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操作,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它不仅能使孩子知识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的更深刻。要利用婴幼儿时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自我服务的动手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孩子多动手又是一个想象丰富和大胆尝试的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眼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积极性。
动手权利创造力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总之,应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操作,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剥夺孩子动手的权力,将会有怎样的弊端呢?
一、孩子懒动手——家长应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
棒棒的爸爸说:“孩子四岁了,在幼儿园已学会了用勺吃饭,会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在家里,喝水、穿鞋、什么事情都是大人代劳,吃饭妈妈还要一勺一勺地喂,怕孩子吃得慢,饭菜凉了,又怕孩子吃不好,撒落饭菜。走路大人抱,家长凡事爱代孩子做的习惯,妨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及锻练。
分析:
父母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多学自理能力,但知道归知道,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1.早上快要遲到了,可孩子却是慢吞吞,受不了了,赶快帮他穿衣穿鞋。
2.看他吃饭慢吞吞的,天又冷,算了,喂他吧。
3.画完画后桌面一片狼藉,可睡觉的时间又到了,算了,我来收拾吧。
如果您有类似的“帮忙”,那您正在剥夺孩子学会独立自理的机会。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得不到这些动手练习的机会。其实,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措施:
如果您也常常有以上、甚至更多的类似的“帮忙”,那您可要注意。自理能力就是要求孩子自己去动手,而动手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及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父母首先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要有让孩子独立的意识,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成长得快。
2.不要扼杀孩子的自理萌芽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的欲望与萌芽,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对家长来说,但凡孩子有想去做一件事的欲望时,第一想到不要是危险或可不可行,而应是肯定,然后是怎样帮助孩子去做的问题。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到了两岁,已经可以做一些事情,这正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好时候,而从自己身上开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自己喝水、自己走路、自己吃饭等等。
4.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动作都是慢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新的,我们看上去很简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则不是,都要去学,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所以,请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玩具拆一地——家长要满足孩子探索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案例:这次又一样,给儿子新买的数码宝贝,又被“五马分尸”了。3岁的乐乐总是不肯给这些可爱的玩具留“全尸”。买回来的新玩具。不超过3天,肯定是缺胳膊少腿,要么就是变了形状。这让乐乐的爸爸妈妈哭笑不得。
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孩子拆玩具的行为主要表现出一种探究性活动。孩子充满了对周围一切事物的探索,喜欢去了解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父母第一次看见孩子拆玩具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评,而应该先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拆开后想知道什么,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与他的成长有关,父母千万不要盲目禁止,剥夺了孩子通过主动意识的动手探究成长的途径。
措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小孩有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婴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使婴幼儿树立自信心。
1.父母可与孩子一起拆玩具
如果孩子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那么父母可与孩子一起玩一玩,拆一拆,并给孩子解释这些玩具的构造,加深孩子对玩具构造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知道哪些东西能拆,哪些东西不能拆。
2.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将拆卸了的玩具重新组装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弄清楚被拆后的玩具如何修复、组装,千万不要将孩子拆卸后的玩具扔在一边不管,否则孩子可能就真成了一个“破坏者”,并且还会养成不爱惜玩具的坏习惯。
3.帮孩子选一些便于拆卸且又不易因拆卸而损坏的玩具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喜欢拆卸玩具的特点,帮助孩子选择一些便于拆卸不易损坏的玩具,如变形金刚、拼图等,并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小制作或带孩子参观一些小发明展览,以此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鼓励孩子创新
孩子拆玩具,可能是想看看玩具怎样组成的,如果他将这个玩具的零件装到其他玩具上,也许是为了证实另一种可能。家长不要对此斥责他。他能够现在探索玩具,也就意味着将来愿意探索世界;如果他的“探索”形成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那么将来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人。
三、宝宝爱撕纸——家长要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
案例:我家孩子十个半月,特别爱撕纸,一拿到纸,就撕得满地都是,请问这样会不会使她的性格向暴力方向发展,需不需要制止这种行为呢,还是任她玩呢?
分析:通过撕纸活动让婴幼儿的小手更灵活,在此基础上同时可以培养婴幼儿的美感,激发婴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并陶冶婴幼儿的情操,使之从中受到教育;可以训练婴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婴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使婴幼儿的小肌肉群可以得以发展;可以培养婴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措施: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他们在撕纸的过程中,对大脑的发育,对手与脑的协调,都是一种锻练,所以家长不必加以制止。撕扯是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的。为了满足宝宝能力发展的需要,可以给他一些干净的纸,上面先撕一些小口子,让他练习撕纸,撕纸带来的嘶嘶作响以及纸的大小变化等,都能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地玩个不停。
一岁半以后,孩子的手部动作更精细了,家长可教孩子撕一些简单的物体轮廓,如太阳、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后再撕一些比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将“作品”粘贴后保存,增进婴幼儿兴趣。这种作法,有益于训练婴幼儿手部动作的精确性和感觉的灵敏度。
把动手的权利还给孩子,不仅能使孩子知识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的更深刻。孩子多动手又是一个想象丰富和大胆尝试的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眼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积极性。要利用婴幼儿时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自我服务的动手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动手权利创造力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总之,应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操作,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剥夺孩子动手的权力,将会有怎样的弊端呢?
