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学习语言文字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和建设性。为此,教师要加强训练,拓宽学生的语用空间,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入手,选择合理的拓展点才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加强文字训练,提升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张白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结合文本的重点和难点,从每一个文字细节抓起,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基础,并不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的内心痛苦,因此,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而也就无法对母亲的伟大形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想一想,当“我”陷入绝望和痛苦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追寻着文本的脉络,找到了这样的文字:母亲扑过来,跪在儿子的面前,一把拉住了儿子的手,强忍着哭声,说:“我和你一起活……这些文字简单质朴,却字字扎心,细细读来,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来——她陪着自己的儿子一块痛,一块苦,一块心如刀绞。她能够感同身受儿子所受的苦痛,并且愿意和儿子一起艰难地走下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母亲的这番苦心,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将作者史铁生的另一部作品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中找到了感情的支撑点,学生由此理解了其中的原委:她面对着高危截瘫的儿子,宁愿代替儿子去受这份苦痛,她只想着让儿子好好活下去,除此之外,愿意为儿子遭受一切。这就是一个母亲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以上环节,教师紧扣文字,从细节处展开品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文字中搜寻情感线索,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母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文字品味,提升领悟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课文大多一掠而过,匆匆读一遍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从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上入手,带领学生展开品读,并通过品味关键词语,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这里就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学完了课文,并非是课堂的结束,而是恰恰相反,意味着语文的深度学习才刚刚开始。比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入的领悟,笔者特意引领学生展开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个议题:二战已经结束,为了表彰伯诺德一家,法国政府要宣读一篇演讲稿,请你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呢?该如何写颁奖词呢?这样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很快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立即着手从文本搜寻,我根据这个环节,带领学生寻找文本的关键字眼,并将关键词语作为一条线索,追问这样的问题:伯诺德一家人是如何从敌人的魔掌中脱离出来?由此从中梳理出伯诺德一家人独有的镇定、从容、临危不乱的性格魅力。还有的学生根据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述,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将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对人物性格也有了把握,让语文课堂的领悟空间无形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搜集文本信息,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综合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这几个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大量的语文信息的搜集和总结能力。笔者认为,这个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内外资料的渗透和吸收,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信息,整合并内化为有效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堂也会得到拓展。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的时候,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思维窠臼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从多个角度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探索有关人物的思想脉络。我想让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自己想知道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提供给学生需要的东西。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是:林冲从前是什么样的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非要跟林冲比试武艺呢?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结合已有的资料,再对照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林冲和洪教头的对话,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林冲的不卑不亢、心平气消,比较内敛的性格,而洪教头则不同了,不但咄咄逼人,而且好胜心强,妒忌心也强,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才引发了和林冲的一场比试。
四、优化字词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傳授与语文技能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这种陈旧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中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在语文课程教育目标上重点突出语言字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并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完善,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更加完善字词教学,以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更加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色。例如:在教学《黄继光》这篇课文时,就对字词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进行“战役”一词的教学,因为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比较容易辨认,而且这个词语小学生不理解。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给出正确的读音。其次,找出相关的近义词。如:战争、战斗等词语,这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战役”一词的理解。最后,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战役”的含义。这样,学生们就能正确理解黄继光参加这次战斗的意义。因此,不断的优化字词教学,并完善字词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作为教师,要借助对文字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语文拓展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将被动的知识转化为主动的知识,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升语用能力。
一、加强文字训练,提升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张白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结合文本的重点和难点,从每一个文字细节抓起,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基础,并不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的内心痛苦,因此,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而也就无法对母亲的伟大形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想一想,当“我”陷入绝望和痛苦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追寻着文本的脉络,找到了这样的文字:母亲扑过来,跪在儿子的面前,一把拉住了儿子的手,强忍着哭声,说:“我和你一起活……这些文字简单质朴,却字字扎心,细细读来,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来——她陪着自己的儿子一块痛,一块苦,一块心如刀绞。她能够感同身受儿子所受的苦痛,并且愿意和儿子一起艰难地走下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母亲的这番苦心,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将作者史铁生的另一部作品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中找到了感情的支撑点,学生由此理解了其中的原委:她面对着高危截瘫的儿子,宁愿代替儿子去受这份苦痛,她只想着让儿子好好活下去,除此之外,愿意为儿子遭受一切。这就是一个母亲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以上环节,教师紧扣文字,从细节处展开品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文字中搜寻情感线索,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母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文字品味,提升领悟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课文大多一掠而过,匆匆读一遍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从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上入手,带领学生展开品读,并通过品味关键词语,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这里就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学完了课文,并非是课堂的结束,而是恰恰相反,意味着语文的深度学习才刚刚开始。比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入的领悟,笔者特意引领学生展开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个议题:二战已经结束,为了表彰伯诺德一家,法国政府要宣读一篇演讲稿,请你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呢?该如何写颁奖词呢?这样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很快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立即着手从文本搜寻,我根据这个环节,带领学生寻找文本的关键字眼,并将关键词语作为一条线索,追问这样的问题:伯诺德一家人是如何从敌人的魔掌中脱离出来?由此从中梳理出伯诺德一家人独有的镇定、从容、临危不乱的性格魅力。还有的学生根据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述,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将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对人物性格也有了把握,让语文课堂的领悟空间无形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搜集文本信息,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综合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这几个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大量的语文信息的搜集和总结能力。笔者认为,这个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内外资料的渗透和吸收,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信息,整合并内化为有效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堂也会得到拓展。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的时候,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思维窠臼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从多个角度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探索有关人物的思想脉络。我想让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自己想知道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提供给学生需要的东西。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是:林冲从前是什么样的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非要跟林冲比试武艺呢?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结合已有的资料,再对照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林冲和洪教头的对话,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林冲的不卑不亢、心平气消,比较内敛的性格,而洪教头则不同了,不但咄咄逼人,而且好胜心强,妒忌心也强,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才引发了和林冲的一场比试。
四、优化字词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傳授与语文技能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这种陈旧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中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在语文课程教育目标上重点突出语言字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并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完善,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更加完善字词教学,以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更加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色。例如:在教学《黄继光》这篇课文时,就对字词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进行“战役”一词的教学,因为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比较容易辨认,而且这个词语小学生不理解。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给出正确的读音。其次,找出相关的近义词。如:战争、战斗等词语,这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战役”一词的理解。最后,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战役”的含义。这样,学生们就能正确理解黄继光参加这次战斗的意义。因此,不断的优化字词教学,并完善字词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作为教师,要借助对文字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语文拓展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将被动的知识转化为主动的知识,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升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