李旭利因“老鼠仓”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李旭利已被执行逮捕,检察机关也已于前期审查起诉。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由于操作“老鼠仓”而亏损,被基民戏谑为最悲剧的基金经理。
话语权旁落
事实上,回顾过往基金业十年来的路程,在A股市场沉默时期,也曾拥有对A股说一不二的霸气。而如今更多是沦落为市场的参与者。
卖老买新,挪井盖式的新基金销售模式,使基金业资产规模停滞不前。回顾近两年那些市场上吹响的进攻号角,基金又扮演了多少次领头羊?
数据显示,自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以来,10年间,开放式基金总份额增长了197倍,至目前达2.4万亿份;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83倍,截至目前达2.23万亿元;基金总数从2001年的仅有3只,至2011年10月达到937只。
发端于998点的大牛市,成就了十年间基金业最为辉煌的时刻。哄抢新老基金,前所未有的比例配售,终于让公募基金,于2007年9月站上了制高点,整个行业的资产规模过3万亿元。
过往的耀眼写入了历史,而自2008年的大熊市以来,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在经历了大幅缩水后,更多的是停滞不前。天相投顾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市场64家基金公司资产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仍旧在2万亿元关口徘徊。
基金的营销,却步入困境,新基金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可选范围扩大,市场赚钱效应缺乏,基民入市情绪不高。新基金首发的冲量资金越来越高,劳民伤财的背后,户均持有份额一路走高,年末长盛新债基户均持有比例甚至超过了60万元。
“基本上,新基金销售就在现有的规模内相互挖对方的客户。老基金费用给的低,不如做新基金来得划算。”中行某资深基金销售人士这样表示。
尽管从资产份额来看,2008年以来,基金总份额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2011年三季度末基金总份额较2007年同比增长14.12%。而这一数字,和近三年产业资本、社保保险资金的增量资金相比,却少得可怜。
多数投资者至今仍清晰记得2007年,基金手握巨资驱动着蓝筹股起舞的一幕。
回顾近两年来,又有多少次进攻号角,是由基金率先发出呐喊?当产业资本等多路资金导演上涨行情时,基金又有多少次是被迫尾随,分享末端行情?
市场由公募基金一家独大演变为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的格局,基金话语权在丧失。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一份有力的印证。2007年,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一度曾超过30%,达到顶峰。2008年年底,股票方向基金占沪深A股流通市值仍高达28.83%。2009年底,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4.843万亿元,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21893.33亿元,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14.75%。2010年底,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占A股流通市值的10.93%。进入2011年来,这一比重仍在不断下降。截至9月30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74720.59亿元左右,股票方向基金(不含QDII)资产净值17292.6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9.89%。
事实上,在股改仍未完结的时代,基金业内早就普遍认识到产业资本地位的快速上升。据有关报道,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的王宏远就曾表示:“后股改时代”的基金地位会下降。他曾表示,股改进入下半场以后,市场的根本特点就变成了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和以基金、券商、保险包括老百姓为代表的“证券资本”的博弈。而两者的定价差异导致了产业资本和证券资本在市场关键时期的对立博弈,一旦对立地位形成,资金实力较弱的基金可能抵挡不住实业资本的冲击。
很多基金人士认为,基金行业经历了初创期与高速发展期,正迈入成熟期。成熟期的特征主要包括增长放缓、存量竞争为主、并购等,前两个已经出现。行业进入了新周期,基金对待市场也需要新对策。
而无论如何,基金都需要处理好基金股东、职业经理人和基金持有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也只有将持有人利益放置首位,公募基金才可能重新迎回投资者信任,重塑原有辉煌。
2011年,是公募基金最受质疑的一年,偏股型基金整体连续两年亏损,超过8次的“黑天鹅”事件,“老鼠仓”刑事处罚开先河,步步消磨着原本就不坚定的基民信念。
踩雷事件频发
2011年,A股黑天鹅事件一再上演。粗略统计,自年初的*ST大地(002200,SZ)到年末的重庆啤酒(600132,SH),公募基金屡屡踩雷。
2011年年初,*ST大地股价一改之前的大牛股态势,突然掉头直下。一年五次变更业绩预告,三度更换审计机构;实际控制人持股遭司法冻结等等,闹剧接连拉开序幕。
2011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毫无疑问是重庆啤酒。十三年的疫苗梦,却在一份令市场匪夷所思的软性指标安慰剂应答率面前宣告破碎。停牌前高达83元的股价,超过一百倍的市盈率,题材股重庆啤酒再度让市场领教了 “黑天鹅”的杀伤力。随着重庆啤酒连续九跌停,股价已腰斩回到20元附近。从2009年就重仓介入的大成基金,或许不得不选择卖出手中其他股票,以应对基民的赎回。
上述公司的“黑天鹅”事件,有的是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有的从头至尾都暗藏着风险,如果说普通投资者难以避免,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又怎会如此密集的踩上,何况还有很多是基金公司集体重仓品种?“黑天鹅”事件频发让广大投资者对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虽然遭受“黑天鹅”事件给基金带来损失不少,但是基金仍走在豪赌路上。从基金对于ST个股的参与或许可以略窥基金对重组、对摘帽行情的豪赌心态。然而不幸的是,12月21日,ST黑化宣布重组失败,当日ST黑化一字跌停。公开资料显示,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于三季度增持ST黑化16.69万股,共计持有244.32万股,占流通股1.25%。事实上,重组宣布失败的例子在资本市场屡见不鲜,特别是近期证监会重申“完善退市制度,坚决遏制恶炒绩差投机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和ST股博弈投机难度更胜一筹。
另外,部分基金在博摘帽行情,但摘帽后业绩变脸的也不在少数,同样存在不少风险。
“ST板块一向是冒险者的乐园,乌鸡变凤凰是有上演。但是,作为机构投资者是否一定要趋之若鹜参与ST板块才能博取超额收益呢?资本市场上讲故事、传闻重组的上市公司举不胜举,泡沫越吹越大,有朝一日概念落空、重组失败之后,买单的还是基金持有人。因此,基金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角色,以避免踩雷事件的发生,”一位资深基金界人士指出。
拷问职业道德
地雷股风波密集出现,反映出公募趋投机,而忽视价值的风气,已经将基金行业推到一个非常严峻的处境。
以套牢大成基金的重庆啤酒为例,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作为一只啤酒股,新产品盈利尚未实现,就在很长时期内享受到超级医药股的估值,这如何称之为价值投资?”
