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户外运动的安全环境创设,是保证幼儿快乐、有效运动的“催化剂”。幼儿身心处于发育阶段以及运动经验缺乏,教师应该加强运动卫生与安全,从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避免和减少幼儿在户外运动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区域创设;活动状态;运动损伤;自我保护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自《指南》指出,保证幼儿户外活动两小时,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之后,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成为我们一直改革的方向,同时,伴随着安全运动环境的创设,也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不妨从区域创设、安全监督、教师支持三方面入手,打造安全快乐的运动环境。
一、 创设适宜的户外区域
户外区域内容的设置,应该使幼儿身体器官系统、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内容应该注重多样化和综合化。在幼儿发展整体性的原则下,不单一发展某一项技能、某一个动作或一项素质,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愉悦。
在户外运动中,多数幼儿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活动目标,但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教师要区别对待。同一项内容的设置,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采用降低难度或帮助、保护的方法。
二、 监督幼儿活动状态
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身体方面主要是观察幼儿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精神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面色、汗量观察。比如出汗情况,分为不多、较多(特别是肩带部分)、大量出汗(特别是躯干部分、颈部和衬衣上出现白色盐迹);面色稍红、相当红、十分红三种程度。心理方面,最直观的就是观察幼儿表情,难过、高兴等。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但是没有时间和活动量的概念,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种情况会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幼儿身心功能处于发展阶段,长时间的户外运动会让幼儿身心疲惫。在区域内幼儿玩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醒他们到休息点和喝水区,让身体缓解一下。同时,反思活动行为的得失,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整和优化。
三、 预防幼儿运动损伤
幼儿在户外运动中的损伤称运动损伤,造成这一损伤的因素有活动准备、器械安全、动作方法等。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和总结运动损伤的因素和规律,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 活动前的准备要到位
活动准备不当或者不充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或大脑缺血,头晕等现象。因此,要在活动前,做一些轻松、愉悦、活泼的小动作来活动关节和韧带。
(二) 禁止口令要善用
在幼儿活动量过大,超出了幼儿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或突然停止不动、下蹲会产生面色发白、呼吸紊乱,动作不协调,站不稳或其他不适。比如在足球区,孩子们由于持续跑动,活动量已经很大了。教师不应该及时把活动停止,应该是把要求放在前面,出现规则或听到哨声,要缓慢走到发球位置或者材料区。
(三) 规范的指导动作
幼儿不规范的动作,会直接导致运动损伤。比如跳跃时,膝关节没有屈伸,直接后跟落地,造成膝关节损伤。例如跳跃击打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区域,但是很多孩子没有掌握基本动作要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来制作动作要领,張贴在跳跃区,供孩子们观看和学习,并在不断地体验中获得经验。
(四) 检查区域环境
活动环境决定了幼儿的运动质量。活动场地太滑、不平坦或者有石块、玻璃等,就容易发生危险。另外,器材的检查也很有必要。比如有无尖角处、连接处是晃动的等。我们要养成检验幼儿活动器材的习惯,保证幼儿安全活动。
运动损伤是户外活动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心乱发慌。教师一定要克服这样的心理,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比如幼儿对擦伤和碰撞的处理,首先对受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冷敷处理;对不明受伤的部位,在安抚幼儿情绪的同时,及时通知保健老师,不能轻易移动幼儿身体,在明确受伤部位后,立即选择就近医院就医。
四、 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活动器材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幼儿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知觉的发展较差,动作协调性和反应灵敏度需要在不断地体验中成熟。幼儿天生好动的性格,会对运动器材产生好奇心,不断尝试。幼儿独特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动损伤的概率,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教师要充分利用分享活动环节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比如讨论器械可以怎么玩,对自己不清楚的动作怎么判断等。通过图片、视频分享一些案例。比如,绳子套在脖子上,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沙子扔在小朋友眼睛里,会发生什么情况;有裂痕的器械,能不能使用等等。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幼儿探索的热情,但是对伤害别人身体部位的动作,要禁止。在平时户外活动中出现危险动作,要及时制止,使幼儿逐渐养成安全活动意识和行为。比如,用球、棍之类的器械去击打同伴;用手去插同伴的眼睛等等。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除了教师的引导,还应该在自身体验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拿器材的时候,应该排队,做到不争抢;当自己身体碰撞到同伴时,应该及时避让,同时不去碰撞同伴等。
总之,在户外安全运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以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为发展方向。尽管,户外运动损伤不可避免,但是,只要教师正确看待,转变自己的观念,用科学的保教手段改变自己的行为,依然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安全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赵斌,万昌智,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2]郝卫锋.创设软硬环境实现运动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5(06).
