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环境下学生成就目标的思考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本文试图从学生成就目标培养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力图促进学生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 成就目标 对策思考
  
  2006年8月19日,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传出消息:“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增高,眼睛近视率居高不下,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中发[2007]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出了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倡议。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下面笔者从体育教育环境的创设谈谈学生成就目标的培养,以增强青少年的健康理念,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走向身心的共同健康。
  
  一、体育教育环境与体育运动
  
  施良方的《学习论》中有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到些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在教育方面,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可见在体育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影响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时刻发挥着作用,环境设置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就目标、体育的教育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实现体育教育过程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环境。在校园中,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图书资料以及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等,组成了教育过程中必要的主观或客观的环境条件。
   学校体育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时空环境、运动器材、设施环境和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取决于校园的地理环境面貌。对于自然环境体育教师应该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以便取得活泼、积极主动的教育氛围。时空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的作息时间与校园内部空间的合理设置。按照自然、人体的规律,充分利用空间环境,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育的时间、内容,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运动器材、场地设施环境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设施、体育相关的图书资料等,它们是开展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文环境包括校园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人文环境,校园体育人文环境以宣传、弘扬体育运动的爱国主义、民族性、凝聚力、团结合作、拼搏精神为主题,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人文环境则是指体育教育过程中师生在参与体育的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校园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积极实现成就目标,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二、成就目标与体育运动
  
  成就目标对体育运动极为重要。正如尼科尔斯提出,一个任务目标定向的运动员强调努力,他们选择挑战性的任务,不畏困难,在成就情景中自信心增强并能够发挥技术水平,而且这种定向的运动员重视活动的过程。他们主要关心自己在一个具体任务中有怎样的优势,主要兴趣是表现自己的能力,打败别人,取得超过别人的成绩,或者用很少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主观上的成功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是超人一等的,同时也会感到少花力气就会产生成功的感觉。
  成就目标设置的作用,首先是目标设置对活动成绩的影响:①目标可以引导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重要的活动任务上;②目标有助于个体充分调动自身的能量。因为当个体有了目标后,他会在体育活动中更加努力,而且有助于其延长这种努力,因为有了目标后,运动练习的单调感就会消失。通过设置目标,个体常会主动采用和发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实现成就期望,形成最佳心理状态。杜达首先调查了运动情景中目标定向和成功原因之间的关系,发现任务目标定向的運动员相信努力和合作可导致成功。
  
  三、体育教育环境与成就目标
  
  在最近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自我掌控行为的教育环境和他人掌控行为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目标取向影响的实验。两个用来实验的组别和另一个控制组的学生们被分开上了10节课,控制组主要是用来给两个实验组的学生们创建两个不同的教育环境。一个是自我控制行为为主;一个是受他人控制为主,所有的学生都在确立目标的前后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强化学生在该环境中的目标取向,没有哪种环境会对每种环境下的目标取向有积极或消极影响。这些现状似乎表明,完成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可能是完全独立的。而学习的动力在一个自我掌控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加强;反之,在控制为主的个性学习过程中则被最小化。
  近年来任务目标、自我目标和社会目标等受到重视。在对以往的教育经验的回顾中,我们认为:无目的取向的动机功能在学生特点(比如性别和年龄)、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方面应该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不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的确表明了学习中存在一个强烈的社会目标。在一份对高中生行为的调查中,获得社会的奖励包括社会的承认与接受,是很多左右摇摆的学生在选择是否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样在一个学习健美操的中学生调查中,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同样的接受对于男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社会目标的确定会使学生们通过选择各种途径和策略把他们的社会需要最大化,为了获得学习目的而付出努力。鉴于在许多体育课程中学习目的并不是很清楚地展示出来,社会目标也许会使那些摇摆不定的学生在体育中获得动力。
  从上可知,目标取向和自我控制教育环境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而,学习者们实际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是在决定目标和确定学习结果的联系的目的中被衡量的,目标的确定会对体育学习中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采用预先和事后的设计来调查自我和任务目标定向在预告知识(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获得、参与课堂教学、任务选择和思考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程度。学生一开始学习篮球的时候可以达到成就目标定向,完成技术预备考试。协议学习制度可用来满足学生意愿和挑战性任务的选择。课堂教学和给分机制相结合,在学期末,让学生完成技术考核和认知性的过程调查表,对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任务定向和对任务难度的选择,思考过程是正相关,而自我定向确是和这些相关的。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和成就目标定向相关的。除此之外,不同定向的学生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巧上显示了相似的巨大进步。在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之间没有发现他们在技巧进步上的不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了成就目标定向不能预测技巧的获得。
  为了检查不同学习目标氛围的作用,我们随机分派任务给中学学生让他们学习慢跑。在掌握性的氛围中,指导主要集中在任务挑战、短期目标、技能提高以及自我参考标准;而在表现性的氛围中,对赢取不同的竞赛,向竞争的高处挑战以及发挥出最高水平的强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由此可得出结论,实际的场景影响而不是学习氛围感知是驱动学习的主要动力。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新课程的课程功能由过去的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技术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使过去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在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以实现成就目标的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江铃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