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朝书法艺术成就及繁荣发展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2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书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书家、书体、风格流派,还是书法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唐代开明政治和唐太宗的鼎力推崇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颜真卿、张旭、怀素、柳公权等一代大家们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楷模。这的确是一个开宗立派、人才辈出的时代。
  关键词:唐朝;书法艺术;成就;代表人物;繁荣发展
  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都长安,至公元907年被灭亡止。共传二十二主,二百九十年。唐朝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唐朝这时“武功文治”,政治开明,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顶点。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前代的水平。现加上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提倡、重视,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推向新的水平,发展到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的顶峰状态。
  二、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初唐时期
  说到初唐阶段的书法艺术,不得不提及“唐初四家”,就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这四人是初唐时期书法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中唐时期草书的代表——张旭和怀素。唐代的草书以狂草最为出色,唐代的狂草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纯情任性、奔放自由的风格,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兴到笔随、由心所欲。唐代狂草最杰出的代表是张旭与怀素。一代真书宗匠——颜真卿。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又师张旭笔法,最终创立了在书法界万世流芳的“颜体”字。他的颜体字与王羲之书法的萧散抒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创了一个时代,成为盛唐时期真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传世极多,其中当以《多宝塔碑》最为著名。
  (二)晚唐时期
  唐代书法进入晚唐时期后,在风格的发展上日渐衰微,惟有柳公权独辟蹊径。柳体书以骨法为尚,兼顾其形,故有“柳骨”之称。
  总之,唐代的书法艺术,直接继承了六朝的书法传统。从欧阳询到柳公权,他们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将其进一步推进发展,他们将书法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后世的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创作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局面一直影响到今天。
  三、唐代的书法艺术成就及代表人物
  在中国书法史上,唐代应该说是书法的繁荣昌盛时期,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唐代的书法与绘画一样辉煌灿烂,其中,最能代表唐代书法成就的是楷书。唐代楷书最大的特点是法度严谨,端庄肃穆,规整谨严,与唐代国富民强的社会状况以及文治武功的成就正相合拍,唐楷也因此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与范本。在历史上,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先后出现了以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法家。以欧阳询为代表的创立的欧体,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创立了颜体,以柳公权为代表的创立了柳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中唐朝就占据了三位书法家,和元朝的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世称欧,颜,柳,赵。草书大家有张旭等,在当时有李白的诗,裴文的剑,张旭的草书并称为三绝。
  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书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
  书法理论方面有:李嗣真的《书品》、《书后品》;孙过庭的《书谱》;虞世南的书法论著有《书旨述》,《笔髓》和《劝学编》;欧阳询的书法论著有《传授诀》和《用笔论》;张怀瓘的《书品论》、《书断》、《树谷》、《书议》、《二王等书录》、《文字论》、《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孙过庭的的古典派代表作《书谱》。
  四、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
  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不为官进爵的。王羲之,右将军;苏轼,丞相……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帝王和王宫大臣们对于书法的兴趣或轻或重,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也许他们有的人是珍爱艺术,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有的人是出于装点门面。但是作为书法本体来说,帝王的重视与否确是非常重要的。
  唐代书法可以说是集前人之大成,对中国书法有推陈出新,并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有卓越贡献。以后历朝历代诸多名家或多或少无不受唐代书法的影响,乃至今日。应该说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丰碑。
  五、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唐朝在编辑《晋书》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王羲之《传赞》。宋代《墨池编》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还写了四篇书法理论文章:《论书》、《笔法》、《指意》、《笔意》。
  由于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唐朝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不少人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如:张怀瓘的《六体书论》等,韦续撰《五十六体书》、《墨薮》。卢雋撰《临池妙决》。韩方明撰《授笔要说》。孙虔礼撰《书谱序》。徐浩撰《论书》、《古迹记》。窦臮撰《述书赋》。李嗣真撰《书后品》。蔡希悰撰《法书论》,佚名者撰《书评》,吕总撰《续书评》。褚遂良撰《右军书目》、《搨本乐毅论记》。韦述撰《叙书录》、武平一撰《徐氏法书记》。卢玄卿撰《法书录》。何延之撰《兰亭记》,司空图撰《书屏记》。张彦远撰的《法书要录》上至后汉赵壹《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下至唐代诸家论著,内容十分丰富。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从写意人物画从新文化运动后开始谈起,着重研究了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在写生环节中呈现的造型要求,并探究当下的写意人物画在写生中几种造型观,以激同行共同思考。  关键词:人物画;写生;审美价值;意向造型  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艺术思维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传入,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学派认为: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以西方的古典主义素描造型来改良中国画,从而使素描成了中国人物画家的必修科目,这一样貌的
【摘要】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造作。笔者认为要立足文本、进入文本、走近编者、超越文本、回归文本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做到真实、感情自然流露。  【关键词】语文课程;朗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这么一句话:“朗
摘要: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解读了高职院校“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针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实施品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1221”模式;旅游管理;高职;人才培养  2009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讲座中提出:高职教育要按照“1221”模式和坚持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思想培养人。“1221”人才培养模式中,第
风电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提高其可靠性对提高机组整体可靠性至关重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对风电齿轮箱齿轮传动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在进行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活动影响着小学生整体学习,而阅读能力这一教学活动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所以加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必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提出三点有效措施建议,旨在促进小学生阅读
【摘要】微课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其能够对学科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的呈现。语文学科是众多科目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将微课运用到语文学科之中,是众多语文教师深入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作了简要分析,然后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阐述了微课开发的几项基本原则,希望可以对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科;微课开发;优势;基本原则  【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学选修课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美国中小学选修课程的设置与管理,针对我国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