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的信息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至于思维方式,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一)理论依据:1.关于素质教育文献与相关理论;2.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情境教学理论;4.思维科学理论;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小学生的思维正是由动作思维、直观形象的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里的思维的发展指的是思维方法的培养,即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三)研究目标: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拓展学习时空,创设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学习环境。2.通过实验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3.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并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使用这些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四)研究内容:1.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学习时空,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以书本为纽带,进行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3.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探索活动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总结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问卷调查法。6.观察法。
  (六)研究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每学期学校都为全体教师购买一本必读书,学校图书室也增添了大量的各类书刊,使教师站在国内外、过去与今天不同的角度跟随教育大师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点高、角度广,有效地提升了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认识。
  (二)主抓课堂,课题研究的主渠道。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三)注重探究过程,关注知识生成。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探究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四)注重积累资料,做好日常教学研究工作。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人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教研活动。并定期教研组内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录像、研讨精品课程,并做好分析、比较等工作,每学期还会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
  四、研究的成果
  (一)提出問题。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方法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心底意识,形成问题,导入新课。
  (二)尝试探索。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三)解疑辨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思维碰撞中逐步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提炼升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一)在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目标细化,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展开研究。加强日常教学研究的反思和交流。
  (二)今后加强教科研的学习和培训,及时处理各种数据,注重积累宝贵教育教学资源。科学规范及时处理各种研究资料,以及各种数据。
  (三)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确保每学期研究,落实到每位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集体研究,对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展开实验研究。
  (四)从日常的教学实践出发,重点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小学数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有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做好研究过程中的效果反馈工作,及时调整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保证研究工作的成效性。
  六、研究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课题研究需要的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如何从促内需入手,使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的行列,激发研究的热情。
  (二)对问题教学课堂结构的全局把握和变式运用。
  (三)由于本课题在实践探索的研究时间不长、考虑也不够周密,课堂教学中的变化离课题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实质性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市山城区第八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摘要:长春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应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促进协同监管模式创新,全力抓好平台载体建设,以此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长春市;“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3.9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5.010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践行者,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言传身教的重要任务.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更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9月29日,重庆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招待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出席招待会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吴存荣,市领导王赋、杜黎明、张玲等出席。唐良智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代表陈敏尔书记,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节日问候.
广州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22年、1925年、1926年,第一、二、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相继在广州召开.这不仅促进了广东工人运动大发展,而且也对中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梳理、分析这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运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工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摘要:创立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既是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由虚向实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顾炎武对时代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筚路蓝缕调研思考的精华。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明道救世,博学于文”的治学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政绩观、“行己有耻,激浊扬清”的廉耻观是其实学思想的核心,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划时代的飞跃,而且更为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顾
摘要:年轻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生力军。加紧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能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在新思想指引下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谆谆教诲,在党史学习中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工作作風、心理素养和业务本领,逐步成长为新时代的好干部。 
“两新”组织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新时代首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首善标准,大胆探索创新,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际上是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把学生推到“舞台”中央,使其担任“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是一种学法改革的尝试。语文教学中“反弹琵琶”不但可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学习惯  任何一种新学法都应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习惯。“反弹琵琶”,教师不做“演员”而做“导演”,让学生演活演好自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
期刊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有三个方面:  一、积累材料  有的学生提笔写作文就犯难,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即使按正确的结构来写,也是枯燥无味的,这就是材料的贫乏。可见,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少了,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积累材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的好处。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
期刊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及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得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个性的、愉悦的学习过程。作为聋生,虽然因为听力缺陷,造成学习语言等诸方面的影响,但他们也和健听孩子一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探求新知的渴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身潜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