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GFAP、β-tubulinⅢ和synaptophsin表达水平及硫酸软骨素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突触素(synaptophsin)表达水平,探索三复合体突触在慢性氟中毒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硫酸软骨素(CS)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1月龄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48只,按体重(9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含有不同浓度氟化钠(NaF)的自来水[ < 0.5 mg/L(对照,CN),10.0 mg/L(低剂量染氟,LF),50.0 mg/L(高剂量染氟,HF)]喂养,其中部分大鼠直接喂养185 d(CN、LF、HF组),其余大鼠于喂养180 d后连续5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或染氟大鼠腹腔注射0.66 mg/kg CS,分别为CN + NS、LF + NS、HF + NS组和LF + CS、HF + CS组。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4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4区GFAP、β-tubulinⅢ和synaptophsin的表达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GFAP、β-tubulinⅢ和synaptophs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光镜下LF、HF、LF + NS、HF + NS组雌、雄性大鼠海马CA4区均可见神经元嗜酸性变、丢失和排列层次不整齐,LF + CS、HF + CS组较CN组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而较LF、HF、LF + NS、HF + NS组有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LF、HF组雌、雄性大鼠GFAP、β-tubulinⅢ、synaptophsin阳性面积率均低于CN组(P均 < 0.05);而LF + CS、HF + CS组分别高于LF、HF组(P均 < 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F、HF组雌、雄性大鼠GFAP、β-tubulinⅢ、synaptophsin蛋白表达水平(LF组:0.90 ± 0.09、0.82 ± 0.08,1.43 ± 0.14、0.92 ± 0.02,1.21 ± 0.15、0.87 ± 0.02,HF组:0.58 ± 0.14、0.73 ± 0.03,0.63 ± 0.06、0.67 ± 0.03,0.87 ± 0.04、0.70 ± 0.05)均低于CN组(1.24 ± 0.08、1.09 ± 0.10,2.64 ± 0.30、1.54 ± 0.09,1.72 ± 0.10、1.13 ± 0.06,P均 < 0.05)。

结论

慢性氟中毒引起的CNS损伤可能与三复合体突触以及细胞外基质有关,C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瘤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
目的测量碳离子束的微剂量谱并计算其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分布,为放射治疗微剂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绝缘体上硅(SOI)微剂量计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260 MeV/u的12C离子束流进行微剂量谱测量,测量所得的脉冲幅度谱经转化得到剂量分布,通过摆放不同厚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组合,实现不同PMMA深度微剂量谱及RBE值的测量。结果测量得到不同PMMA深度下260 MeV/
目的评估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用于治疗中国痛经妇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在中国妇女中进行的单臂、开放、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的痛经亚组再分析,共526例受试者纳入痛经亚组。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6个周期,在不同随访时点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经期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使用期间的避孕效果、周期控制、出血模式及安全性。结果研究期间,屈螺酮炔雌醇
目的分析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相关疾病(MYH9-RD)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变异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MYH9-RD 6个家系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因变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t检验比较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的结果。结果6例先证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0.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低6例,鼻衄3例,皮肤淤点淤斑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新辅助治疗(NAT)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作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领域,可以评估乳腺肿瘤的异质性,具有极大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评估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8 ~ 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在新疆全区范围内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儿童40人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表面积;采集儿童24 h混合尿样和家庭食用盐盐样,检测尿
本文报道腰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1例。患者,男15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余就诊。MR检查示T11~12水平腰髓内异常信号影,呈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软脊膜增厚强化。首次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DH1/2野生型。4个月后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病理为胶质母细胞瘤H3K27M突变型弥漫中线胶质瘤,二次手术后3个月复查MR
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新兴的乳腺成像方法,其将乳腺X线摄影与对比增强成像相结合,既可以显示乳腺钙化、腺体结构等情况,又能通过增强扫描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在乳腺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究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作为囊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选取60只昆明小鼠,体重为18 ~ 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组(疫苗组)、Ts14-3-3.3重组蛋白疫苗 +佐剂组(疫苗 +佐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多点皮下注射法,在0周首次免疫后进行2次加强免疫,共免疫3次,每次接种间隔2周。3组在首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是我国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影像学在肝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渐渐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通过提取影像图像中人眼无法识别的特征,影像组学能够高效地利用影像检查结果,为术前诊断、评估病理分级、预测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辅助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