[3]吴晓文.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J].山西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
李涛,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幼儿园。
关键词:区域创设;活动状态;运动损伤;自我保护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自《指南》指出,保证幼儿户外活动两小时,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之后,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成为我们一直改革的方向,同时,伴随着安全运动环境的创设,也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不妨从区域创设、安全监督、教师支持三方面入手,打造安全快乐的运动环境。
一、 创设适宜的户外区域
户外区域内容的设置,应该使幼儿身体器官系统、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内容应该注重多样化和综合化。在幼儿发展整体性的原则下,不单一发展某一项技能、某一个动作或一项素质,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愉悦。
在户外运动中,多数幼儿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活动目标,但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教师要区别对待。同一项内容的设置,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采用降低难度或帮助、保护的方法。
二、 监督幼儿活动状态
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身体方面主要是观察幼儿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精神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面色、汗量观察。比如出汗情况,分为不多、较多(特别是肩带部分)、大量出汗(特别是躯干部分、颈部和衬衣上出现白色盐迹);面色稍红、相当红、十分红三种程度。心理方面,最直观的就是观察幼儿表情,难过、高兴等。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但是没有时间和活动量的概念,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种情况会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幼儿身心功能处于发展阶段,长时间的户外运动会让幼儿身心疲惫。在区域内幼儿玩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醒他们到休息点和喝水区,让身体缓解一下。同时,反思活动行为的得失,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整和优化。
三、 预防幼儿运动损伤
幼儿在户外运动中的损伤称运动损伤,造成这一损伤的因素有活动准备、器械安全、动作方法等。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和总结运动损伤的因素和规律,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 活动前的准备要到位
活动准备不当或者不充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或大脑缺血,头晕等现象。因此,要在活动前,做一些轻松、愉悦、活泼的小动作来活动关节和韧带。
(二) 禁止口令要善用
在幼儿活动量过大,超出了幼儿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或突然停止不动、下蹲会产生面色发白、呼吸紊乱,动作不协调,站不稳或其他不适。比如在足球区,孩子们由于持续跑动,活动量已经很大了。教师不应该及时把活动停止,应该是把要求放在前面,出现规则或听到哨声,要缓慢走到发球位置或者材料区。
(三) 规范的指导动作
幼儿不规范的动作,会直接导致运动损伤。比如跳跃时,膝关节没有屈伸,直接后跟落地,造成膝关节损伤。例如跳跃击打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区域,但是很多孩子没有掌握基本动作要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来制作动作要领,張贴在跳跃区,供孩子们观看和学习,并在不断地体验中获得经验。
(四) 检查区域环境
活动环境决定了幼儿的运动质量。活动场地太滑、不平坦或者有石块、玻璃等,就容易发生危险。另外,器材的检查也很有必要。比如有无尖角处、连接处是晃动的等。我们要养成检验幼儿活动器材的习惯,保证幼儿安全活动。
运动损伤是户外活动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心乱发慌。教师一定要克服这样的心理,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比如幼儿对擦伤和碰撞的处理,首先对受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冷敷处理;对不明受伤的部位,在安抚幼儿情绪的同时,及时通知保健老师,不能轻易移动幼儿身体,在明确受伤部位后,立即选择就近医院就医。
四、 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活动器材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幼儿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知觉的发展较差,动作协调性和反应灵敏度需要在不断地体验中成熟。幼儿天生好动的性格,会对运动器材产生好奇心,不断尝试。幼儿独特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动损伤的概率,引导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教师要充分利用分享活动环节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比如讨论器械可以怎么玩,对自己不清楚的动作怎么判断等。通过图片、视频分享一些案例。比如,绳子套在脖子上,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沙子扔在小朋友眼睛里,会发生什么情况;有裂痕的器械,能不能使用等等。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幼儿探索的热情,但是对伤害别人身体部位的动作,要禁止。在平时户外活动中出现危险动作,要及时制止,使幼儿逐渐养成安全活动意识和行为。比如,用球、棍之类的器械去击打同伴;用手去插同伴的眼睛等等。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除了教师的引导,还应该在自身体验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拿器材的时候,应该排队,做到不争抢;当自己身体碰撞到同伴时,应该及时避让,同时不去碰撞同伴等。
总之,在户外安全运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以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为发展方向。尽管,户外运动损伤不可避免,但是,只要教师正确看待,转变自己的观念,用科学的保教手段改变自己的行为,依然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安全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赵斌,万昌智,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2]郝卫锋.创设软硬环境实现运动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5(06).
[3]吴晓文.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J].山西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
李涛,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