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独立病理类型。PMB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好发于年轻人及女性,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Ⅰ~Ⅱ期,大纵隔、大肿块多见。PMBCL缺乏相应随机临床试验,多数PMBCL患者接受化疗后加巩固性累及野放疗(IF-RT)的治疗方式,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用化放疗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采用的临床化疗方案不同,主要化疗方案包括CHOP、CHOP类似方案、高强度化疗方案或三代化疗方案。最近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生存率有升高趋势。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巩固性IF-RT仍然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治疗前有大肿块患者,近期文献报道放疗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PMBCL中调强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预后更好,正常组织剂量限制更精确,治疗相关毒性更小。多数肿瘤治疗研究中心采用化疗后巩固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与放疗对PMBCL患者预后是否有重要影响迄今为止没有明确的结论。PMBCL治疗方案目前鲜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值得进行进一步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Argonaute 2(Ago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塑料包埋法对59例MM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的组织制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MM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8例MM患者和3例正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外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约占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 %~50 %。其发病部位广泛,治疗方法多样。现就近年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50例DLBCL患者中EB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进行组织学分型和EBV检测。结果250例DLBCL患者中,EBV阳性DLBCL老年患者36例(年龄≥60岁28例),其中汉族21例,维吾尔族15
淋巴瘤是少数可以通过放化疗治愈的恶性肿瘤,在化疗早期评估疗效,可以达到优化治疗,给予个性化治疗的目的。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学影像技术,可间接反映组织的生理、代谢变化,从而为肿瘤治疗早期的疗效评估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物学标志。文章着重对近年来CT灌注成像在淋巴瘤早期疗效评估中应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MCL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惰性表现,病情进展缓慢;另一种为侵袭性表现,病程进展迅速。近年,一些用于MCL治疗的新靶向药物已经问世。这些靶向药物较常规化疗提高了对复发/难治性MCL的疗效,其治疗MCL的靶点为B细胞淋巴瘤表面抗原、B细胞受体信号和肿瘤细胞微环境等。文章介绍了MCL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加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局灶性急变的认识,探讨其早期发现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观察1例以骨骼局灶性急变为首发表现的CM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患者胸骨骨髓象、流式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支持CML慢性期诊断,但髂骨骨髓象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显示已进入急变期,提示该CML患者已发生局灶性急变。结论CML急变可以局灶性急变的形
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DNA病毒。在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老年人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被作为非特指DLBCL的一个新的变异型,该变异型具有与其他DLBCL亚型不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现对老年人EBV阳性DLBC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进行综述。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不仅可调控正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转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异常表达,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构成自分泌/旁分泌环路,参与调控肿瘤的增殖、凋亡、恶性转化、侵袭等行为,有望成为潜在靶点。文章就IGF-1R在血液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靶向治疗近况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在目前治疗条件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初发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不同转录本及移植与非移植之间达到第一次完全缓解(CR1)时间、生存及复发的差异,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35例初发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
多种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存在转化为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其中尤以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最为深入。组织学转化并非单一因素驱动下的突发事件,而是在多种机制的驱动下发生的克隆演变过程。从转化的高危因素、克隆演变模式及驱动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等层面对滤泡性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这一生物学行为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