除了被指责盲目炒作外,基金公司的调研数量和调研质量也受到质疑,“大成基金最高时持有重庆啤酒市值数十亿之多,最终引发风险集中爆发,与调研不利不无关系。对于重仓股,公募基金有实地调研的优势,调研不利就是对收取的巨额管理费不负责任。”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缺乏深刻的调研,或者跟踪调研不利,基金公司就扎堆投入某只个股,容易遇到大风险。譬如大成基金重仓重庆啤酒,华商基金重仓中恒集团等。持股密度极高后,重仓股一旦出现波动,将严重地影响到基金净值情况,对基金公司品牌造成冲击。”
另一个让基金业形象黯淡的是2011年来相继披露的 “老鼠仓”案件。
2011年,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老鼠仓”的调查,多位前公募基金经理因为“老鼠仓”事件受到处罚。
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11月,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许春茂,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10万元,其退缴的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最让市场震惊的是,此前证监会表示,已公转私的李旭利因“老鼠仓”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李旭利已被执行逮捕,检察机关也已于前期审查起诉。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由于操作“老鼠仓”而亏损,被基民戏谑为最悲剧的基金经理。
话语权旁落
事实上,回顾过往基金业十年来的路程,在A股市场沉默时期,也曾拥有对A股说一不二的霸气。而如今更多是沦落为市场的参与者。
卖老买新,挪井盖式的新基金销售模式,使基金业资产规模停滞不前。回顾近两年那些市场上吹响的进攻号角,基金又扮演了多少次领头羊?
数据显示,自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以来,10年间,开放式基金总份额增长了197倍,至目前达2.4万亿份;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83倍,截至目前达2.23万亿元;基金总数从2001年的仅有3只,至2011年10月达到937只。
发端于998点的大牛市,成就了十年间基金业最为辉煌的时刻。哄抢新老基金,前所未有的比例配售,终于让公募基金,于2007年9月站上了制高点,整个行业的资产规模过3万亿元。
过往的耀眼写入了历史,而自2008年的大熊市以来,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在经历了大幅缩水后,更多的是停滞不前。天相投顾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市场64家基金公司资产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仍旧在2万亿元关口徘徊。
基金的营销,却步入困境,新基金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可选范围扩大,市场赚钱效应缺乏,基民入市情绪不高。新基金首发的冲量资金越来越高,劳民伤财的背后,户均持有份额一路走高,年末长盛新债基户均持有比例甚至超过了60万元。
“基本上,新基金销售就在现有的规模内相互挖对方的客户。老基金费用给的低,不如做新基金来得划算。”中行某资深基金销售人士这样表示。
尽管从资产份额来看,2008年以来,基金总份额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2011年三季度末基金总份额较2007年同比增长14.12%。而这一数字,和近三年产业资本、社保保险资金的增量资金相比,却少得可怜。
多数投资者至今仍清晰记得2007年,基金手握巨资驱动着蓝筹股起舞的一幕。
回顾近两年来,又有多少次进攻号角,是由基金率先发出呐喊?当产业资本等多路资金导演上涨行情时,基金又有多少次是被迫尾随,分享末端行情?
市场由公募基金一家独大演变为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的格局,基金话语权在丧失。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一份有力的印证。2007年,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一度曾超过30%,达到顶峰。2008年年底,股票方向基金占沪深A股流通市值仍高达28.83%。2009年底,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4.843万亿元,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21893.33亿元,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14.75%。2010年底,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占A股流通市值的10.93%。进入2011年来,这一比重仍在不断下降。截至9月30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74720.59亿元左右,股票方向基金(不含QDII)资产净值17292.6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9.89%。
事实上,在股改仍未完结的时代,基金业内早就普遍认识到产业资本地位的快速上升。据有关报道,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的王宏远就曾表示:“后股改时代”的基金地位会下降。他曾表示,股改进入下半场以后,市场的根本特点就变成了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和以基金、券商、保险包括老百姓为代表的“证券资本”的博弈。而两者的定价差异导致了产业资本和证券资本在市场关键时期的对立博弈,一旦对立地位形成,资金实力较弱的基金可能抵挡不住实业资本的冲击。
很多基金人士认为,基金行业经历了初创期与高速发展期,正迈入成熟期。成熟期的特征主要包括增长放缓、存量竞争为主、并购等,前两个已经出现。行业进入了新周期,基金对待市场也需要新对策。
而无论如何,基金都需要处理好基金股东、职业经理人和基金持有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也只有将持有人利益放置首位,公募基金才可能重新迎回投资者信任,重塑原有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