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
——合俊集团旗下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的两家工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给业界以巨大震动。由于合俊主要按OEM(贴牌加工)基准从事制造及销售玩具,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美国金融危机自然对其造成毁灭性的冲击。这也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导致企业关闭的案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代工”(贴牌生产)之路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转型。
一、近年来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迫使外向型中小企业必须转型
1.劳动力工资上升。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劳动者对提高劳动工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突出地表现在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提高。比如,2008年以来,北京、上海等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北京从730元提高到800元,上海从840元到960元。与此同时,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有人估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劳动力成本增加30%~40%。
2.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2008年1至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7.1、108.7、108.3、108.5、107.7、
107.1、106.3,物价上涨持续高位运行。尽管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出售的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但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下游工业消费品制造商,其产品上涨幅度远没有上游生产资料上涨幅度大。
3.信贷政策紧缩产生的资金成本上升和贷款难问题。为应对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我国实行了紧缩型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6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上调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调到7.47%;对存款准备金进行了16次调整,由9.5%上调到17.5%。直到2008年9月16日才对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进行4年来的首次下调。信贷紧缩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后果:一是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二是根本贷不到款,使企业面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危险。
4.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影响。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达七次之多,全部是收紧的政策。直到2008年下半年政策有所松动。政策调整目的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高排放、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政策调整的频繁和迅速,也使得外向型中小企业普遍难以适应。
5.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出口受阻和汇兑损失。自2005年7月21日新的汇率改革政策实施以来,3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1.23%,并有进一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主要体现为不利影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弱,转嫁成本的空间很小,造成相当数量出口企业的亏损。目前许多中小外向型企业不敢接单,接单意味着亏损,不接单则意味着客户流失。
6.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生产环境成本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国家实施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来,一些地区在上新项目时,新增污染物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等量减排才予审批,更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否则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二、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转型的战略性选择
面对经营成本上升和经营环境的恶化,外向型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出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被动保守性防御战略,即歇业以保存实力,等待经济环境好转,再进行生产。这恐怕是大多数小企业的现实选择。但是这种战略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就是假设经济发展是周期性循环的,但经济发展实际是螺旋式上升的。在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周期,企业经营面临的产业环境、技术条件等往往与前一个周期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被动保守性防御战略对企业发展是不可取的,但对于某些企业主作为减少经营风险、保全财产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二是企业迁移战略,即迁移到综合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具体来说,就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劳动力工资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这对于促进我国地区均衡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企业迁移一般产生巨大的沉没成本,而收益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因此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战略行为。一般情况下,单厂企业比多厂企业面临更大的企业迁移风险。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单厂企业,因此,在企业迁移方面也就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是产业内升级战略,通过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从产业链低端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演进。具体而言,就是从OEA(委托组装)、OEM(委托加工、贴牌生产)逐步升级到ODM(自主设计和加工)和OBM(自主品牌生产),这也是大家目前热议的道路选择。这个战略固然非常好,而且从长远看也必然是这条道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这种战略的难度其实并不低,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四是产业间升级,即从A产业转行从事B产业。这与实现多元化发展相类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基于原有核心竞争能力优势的扩展,而不是扩展到毫不相关的其他行业,或实行无关多元化。同时,需要有好的管理团队,及时控制转行的经营风险。
总体上看,外向型中小企业战略性转型,主要是围绕产业内升级还是产业间升级转型。大量的研究表明,产业内实现从OEA、OEM到ODM,特别是OBM升级,其难度并不低于实现跨产业升级。产业内升级为什么困难?因为产业内升级往往是线性的,企业越升级到高端,离产品质量前沿也就越近,其成长性越差,并且受到在位企业的阻力也就越大。但是,产业间升级路线也并非没有约束,这种战略必须面对信息不足的问题。
三、积极实施扶持政策,促进外向型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一是结合《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就业促进法》等实施,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新的劳动工资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冲击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为使这种负面冲击减少到最小,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
二是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的同时,暂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国家应当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消化前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其他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影响。
三是调整财政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在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政府采购、技术进步奖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购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推进金融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加快实施《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
五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外向型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和加大融资信用、创业基地、共用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编/赵哲)
