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教育是师生间精神生活高度一致性的体现。当然,他所提倡的情感,主要是指人的高级情感,其中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是最深层次的情感。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想活动。人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时,就会产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强烈欲望,这就是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学生就会对事物缺乏兴趣,从而大大地影响可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付诸行动。例如,教材中有关巴以问题的历史,只简单地提到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之后犹太民族建立了以色列国,而阿拉伯人的国家至今未建立起来。教材中的叙述是很不尽如人意的,但也留给教师“大作文章”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条件,联系现实中巴以关系的现状,并简略地介绍两个民族与巴勒斯坦地区关系的历史,以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从而产生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提一些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以色列建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可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1.犹太民族曾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过,这里曾是古代希伯莱人的祖居地;2.历史上,尤其是在二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3.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散而不亡,民族凝聚力极强;4.有西方大国所给予的支持等等。以此拓展知识面,挖掘知识深度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的。
二、培育成功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取得成绩时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造“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在学业中不断取得成绩,就会产生持久的推动作用,保持学习的热烈情感。反之,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哪怕是一个问题的回答成功。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当讲完义和团运动的内容之后,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比较型的问题,即让学生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进行一番比较。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拘一格,比较项也不事先确立,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让其“成一家之说”。在谈论发言中,学生一般都提到诸如性质、组织、领袖、革命纲领、对洋教及西方的态度、结果、作用等方面,经过启发有些学生还可以考虑到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等等。具体认识有:1.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运动是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而义和团运动只反侵略;2.从组织上看,太平天国组织严密,而义和团则组织涣散;3.从领袖来看,太平天国有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而义和团运动虽领袖众多,却无核心人物;4.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则缺乏革命纲领;5.太平天国是利用西方的洋教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而义和团则是反洋教;6.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而义和团运动却是盲目排外;7.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属亚洲革命风暴的范畴;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渡过帝国主义阶段,是亚洲的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8.两次运动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也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至少可以说出一个方面。看得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满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感觉,而老师也在学生的“成功”中成功。
三、增强质疑感
疑异感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疑问,惊异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了质疑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积极探寻的愿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置疑可以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授课中,可适当地将学术争鸣引入课堂。例如在讲述洋务运动一节时,可指出在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否定说,认为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工业,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减轻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相反地,是成了维持、加强那种压迫、剥削的力量。另一种则认为洋务运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缓慢地逐步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在暗地里或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洋务运动首先开始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并且还开始为新生产力方式的建立开了一个头,它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标志一个崭新时代具备的几乎所有的新事物,这就是它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不能不承认封建主义土壤里成长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飞跃是洋务运动所促成的,是洋务运动缩短了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航程,这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就是洋务运动的莫大成功。两种观点介绍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研究,写研究性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四、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的形成主要来自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快乐。实践表明,人在愉快的情况下学习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能够做好。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应首先被要讲诉的内容感动,才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信托感和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授的知识。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其情感的需要。
最后,情感教育的实施,应当是其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孤立地采用其中的某一方面,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会流于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教育是师生间精神生活高度一致性的体现。当然,他所提倡的情感,主要是指人的高级情感,其中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是最深层次的情感。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想活动。人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时,就会产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强烈欲望,这就是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学生就会对事物缺乏兴趣,从而大大地影响可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付诸行动。例如,教材中有关巴以问题的历史,只简单地提到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之后犹太民族建立了以色列国,而阿拉伯人的国家至今未建立起来。教材中的叙述是很不尽如人意的,但也留给教师“大作文章”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条件,联系现实中巴以关系的现状,并简略地介绍两个民族与巴勒斯坦地区关系的历史,以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从而产生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提一些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以色列建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可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1.犹太民族曾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过,这里曾是古代希伯莱人的祖居地;2.历史上,尤其是在二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3.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散而不亡,民族凝聚力极强;4.有西方大国所给予的支持等等。以此拓展知识面,挖掘知识深度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的。
二、培育成功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取得成绩时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造“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在学业中不断取得成绩,就会产生持久的推动作用,保持学习的热烈情感。反之,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哪怕是一个问题的回答成功。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当讲完义和团运动的内容之后,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比较型的问题,即让学生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进行一番比较。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拘一格,比较项也不事先确立,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让其“成一家之说”。在谈论发言中,学生一般都提到诸如性质、组织、领袖、革命纲领、对洋教及西方的态度、结果、作用等方面,经过启发有些学生还可以考虑到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等等。具体认识有:1.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运动是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而义和团运动只反侵略;2.从组织上看,太平天国组织严密,而义和团则组织涣散;3.从领袖来看,太平天国有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而义和团运动虽领袖众多,却无核心人物;4.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则缺乏革命纲领;5.太平天国是利用西方的洋教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而义和团则是反洋教;6.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而义和团运动却是盲目排外;7.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属亚洲革命风暴的范畴;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渡过帝国主义阶段,是亚洲的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8.两次运动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也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至少可以说出一个方面。看得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满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感觉,而老师也在学生的“成功”中成功。
三、增强质疑感
疑异感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疑问,惊异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了质疑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积极探寻的愿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置疑可以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授课中,可适当地将学术争鸣引入课堂。例如在讲述洋务运动一节时,可指出在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否定说,认为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工业,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减轻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相反地,是成了维持、加强那种压迫、剥削的力量。另一种则认为洋务运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缓慢地逐步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在暗地里或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洋务运动首先开始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并且还开始为新生产力方式的建立开了一个头,它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标志一个崭新时代具备的几乎所有的新事物,这就是它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不能不承认封建主义土壤里成长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飞跃是洋务运动所促成的,是洋务运动缩短了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航程,这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就是洋务运动的莫大成功。两种观点介绍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研究,写研究性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四、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的形成主要来自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快乐。实践表明,人在愉快的情况下学习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能够做好。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应首先被要讲诉的内容感动,才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信托感和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授的知识。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其情感的需要。
最后,情感教育的实施,应当是其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孤立地采用其中的某一方面,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会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