一、孩子懒动手——家长应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
棒棒的爸爸说:“孩子四岁了,在幼儿园已学会了用勺吃饭,会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在家里,喝水、穿鞋、什么事情都是大人代劳,吃饭妈妈还要一勺一勺地喂,怕孩子吃得慢,饭菜凉了,又怕孩子吃不好,撒落饭菜。走路大人抱,家长凡事爱代孩子做的习惯,妨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及锻练。
分析:
父母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多学自理能力,但知道归知道,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1.早上快要遲到了,可孩子却是慢吞吞,受不了了,赶快帮他穿衣穿鞋。
2.看他吃饭慢吞吞的,天又冷,算了,喂他吧。
3.画完画后桌面一片狼藉,可睡觉的时间又到了,算了,我来收拾吧。
如果您有类似的“帮忙”,那您正在剥夺孩子学会独立自理的机会。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得不到这些动手练习的机会。其实,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措施:
如果您也常常有以上、甚至更多的类似的“帮忙”,那您可要注意。自理能力就是要求孩子自己去动手,而动手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及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父母首先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要有让孩子独立的意识,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成长得快。
2.不要扼杀孩子的自理萌芽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的欲望与萌芽,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对家长来说,但凡孩子有想去做一件事的欲望时,第一想到不要是危险或可不可行,而应是肯定,然后是怎样帮助孩子去做的问题。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到了两岁,已经可以做一些事情,这正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好时候,而从自己身上开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自己喝水、自己走路、自己吃饭等等。
4.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动作都是慢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新的,我们看上去很简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则不是,都要去学,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所以,请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玩具拆一地——家长要满足孩子探索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案例:这次又一样,给儿子新买的数码宝贝,又被“五马分尸”了。3岁的乐乐总是不肯给这些可爱的玩具留“全尸”。买回来的新玩具。不超过3天,肯定是缺胳膊少腿,要么就是变了形状。这让乐乐的爸爸妈妈哭笑不得。
分析:在通常情况下,孩子拆玩具的行为主要表现出一种探究性活动。孩子充满了对周围一切事物的探索,喜欢去了解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父母第一次看见孩子拆玩具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评,而应该先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拆开后想知道什么,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与他的成长有关,父母千万不要盲目禁止,剥夺了孩子通过主动意识的动手探究成长的途径。
措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小孩有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婴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使婴幼儿树立自信心。
1.父母可与孩子一起拆玩具
如果孩子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那么父母可与孩子一起玩一玩,拆一拆,并给孩子解释这些玩具的构造,加深孩子对玩具构造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知道哪些东西能拆,哪些东西不能拆。
2.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将拆卸了的玩具重新组装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弄清楚被拆后的玩具如何修复、组装,千万不要将孩子拆卸后的玩具扔在一边不管,否则孩子可能就真成了一个“破坏者”,并且还会养成不爱惜玩具的坏习惯。
3.帮孩子选一些便于拆卸且又不易因拆卸而损坏的玩具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喜欢拆卸玩具的特点,帮助孩子选择一些便于拆卸不易损坏的玩具,如变形金刚、拼图等,并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小制作或带孩子参观一些小发明展览,以此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鼓励孩子创新
孩子拆玩具,可能是想看看玩具怎样组成的,如果他将这个玩具的零件装到其他玩具上,也许是为了证实另一种可能。家长不要对此斥责他。他能够现在探索玩具,也就意味着将来愿意探索世界;如果他的“探索”形成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那么将来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人。
三、宝宝爱撕纸——家长要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
案例:我家孩子十个半月,特别爱撕纸,一拿到纸,就撕得满地都是,请问这样会不会使她的性格向暴力方向发展,需不需要制止这种行为呢,还是任她玩呢?
分析:通过撕纸活动让婴幼儿的小手更灵活,在此基础上同时可以培养婴幼儿的美感,激发婴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并陶冶婴幼儿的情操,使之从中受到教育;可以训练婴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婴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使婴幼儿的小肌肉群可以得以发展;可以培养婴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措施: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他们在撕纸的过程中,对大脑的发育,对手与脑的协调,都是一种锻练,所以家长不必加以制止。撕扯是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的。为了满足宝宝能力发展的需要,可以给他一些干净的纸,上面先撕一些小口子,让他练习撕纸,撕纸带来的嘶嘶作响以及纸的大小变化等,都能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地玩个不停。
一岁半以后,孩子的手部动作更精细了,家长可教孩子撕一些简单的物体轮廓,如太阳、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后再撕一些比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将“作品”粘贴后保存,增进婴幼儿兴趣。这种作法,有益于训练婴幼儿手部动作的精确性和感觉的灵敏度。
把动手的权利还给孩子,不仅能使孩子知识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的更深刻。孩子多动手又是一个想象丰富和大胆尝试的过程,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眼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积极性。要利用婴幼儿时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自我服务的动手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