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员做什么?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间,中国女孩RORO切身体验了日本职场的独特规则,近距离感受到日本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并利用工作契机走访参观了日本多个学校、观察许多职场人士,体会到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更重要的是,她在这次经历中遇见最鲜活的日本人,并将自己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走出了“游客视角”下國人对日本的美化或偏见,以一种更加温和与谦逊的姿态向读者呈现她眼中的日本社会。
  国际交流员简称CIR,是Coordinator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首字母缩写。大家被地方公共团体聘用,从事国际交流活动,包括接待外国访客、翻译或监修外语刊物等,举办活动时担任翻译工作、协助国际交流活动的企划、立案及实施并提出建议等。
  简单点,拿我的工作内容来说,只要聘用单位有任何与中国相关的活动,上到外交会议,下到爱操心的大爷打来办公室电话询问北京的雾霾为什么这么严重,都是我的直接工作。
  但每个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同,以及对华的亲疏不同(这好比对日态度也有省份差别),使得每个在任的中国交流员的工作内容有些许差别。我每周要给县厅职员上中文课,但不需要定期开中华料理课;又因为我在的办公室有一位县厅聘请的资深中文翻译——浅田桑做知事的御用翻译,并每次陪同领导参加去中国的友好访问,虽说我的工作量少了很多,但没有享受过其他交流员陪领导回中国出差顺便在国内一洗乡愁的待遇。
  政策不同影响工作内容,也决定每个地方政府有哪国交流员。我所在的兵库县厅,除中国外,还有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交流员,共四人。但据说此前并没有澳大利亚人,有法国人。随着和法兰西交流活动的减少,开始交好大洋洲,不过中韩美三国一直为常驻成员。其他地方政府,多的有七国交流员,少的只有两国,可谓是各色各样。
  不同国家交流员的工作,语言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我熟悉的是兵库县的情况。
  英语是最重要的语言,使用英语的外交活动占了大半以上,美国交流员Jack一人难以完成所有工作,办公室配有知事御用的英文口译及笔译各一名,足见工作量之大。通常,Jack只需负责笔译的校对,基本不用负责口译。但这不意味着他可以天天闲得在Quora回答“日语好不好学?”“有一个日本女朋友是什么样的体验?”之类的问题。除了四个人一起外出参加学校访问活动,他还负责兵库县内英语外教的联络,处理他们生活工作上的问题。大多数外教不会日语,也不懂和英文化天壤之别的日本文化,由此造成的误解和矛盾成了Jack给我们说不完的段子。每个星期五中午,他利用午休的一小时开展英语角,参加者多是县厅内部的公务员。他还客串当地电视台的一档旅游节目,主打兵库县的地方文化体验,英日双语推广本地特色,希望更多人知道这里不只有神户牛肉。






  来自澳大利亚的LUI也讲英文,但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个姑娘不在县厅上班,而是在稍远的兵库县国际交流协会(HIA),完美解决交流协会也需要英文母语使用者的问题。除了学校访问,她负责英文研修生b的联络与照顾,还有联合国的相关工作。她和Jack也常常相互分担外派的英语工作,比如政府相关的商业活动的外出翻译,或者担任学校里英文演讲比赛的评委。
  和英文相比,韩语的使用范围瞬间缩小,好像从欧美立即缩到朝鲜半岛,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全单位只有一个人说韩语,韩国的工作,都是韩国交流员接手。无论韩国代表团来访问知事,还是领导去首尔出差;也无论是每周一次的韩语课,还是翻译旅游宣传手册的韩语版,统统由这个叫闵桑的姑娘来处理。她不仅是这里经验最丰富的大前辈,已在这里做到第三年,也是我们当中最忙碌的一个。
  而至于我,大概是相对不忙碌的一个,但也不意味着我天天在办公室敲文章。除了和三个小伙伴一起参与各种外交活动,也要接待来自国内的访问团,友好学校交流的全程陪同和翻译,每周一次的中文课,中文笔译的校对,和频率很高的学校访问。
  屡屡提起的学校访问,是各地交流员最频繁的工作。县内学校有国际交流活动举办时,会向国际交流课提出申请派遣交流员,我们就作为母国代表到校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或者担任讲师做文化讲座,进而加深日本青少年对国外的理解。这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之一。
  每个县都有地方特色的交流工作。如冲绳的交流员会偶尔陪同知事去台湾出差;金泽的交流员要带着日本选手去大连参加马拉松;香川的交流员要教市民们如何包饺子做臊子面,因为她来自友城陕西;青森的交流员每年在苹果季节和县民们一起做苹果大餐。大家平时互通有无,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也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一抹温暖。
  为了让交流员在日本的工作与生活更顺利,每年9月和11月,主办方CLAIR在滋贺县与东京分别举行短期培训。但无论坐办公室的时间,还是在外奔波的时光,大家都希望用微薄之力,促进中日之间点滴的相互理解。这也是所有项目参与者的初心。
其他文献
期刊
本书通过深入麻风村采访,在充分结合历史档案和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以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一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民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防麻治麻的国家行动及取得的显著成绩。作者用精彩的文学叙事,催人泪下的故事,全景式、多角度、深层次地讴歌了党领导中国三代麻医矢志奋斗、接续奋斗、基本消灭麻风的伟大事迹。  我们没有经历那个病魔暴虐的年代,对国人闻之色变的历史情绪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书采用“概论”的方式,在体例上设置了“绪论+三编分论”的结构,体现了从总论到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本体到方法的内在逻辑。其中,绪论部分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和理论体系;第一编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第二编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第三编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法治思
期刊
本书记录了华人在卑诗省西北地区的奋斗和成就,讲述了许多生活在小城市的华裔加拿大人的趣闻轶事。书中每一章开始部分都会简要介绍该章涉及城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旨在让读者了解华人居住环境以及华人搬迁到这些地区的原因。  当地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整个钦西安人(Tsimpshian)部落被一次大洪水冲散,钦西安部落的一个分支——基特卡汕人(Gitksan),最终定居在斯基纳-巴尔克利河的汇流处。18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书作者在深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贡嘎山一带的40年中,记录下了很多具有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作用的人物事迹。他们中有27年坚守在高海拔乡村小学默默奉献的藏族老师吉嘎;有在海拔4000米支教5年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杜爱虎;有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向导格勒;有在贡嘎山下修车的老汉白师傅;有50年研究贡嘎山的地质学家陈富斌……这些书写生命顽强坚韧、基层民众和干部勇于奉献、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的故事,或动人心脾,或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