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由于较为抽象,所以很难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已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他们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数学概念,引导他们进入探究学习中,并用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入探讨,以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创设情境,自主认知
我在教学时总是通过给学生设定生活情境的方法来促使他们从各种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得更轻松,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概念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其概念,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超市或者菜场购物的经历,如“一斤青菜1.4元,买4斤的话,一共要多少钱呢?”在教授具体计算方法的时候也和学生已经学过的小数加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尝试用加法来列出式子,完成这道题,然后再告诉学生,如果买的青菜数量太多,如有200斤,那么用加法是不是还能够很方便地计算出呢,又或者买的青菜重量也不是整数,如买了3.7斤的话,又要如何用加法计算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快就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发现这样的计算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我告诉学生其实可以用小数乘法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会更加方便。此时学生已经沉浸在了学习的氛围中,再进行教授,效果自然会好很多。在促进学生练习小数乘法的时候,我有时候也让学生模拟菜场,进行相互出题,有的学生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在一定的情境中演练小数乘法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能让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引导思考,探究学习
我在教学时总是采用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入思索,让他们进入到自主探究之中,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学习负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如用各地的最低气温来让学生理解零度以下的温度就是负数,又或者将海平面作为临界点,将高于海平面的高度作为正数,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作为负数。在这个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下还有什么情况也能够反映负数和正数的概念。在经过了一番探究之后,学生们都得出了自己的概念,如有学生将家庭收支情况来举例子说明负数的概念,如果家庭收入有结余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一个月的存款是正数,而如果非但没有结余,反而还借了很多的债,那么就说明这个月的家庭存款数是负数。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们都对什么是负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此时我再抛出问题,让大家思索一下负数在计算的时候要如何进行运算呢?这个问题再次让学生陷入了思索和探究之中,他们从减法的计算中获取了灵感,总结出了负数在计算中应该如何列式子,起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通过引发学生思索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各种数学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用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来促发学生进行探索,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留白,合作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发学生提高合作精神,那么必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我在教学中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每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一起使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绿豆芽,我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且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用自己设计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且得出绿豆芽的生长规律。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看到学生是如何合作解决问题的,更能够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是可以用于实践生活中的。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绿豆芽的生长速度突然变快,以至于原先设计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不足以展示其生长速度;由于照看得不好,结果使得绿豆芽枯萎,那么又要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中展现出负增长等,这种种问题都考验了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群策群力来解决问题最终一起解决了这些难题,从而使得他们对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得到进步,获取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习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将所有的知识点在合理布局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促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一、创设情境,自主认知
我在教学时总是通过给学生设定生活情境的方法来促使他们从各种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得更轻松,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概念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其概念,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超市或者菜场购物的经历,如“一斤青菜1.4元,买4斤的话,一共要多少钱呢?”在教授具体计算方法的时候也和学生已经学过的小数加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尝试用加法来列出式子,完成这道题,然后再告诉学生,如果买的青菜数量太多,如有200斤,那么用加法是不是还能够很方便地计算出呢,又或者买的青菜重量也不是整数,如买了3.7斤的话,又要如何用加法计算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快就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发现这样的计算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我告诉学生其实可以用小数乘法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会更加方便。此时学生已经沉浸在了学习的氛围中,再进行教授,效果自然会好很多。在促进学生练习小数乘法的时候,我有时候也让学生模拟菜场,进行相互出题,有的学生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在一定的情境中演练小数乘法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能让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引导思考,探究学习
我在教学时总是采用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入思索,让他们进入到自主探究之中,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学习负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如用各地的最低气温来让学生理解零度以下的温度就是负数,又或者将海平面作为临界点,将高于海平面的高度作为正数,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作为负数。在这个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下还有什么情况也能够反映负数和正数的概念。在经过了一番探究之后,学生们都得出了自己的概念,如有学生将家庭收支情况来举例子说明负数的概念,如果家庭收入有结余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一个月的存款是正数,而如果非但没有结余,反而还借了很多的债,那么就说明这个月的家庭存款数是负数。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们都对什么是负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此时我再抛出问题,让大家思索一下负数在计算的时候要如何进行运算呢?这个问题再次让学生陷入了思索和探究之中,他们从减法的计算中获取了灵感,总结出了负数在计算中应该如何列式子,起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通过引发学生思索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各种数学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用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来促发学生进行探索,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留白,合作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发学生提高合作精神,那么必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我在教学中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每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一起使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绿豆芽,我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且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用自己设计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且得出绿豆芽的生长规律。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看到学生是如何合作解决问题的,更能够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是可以用于实践生活中的。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绿豆芽的生长速度突然变快,以至于原先设计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不足以展示其生长速度;由于照看得不好,结果使得绿豆芽枯萎,那么又要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中展现出负增长等,这种种问题都考验了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群策群力来解决问题最终一起解决了这些难题,从而使得他们对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得到进步,获取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习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将所有的知识点在合理布局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促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