——合俊集团旗下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的两家工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给业界以巨大震动。由于合俊主要按OEM(贴牌加工)基准从事制造及销售玩具,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美国金融危机自然对其造成毁灭性的冲击。这也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导致企业关闭的案例。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代工”(贴牌生产)之路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转型。
一、近年来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迫使外向型中小企业必须转型
1.劳动力工资上升。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劳动者对提高劳动工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突出地表现在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提高。比如,2008年以来,北京、上海等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北京从730元提高到800元,上海从840元到960元。与此同时,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有人估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劳动力成本增加30%~40%。
2.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2008年1至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7.1、108.7、108.3、108.5、107.7、
107.1、106.3,物价上涨持续高位运行。尽管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出售的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但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下游工业消费品制造商,其产品上涨幅度远没有上游生产资料上涨幅度大。
3.信贷政策紧缩产生的资金成本上升和贷款难问题。为应对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我国实行了紧缩型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6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上调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调到7.47%;对存款准备金进行了16次调整,由9.5%上调到17.5%。直到2008年9月16日才对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进行4年来的首次下调。信贷紧缩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后果:一是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二是根本贷不到款,使企业面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危险。
4.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影响。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达七次之多,全部是收紧的政策。直到2008年下半年政策有所松动。政策调整目的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高排放、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政策调整的频繁和迅速,也使得外向型中小企业普遍难以适应。
5.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出口受阻和汇兑损失。自2005年7月21日新的汇率改革政策实施以来,3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1.23%,并有进一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主要体现为不利影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弱,转嫁成本的空间很小,造成相当数量出口企业的亏损。目前许多中小外向型企业不敢接单,接单意味着亏损,不接单则意味着客户流失。
6.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生产环境成本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国家实施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来,一些地区在上新项目时,新增污染物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等量减排才予审批,更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否则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二、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转型的战略性选择
面对经营成本上升和经营环境的恶化,外向型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出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被动保守性防御战略,即歇业以保存实力,等待经济环境好转,再进行生产。这恐怕是大多数小企业的现实选择。但是这种战略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就是假设经济发展是周期性循环的,但经济发展实际是螺旋式上升的。在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周期,企业经营面临的产业环境、技术条件等往往与前一个周期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被动保守性防御战略对企业发展是不可取的,但对于某些企业主作为减少经营风险、保全财产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二是企业迁移战略,即迁移到综合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具体来说,就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劳动力工资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这对于促进我国地区均衡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企业迁移一般产生巨大的沉没成本,而收益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因此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战略行为。一般情况下,单厂企业比多厂企业面临更大的企业迁移风险。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单厂企业,因此,在企业迁移方面也就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是产业内升级战略,通过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等,从产业链低端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演进。具体而言,就是从OEA(委托组装)、OEM(委托加工、贴牌生产)逐步升级到ODM(自主设计和加工)和OBM(自主品牌生产),这也是大家目前热议的道路选择。这个战略固然非常好,而且从长远看也必然是这条道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这种战略的难度其实并不低,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四是产业间升级,即从A产业转行从事B产业。这与实现多元化发展相类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基于原有核心竞争能力优势的扩展,而不是扩展到毫不相关的其他行业,或实行无关多元化。同时,需要有好的管理团队,及时控制转行的经营风险。
总体上看,外向型中小企业战略性转型,主要是围绕产业内升级还是产业间升级转型。大量的研究表明,产业内实现从OEA、OEM到ODM,特别是OBM升级,其难度并不低于实现跨产业升级。产业内升级为什么困难?因为产业内升级往往是线性的,企业越升级到高端,离产品质量前沿也就越近,其成长性越差,并且受到在位企业的阻力也就越大。但是,产业间升级路线也并非没有约束,这种战略必须面对信息不足的问题。
三、积极实施扶持政策,促进外向型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一是结合《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就业促进法》等实施,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计划。新的劳动工资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冲击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为使这种负面冲击减少到最小,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
二是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的同时,暂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国家应当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消化前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其他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影响。
三是调整财政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在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政府采购、技术进步奖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购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推进金融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加快实施《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
五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外向型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和加大融资信用、创业基地、共用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