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质量评估刍议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历史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质量评估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评估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当,在教学内容上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历史知识教育,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是重、难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通过历史知识教育来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在教学对象上要注意对学生学情的掌握。
  比如讲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为: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过程”,而不是将教学目标变成教学内容索引,只进行知识教育,忽视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任务。反之,只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把应牢固掌握的一些基本史实明确地规定在教育目标之中,历史教学便成了构造“空中楼阁”,结果对学生产生负面导向:不尊重史实,不重视史实,结论脱离实际。此外,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及已具备的知识水平。
  评估教学目标要从两个实际出发,一是从教材实际出发,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反映教材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要深浅适度。同一教材的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提法。
  如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性评价:1、中国近代史是百年屈辱的历史;2、中国近代史是百年屈辱的历史,近代的中国是被西方列强拉入了其主宰下的国际角斗场,应该说是一种合力,一种“力的平行四边形所形成的历史的合力!”仍在酣梦中的“睡狮”,为时代的雷鸣所惊醒,见国势俱已大变连连惊叹!3、衰落的中国需要学习。学习之道,一是挨打,一是读书,边挨打边读书。你打我,我读你的书,在挨打的时候琢磨你的法门,这就是中国近代史。感谢西方,衰弱的东亚病夫终于被打出了英雄本色,以致“今天的中国人无疑比十个世纪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大唐风度”。
  以上三种提法深度不同,一个比一个有深度。选取哪一种提法最为恰当,就是要根据初高中的区别、学生年龄的区别及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来决定。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科学性要求教师所讲的史实必须真实可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统帅史实,对史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即史与论有机地统一起来。思想性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当然,教师在阐述教材时,仍不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在过去的中国近代史中,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总把刘步蟾写成一个临阵脱逃的人,在电影《甲午风云》中也是这样评价刘步蟾的,所依据的材料是英国人泰莱的说法。虚假的材料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我们教师切忌在教学中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要通过史实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社会现实,一是学生思想实际。
  案例一:讲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二将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时,联系台湾省自古以来与祖国的关系,再联系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特别是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与政权统一的紧密联系,论从史出:在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论从祖国大陆还是台湾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由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满怀信心地期待台湾回归祖国。
  案例二:在“科举制创立”专题导入时,从当前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联系入手,结合英国大百科全书语及孙中山先生语,凸显主题:科举制的世界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历史学科是以具体的史实为基础的学科,郭沫若先生曾指出:历史学科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具体教材。教科书由于篇幅所限,所叙史实往往是浓缩的。教师适当的把浓缩的史实展开,使之具体化,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为进一步形成历史概念打下基础。这项具体化的工作,体现着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同时也是教师课堂语言能力的体现。如讲隋朝创立科举制影响时,笔者做以下处理:设计情境问题: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2、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3、朝廷得到了什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诞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是用人制度的革命,改善了用人制度。
  (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教师讲课时应注意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紧紧抓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依存关系,讲清他们的前因后果、 发展规律。同时注意联系已学知识,认真地对有关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东西,能掌握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
  评估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在一堂课中,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灵活多样。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可以互相调节,互相作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还可以从教学效果来检验。
  (一)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承受,呆学死记。
  笔者在讲到近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引用了当时的一副对联“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启发学生把侵略与反侵略的情形灵活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用自己的感情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与学生平等对话,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观。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顺利地传授知识,减轻学生接受知识的困难,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1、通过具体形象的讲述寓论断于讲述之中,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作出结论;2、在讲述、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提问、讨论,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对教材中某些容易理解的叙述和分析;3、在比较中启发学生掌握重点内容;4、设计科学问题,开展合作学习,主持学生讨论,及时总结归纳。通过有效地历史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教师要有开阔的眼界,较高的思想立足点,灵活的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从历史放眼现实,绽放历史的时代感。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生应是教学质量评估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其他文献
我科自 1998年 6月以来 ,采用射频热凝固疗法治疗鼻腔前部出血患者 4 4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病人 4 4例 ,男 2 7例 ,女 17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