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真情作文”是把“为文求真”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把指导写“诚实”文与教做“诚实人”结为一体,从而发挥作文教学的“练文育人”的综合功能。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情感、价值、能力,注重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关键词:习作教学 立足生活 真情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48-01
1 开放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在作文指导中,我们的思路是“先开放,再规范”给他们以自由的天地,尽可能地让学生有自由写作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才思与写作激情,在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时,再加强基本功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规矩”,效果就不一样了。
1.1 指导自主拟题
每个单元组教学一开始,我就把教科书上本组作文的内容写在黑板报中的“作文命题”一栏中,让学生根据要求自拟题目,共同评议。例如,第九册第5单元中要求学生以《未来的……》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全班50多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每人拟出的题目都不一样,有《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玩具》《未来的学校》《未来的老师》……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学生独特的想象,思路开放了,也就减少了作文千篇一律,无从下手的现象。
1.2 放宽写作体裁
在教学中,我适当让学生尝试写写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童话、寓言;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口语交际课撰写小品、相声;为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导游词;为家乡小吃拟广告词。此外,我还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广播稿、建议书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体裁直抒胸臆,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中心明确,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1.3 收集写作素材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重视开源拓流,积极创造条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平时,我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到效外野炊;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适量的家务事;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写专题报告;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等。学生亲身参加了活动,情感得到了体验,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加束缚,此时学生写出来的“随笔”或“观察日记”都比课堂要好。事实证明,如果写作是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学生将能发挥出他的潜能,而不大愿意说假话。
2 立足生活实际,指导真情表达
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习作中,学生的思路广了,有话可说了,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还要立足生活实际,多方面,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正如《标准》所说的:“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指导学生“真情表达”而言,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2.1 少典型,求真实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叶老所说的“标的”,实质上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即学生的作文能力写到文理通顺,就算达标了。教师不要随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例如,一名学生在《野炊》一文中,这样写到:“听说明天去野炊,我急忙跑回家里。见到妈妈,我刚说:‘妈妈,明天我要去野炊……’话音未落,妈妈瞪了我一眼,说:‘又要钱了,对不?’见此情形,我立刻拍起妈妈的‘马屁’,妈妈被我逗乐了,给了我30元錢,我搂着妈妈直喊:‘妈妈万岁!’不到一小时,钱被我花得一分不剩,真爽!”多么朴实的语言,这就是精彩,因为它真。
2.2 少说教,多交流
表达是习作的关键。《标准》在习作表达上降低了要求,只提出“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以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新生学生的童言稚语,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生动自如地表达情感。
首先,说是写的基础,平时,我尽量创设和谐、轻松的口语交际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想说、爱说。然后鼓励学生在“说—听—评—议—赏”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最后指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让学生真实地记真人,叙真情的效果。
例如,一名学生在口语交际随笔中写到:“也许是第一次学炒菜的缘故吧,看到锅里的油辟哩啪啦地响,我心里怦怦直跳。我二话没说,把打好的鸡蛋往锅里一倒,胡乱炒了几下,就手忙脚乱地装入盘中。我夹起一块尝了尝,真难吃!原来我忘了放调料。”
3 拓宽评改途径,培养自改能力
叶老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教师要进一步开放作文评改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在初稿完成后,我选出6篇习作在班上张贴、传阅。作文讲评课上,请选中习作的作者上台读原作,讲讲写作意识(思路),让同学们评一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上互评互改,大家当“小老师”,找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懂得只有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是好“老师”,鼓励学生写“习作点评”。教师巡视,相机参与评改活动,发现典型问题,在班上作统一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开放学生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练笔的积极性和习作水平,又能使学生在评改中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改变习作中空洞、干瘪、虚假的现象,教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真实的“世间万相”和“真情流露”作为习作内容的追求目标。这样,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就会更真实,语言更有灵性、个性,在习作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关键词:习作教学 立足生活 真情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48-01
1 开放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在作文指导中,我们的思路是“先开放,再规范”给他们以自由的天地,尽可能地让学生有自由写作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才思与写作激情,在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时,再加强基本功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规矩”,效果就不一样了。
1.1 指导自主拟题
每个单元组教学一开始,我就把教科书上本组作文的内容写在黑板报中的“作文命题”一栏中,让学生根据要求自拟题目,共同评议。例如,第九册第5单元中要求学生以《未来的……》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全班50多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每人拟出的题目都不一样,有《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玩具》《未来的学校》《未来的老师》……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学生独特的想象,思路开放了,也就减少了作文千篇一律,无从下手的现象。
1.2 放宽写作体裁
在教学中,我适当让学生尝试写写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童话、寓言;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口语交际课撰写小品、相声;为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导游词;为家乡小吃拟广告词。此外,我还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广播稿、建议书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体裁直抒胸臆,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中心明确,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1.3 收集写作素材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重视开源拓流,积极创造条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平时,我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到效外野炊;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适量的家务事;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写专题报告;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等。学生亲身参加了活动,情感得到了体验,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加束缚,此时学生写出来的“随笔”或“观察日记”都比课堂要好。事实证明,如果写作是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学生将能发挥出他的潜能,而不大愿意说假话。
2 立足生活实际,指导真情表达
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习作中,学生的思路广了,有话可说了,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还要立足生活实际,多方面,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正如《标准》所说的:“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指导学生“真情表达”而言,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2.1 少典型,求真实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叶老所说的“标的”,实质上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即学生的作文能力写到文理通顺,就算达标了。教师不要随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例如,一名学生在《野炊》一文中,这样写到:“听说明天去野炊,我急忙跑回家里。见到妈妈,我刚说:‘妈妈,明天我要去野炊……’话音未落,妈妈瞪了我一眼,说:‘又要钱了,对不?’见此情形,我立刻拍起妈妈的‘马屁’,妈妈被我逗乐了,给了我30元錢,我搂着妈妈直喊:‘妈妈万岁!’不到一小时,钱被我花得一分不剩,真爽!”多么朴实的语言,这就是精彩,因为它真。
2.2 少说教,多交流
表达是习作的关键。《标准》在习作表达上降低了要求,只提出“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以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新生学生的童言稚语,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生动自如地表达情感。
首先,说是写的基础,平时,我尽量创设和谐、轻松的口语交际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想说、爱说。然后鼓励学生在“说—听—评—议—赏”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最后指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让学生真实地记真人,叙真情的效果。
例如,一名学生在口语交际随笔中写到:“也许是第一次学炒菜的缘故吧,看到锅里的油辟哩啪啦地响,我心里怦怦直跳。我二话没说,把打好的鸡蛋往锅里一倒,胡乱炒了几下,就手忙脚乱地装入盘中。我夹起一块尝了尝,真难吃!原来我忘了放调料。”
3 拓宽评改途径,培养自改能力
叶老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教师要进一步开放作文评改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在初稿完成后,我选出6篇习作在班上张贴、传阅。作文讲评课上,请选中习作的作者上台读原作,讲讲写作意识(思路),让同学们评一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上互评互改,大家当“小老师”,找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懂得只有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是好“老师”,鼓励学生写“习作点评”。教师巡视,相机参与评改活动,发现典型问题,在班上作统一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开放学生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练笔的积极性和习作水平,又能使学生在评改中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改变习作中空洞、干瘪、虚假的现象,教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真实的“世间万相”和“真情流露”作为习作内容的追求目标。这样,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就会更真实,语言更有灵性、个性,在习作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