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笔者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就如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不良的观念与意识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导向。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并有针对性的提升他们就业时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与素养,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前夕,受外在成熟度与内在成熟度的制约,往往会受到受不了委屈、眼高手低等错误就业意识的影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学生就业时遇到冲突或感到焦躁不安时,为他们提供乐观向上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积极的应对就业中的困难与挫折; 当学生受到错误的就业思想影响时,为他们开辟一条正确的心理防线,帮助他们走入就业的正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是蜕变的过程,学生在校园里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而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不仅受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更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的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是职业道德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教育,能够启迪大学生的道德觉悟,激励大学生的职业感情,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
1.思想教育与就业实际无法良好结合。一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所占位置不同.在计划经济下,理论占主导,侧重说教;在市场经济下,以市场为导向,侧重实践。二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就业指导人员的结合不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是理论课教师,没有丰富的就业知道知识,缺乏经验,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就业,难以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当今高校多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向毕业生提供主要的就业信息,并给与直接或间接的实际帮助,以此来促进学生就业,但这样的部门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直接导致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而得不到理想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强烈的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融入外,还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目前,虽然各高校有开设关于如何合理就业的相关课程,但没有统一而有体系的教材,多是泛泛而谈,没有实效.加之课程不受重视,许多授课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且不去关注学生个人需求,无视学生的疑问,导致课程乏味无实效.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够新颖.尽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和改进,但具体到教育中时,这些方式仍显得陈旧、单一。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多以集体教育的方式进行,很难做到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改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随着高校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就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就业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要重视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强完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从社会实际与自身实际出发,并在对择业方向作出合理定位与及时调整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择业观教育。通过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加择业观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个人与集体、保障与风险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处理,并在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衡量的基础上以自身的特长与兴趣为重要依据来选择。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对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择业观教育内容与目标,从而增强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开设专门就业指导课程。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各行各业就业前景评估等,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指导人员给出科学、全面的解答,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指导。从思想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再就业”的求职理念,养成敢于拼搏、乐于奋斗、勤于吃苦的精神和习惯,为面对未来复杂的就业形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大多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当前的学生极具个性化和个体差异,传统教育方法无法适用于全体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学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给学生创造走出校门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接触社会,了解工作的现实情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4.提升教育针对性,强化专业导向。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渲染,是当学生就业时,自然而然会出现在学生意识中的正确理念与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市场的就业动向,了解就业形势与趋势,那么在讲授课程时,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专业在市场中的就业情况、就业难点以及学生们的就业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熏陶与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就业的形势不乐观的情形下,教师要不断开导学生,缓解他们就业紧张的情绪的同时,也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专业在市场就业中的可突破性,使他们不至于因遇到些许困难就放弃。
5.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资源,吸引专业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就业指导队伍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政治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组合,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队伍结构,这是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另一有效途径。
6.加强实践探索,拓展教育新领域。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渠道去获取多种信息,但由于网络上信息量大而泛,有些信息会对学生造成负面效应.面对这些问题,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通过网络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将计算机网络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不良的观念与意识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导向。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并有针对性的提升他们就业时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与素养,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前夕,受外在成熟度与内在成熟度的制约,往往会受到受不了委屈、眼高手低等错误就业意识的影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学生就业时遇到冲突或感到焦躁不安时,为他们提供乐观向上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积极的应对就业中的困难与挫折; 当学生受到错误的就业思想影响时,为他们开辟一条正确的心理防线,帮助他们走入就业的正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是蜕变的过程,学生在校园里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而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不仅受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更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的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是职业道德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教育,能够启迪大学生的道德觉悟,激励大学生的职业感情,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
1.思想教育与就业实际无法良好结合。一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所占位置不同.在计划经济下,理论占主导,侧重说教;在市场经济下,以市场为导向,侧重实践。二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就业指导人员的结合不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是理论课教师,没有丰富的就业知道知识,缺乏经验,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就业,难以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当今高校多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向毕业生提供主要的就业信息,并给与直接或间接的实际帮助,以此来促进学生就业,但这样的部门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直接导致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而得不到理想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强烈的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融入外,还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目前,虽然各高校有开设关于如何合理就业的相关课程,但没有统一而有体系的教材,多是泛泛而谈,没有实效.加之课程不受重视,许多授课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且不去关注学生个人需求,无视学生的疑问,导致课程乏味无实效.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够新颖.尽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和改进,但具体到教育中时,这些方式仍显得陈旧、单一。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多以集体教育的方式进行,很难做到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改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随着高校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就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就业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要重视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强完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从社会实际与自身实际出发,并在对择业方向作出合理定位与及时调整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择业观教育。通过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加择业观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个人与集体、保障与风险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处理,并在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衡量的基础上以自身的特长与兴趣为重要依据来选择。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对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择业观教育内容与目标,从而增强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开设专门就业指导课程。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各行各业就业前景评估等,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指导人员给出科学、全面的解答,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指导。从思想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再就业”的求职理念,养成敢于拼搏、乐于奋斗、勤于吃苦的精神和习惯,为面对未来复杂的就业形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大多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当前的学生极具个性化和个体差异,传统教育方法无法适用于全体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学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给学生创造走出校门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接触社会,了解工作的现实情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4.提升教育针对性,强化专业导向。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渲染,是当学生就业时,自然而然会出现在学生意识中的正确理念与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市场的就业动向,了解就业形势与趋势,那么在讲授课程时,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专业在市场中的就业情况、就业难点以及学生们的就业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熏陶与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就业的形势不乐观的情形下,教师要不断开导学生,缓解他们就业紧张的情绪的同时,也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专业在市场就业中的可突破性,使他们不至于因遇到些许困难就放弃。
5.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资源,吸引专业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就业指导队伍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有丰富教学经验,专业政治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组合,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队伍结构,这是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另一有效途径。
6.加强实践探索,拓展教育新领域。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渠道去获取多种信息,但由于网络上信息量大而泛,有些信息会对学生造成负面效应.面对这些问题,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通过网络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将计算机网络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提高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