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一个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幼儿阶段正是一个人智力得到开发以及健全人格得以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但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低下,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的教学加以区分,教学策略的制定也要与幼儿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教学因其能够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符合了幼儿对于教学课堂的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得以广泛运用。但如何合理开展,使其适应当代的教育发展,仍是教师需要面对的教学问题之一。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运用策略
所谓的幼儿,即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对社会世界认知较浅,缺乏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并且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肢体表达能力较为低下。为了儿童更好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儿童普遍的个性特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较为常见。但在过去的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未能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达到在游戏的过程中启发儿童智慧,健全儿童人格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教师如何在教学课堂上更好地设计游戏环节,使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展开论述,以期为儿童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常识性知识的教学为基础开展游戏
经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五岁之前是儿童智力发展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里,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会有学校与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在这一时期内教授大量的不符合儿童这一年龄段应该接受的知识的教学,造成了儿童在较小的年纪里就有了过重的脑力负担,同时极其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较少,以及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受限制,因此幼儿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常识性知识为主,培养儿童在这一阶段应该具备的独立自主能力。在过去的幼儿教育课堂上,往往仅是讲解有关常识性知识的理论,难以有效提高儿童的上课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让儿童接受常识性知识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儿童如何分辨东南西北时,教师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口诀,设计一个游戏,当教师说出“上”时,儿童就回应“北”,教师说出“北”时,学生就回应“上”,以此类推且重复,使得儿童能够在反复的游戏练习中掌握这一分辨方向的口诀,比仅是机械地让儿童记忆这一口诀效率更高,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生活性常识知识的教学与游戏教学并不冲突,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扩展了儿童的知识面,激发儿童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肢体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常常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展现以及肢体动作的比划,虽然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但由于儿童其本身的表达能力较为低下,有时肢体动作表达的意思也较为模糊,使得教师难以感受到儿童的真实想法。同时在这一阶段期间,儿童受自身天性的影响,往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但由于自身词汇量的限制,使得口语表达能力较为低下。为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可以以游戏为依托,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肢体表达能力。例如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与儿童进行一个描述物体的游戏:准备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如红苹果,让儿童根据所观察到的以及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描述。当儿童看到红苹果时,首先会描述其是“红色的”,教师根据儿童所给的描述词,进一步展开更加丰富的描述,例如将“红色的”扩展为“红彤彤”,“好吃的”扩展为“美味的”,将儿童所给的描述词升级为更加高级的词汇,使儿童通过这一过程大大增加了其词汇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儿童通过比划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猜测其比划的是什么事物。针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表达能力的游戏较多,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积极在课堂上应用这些游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提高儿童综合表达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以幼儿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幼儿的主观感受,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在当下的幼儿教育课堂中,出现了将课堂小学化的倾向,在部分幼儿教学中出现了教授儿童小学知识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没有以幼儿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仅是盲目地揠苗助长,极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在幼儿阶段,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何将游戏教学的优点最大化,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摆脱将幼儿课堂小学化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幼儿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幼儿的主观感受,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粘贴,要基于儿童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寻找最适合所教学的儿童的游戏模式。其次,教师要注重良好的游戏氛围的营造。许多儿童在这一时期受天性的影响,十分调皮,使得教师在开展游戏环节时不好把握课程进度,因此教师应当对游戏秩序制定规则,并且可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儿童能够按照所规定的游戏秩序进行游戏。同时由于部分儿童性格偏内向,教师应当积极与内向的儿童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使所有的儿童都能积极参加游戏,达到游戏教学的优点最大化。
四、结语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合理的幼兒教学的重要性。幼儿阶段作为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合理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其健全人格,还能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大量的理论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游戏模式对于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寻找更多更适合幼儿教学的游戏模式,以丰富幼儿教学课堂,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璐.探讨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2]樊引弟.探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8(7).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运用策略
所谓的幼儿,即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对社会世界认知较浅,缺乏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并且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肢体表达能力较为低下。为了儿童更好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儿童普遍的个性特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较为常见。但在过去的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未能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达到在游戏的过程中启发儿童智慧,健全儿童人格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教师如何在教学课堂上更好地设计游戏环节,使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展开论述,以期为儿童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常识性知识的教学为基础开展游戏
经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五岁之前是儿童智力发展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里,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会有学校与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在这一时期内教授大量的不符合儿童这一年龄段应该接受的知识的教学,造成了儿童在较小的年纪里就有了过重的脑力负担,同时极其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较少,以及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受限制,因此幼儿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常识性知识为主,培养儿童在这一阶段应该具备的独立自主能力。在过去的幼儿教育课堂上,往往仅是讲解有关常识性知识的理论,难以有效提高儿童的上课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让儿童接受常识性知识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儿童如何分辨东南西北时,教师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口诀,设计一个游戏,当教师说出“上”时,儿童就回应“北”,教师说出“北”时,学生就回应“上”,以此类推且重复,使得儿童能够在反复的游戏练习中掌握这一分辨方向的口诀,比仅是机械地让儿童记忆这一口诀效率更高,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生活性常识知识的教学与游戏教学并不冲突,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扩展了儿童的知识面,激发儿童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肢体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常常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展现以及肢体动作的比划,虽然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但由于儿童其本身的表达能力较为低下,有时肢体动作表达的意思也较为模糊,使得教师难以感受到儿童的真实想法。同时在这一阶段期间,儿童受自身天性的影响,往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但由于自身词汇量的限制,使得口语表达能力较为低下。为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可以以游戏为依托,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肢体表达能力。例如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与儿童进行一个描述物体的游戏:准备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如红苹果,让儿童根据所观察到的以及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描述。当儿童看到红苹果时,首先会描述其是“红色的”,教师根据儿童所给的描述词,进一步展开更加丰富的描述,例如将“红色的”扩展为“红彤彤”,“好吃的”扩展为“美味的”,将儿童所给的描述词升级为更加高级的词汇,使儿童通过这一过程大大增加了其词汇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儿童通过比划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猜测其比划的是什么事物。针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表达能力的游戏较多,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积极在课堂上应用这些游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提高儿童综合表达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以幼儿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幼儿的主观感受,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在当下的幼儿教育课堂中,出现了将课堂小学化的倾向,在部分幼儿教学中出现了教授儿童小学知识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没有以幼儿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仅是盲目地揠苗助长,极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在幼儿阶段,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何将游戏教学的优点最大化,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摆脱将幼儿课堂小学化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幼儿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幼儿的主观感受,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粘贴,要基于儿童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寻找最适合所教学的儿童的游戏模式。其次,教师要注重良好的游戏氛围的营造。许多儿童在这一时期受天性的影响,十分调皮,使得教师在开展游戏环节时不好把握课程进度,因此教师应当对游戏秩序制定规则,并且可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儿童能够按照所规定的游戏秩序进行游戏。同时由于部分儿童性格偏内向,教师应当积极与内向的儿童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使所有的儿童都能积极参加游戏,达到游戏教学的优点最大化。
四、结语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合理的幼兒教学的重要性。幼儿阶段作为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合理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其健全人格,还能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大量的理论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游戏模式对于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寻找更多更适合幼儿教学的游戏模式,以丰富幼儿教学课堂,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璐.探讨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2]樊引弟.探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