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无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孔子论《诗》时用“思无邪”一词概括《诗经》。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众说纷纭、议而不决。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总结法对历代关于“思无邪”的阐释做一个梳理,再分别从《诗经·鲁颂·駉》篇的语境及《论语》的语境对“思无邪”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思无邪;《诗经》;孔子
  作者简介:张明珠(1992-),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思无邪”是孔子论诗的重要观念,也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且对以后诗歌写作及诗歌理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历代对“思无邪”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只有在弄清争议的基础上,才能对“思无邪”有一个整体、全面的把握。本文试图在总结各家的基础上,分别从《诗经·鲁颂·駉》篇及孔子《论语·为政》篇的不同语境对“思无邪”的意义做出分析。
  一、观念辨析
  “思无邪”原文出自《诗经·鲁颂·駉》,原句为“思无邪,思马斯徂”,意思是指通过咏马,赞颂鲁公。孔子《论语》“思无邪”出现在《论语·为政》,原句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一语从此被广为人知,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下文将从“思想纯正说”、“社会功用说”及其他各家说三个方面对学界关于“思无邪”的论争做出简要梳理。
  东汉郑玄在《诗笺》中谈到:“(鲁僖公)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三国魏国人何晏在《论语集注》中引东汉包咸语:“思无邪,归于正”。从这两家的解释中可以看到“思无邪”即思想纯正之意。后人大都也从这个方面对“思无邪”进行论述,如宋人刑昺、清人刘宝楠、今人杨伯峻等人。
  一般认为,朱熹对“思无邪”的解释最为全面,虽然朱熹文集中对“思无邪”的解释不止一处,也不尽相同,但贯穿其中的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朱熹认为,虽然《诗经》中有一些诗是“淫奔”之作,如《桑中》、《溱洧》,但如果读诗人内心正而无邪念,则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朱熹正是从读者的角度对“思无邪”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对“思无邪”解释还有很多种,但影响力没有以上两种广泛。如今人郑浩认为“邪”、“徐”二字古通用,而“徐”的意思是虚假,故“思无邪”就是“不虚假”之意;今人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指出“思无邪”即为“不虚假”;傅佩荣则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将“思无邪”理解为“真情流露”。
  二、《诗经·鲁颂·駉》中“思无邪”的含义
  “断章取义”是春秋时期重要的用诗方法。因此,要弄清“思无邪”的意义,就有必要回到原文,从原文中探究其意。
  《诗经·鲁颂·駉》篇中“思无邪”的解释主要集中于“思”和“邪”两个字意义的阐释上。“思”在《诗经》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绝大多数均做虚词,无实意。根据清人刘淇在《助字辨略》中所言:“凡思字在句端者,发语辞也,如伊、维之类。在句尾者,语已辞也,如兮、而之类。”《駉》篇中“思无邪”中的“思”应该属于虚词一类。
  关于“邪”的解释,历史上多理解为“邪念”、“邪恶”,《汉语大字典》中也将“邪”解释为“邪,邪恶:邪僻”。在《駉》篇中,“邪”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于省吾认为,“邪”应该读作“圄”,而“圄”则通“圉”,从“牙”、从“吾”之字古义相通,且“圄”、“圉”古义相同,《说文》中“囹圄”作“囹圉”,而“圉”有“垂”义,因此“无邪”的意思即为“无边无际”。
  从《駉》篇整体意思和于省吾关于“无邪”的理解,正好可以与“思无疆”、“思无斯”、“思无歝”的意思联系起来,其共同之意是指对鲁公马匹之多的赞美。从原文来看“思无邪”,“思”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无邪”是“无边无际”之意。“思无邪”同上面三句联合起来,是为了赞美鲁公的。
  三、《论语》中“思无邪”的含义
  上文通过对原文《駉》篇的分析,可以得出“思无邪”是指“无边无际”之意,且在明确了孔子引《诗》虽是断章取义,但没有脱离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理解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边无际。”要了解“无边无际”的具体内容还需回到《论语》中去,从《论语》中寻找答案。
  《论语》一书共20篇,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引《诗》共计12处,分别为引《风》4次、引《雅》4次、引《颂》2次,此外还有两处为逸诗。引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引诗是把《诗》作为言谈所用的工具,在言談中灵活运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春秋末年,孔子宣扬“周礼”、“仁政”,其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推行“仁”,教人“仁”,进而影响到国家“仁”,君主“仁”。《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以宣扬真善美,弘扬仁义礼智信,因此《诗》教成了孔子宣传“仁”必要手段。孔子教弟子学《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他们熟练掌握《诗》,并且能够赋《诗》应对活跃于政治外交场合,影响国家,影响社会,最终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駉》篇“思无邪”之意与孔子《论语·为政》篇中“思无邪”并不是一个意思。《诗经·鲁颂·駉》篇中“思无邪”是通过赞颂马而赞美鲁公,《诗经》中“思无邪”是指《诗》在政治场合中的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79.
  [2]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朱熹.朱子四书语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 要:友谊是人一生必不可少的情感,从古至今人们表达友谊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唐诗的学习,我们发现诗人对于友谊更喜欢通过诗句表达,不仅说出内心情感更成为流传百世的佳句,本文就重点找寻唐诗中的友谊情感,共同赏析。  关键词:情谊;怀念;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友谊是伴随一个人从总角少年到长大成人,直到白发苍
摘 要:《红楼梦》中曹雪芹在写贾宝玉的同时又在江南构造了一个甄宝玉的形象。通过对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两个阶段甄宝玉形象的分析,可知甄宝玉与贾宝玉的性情由前八十回中的相通转变为后四十回中的背道而驰。“甄宝玉”这一形象并不同于俞平伯先生所说的那样“可有可无”,本文通过分析脂砚斋的批语以及结合曹雪芹人物塑造的“对称性”原则与曹雪芹本人思想中的矛盾性探讨甄宝玉形象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红楼梦;甄宝玉;贾宝
目的:为了探索基于3.0T MRI图像的纹理分析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于53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治疗前进行MRI检测,得到T1、T2及DWI图像。53例患者分为两组,42
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由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毒颗粒蛋白,具有广阔的溶细胞和杀菌活性,同时具有调节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唐代涌现出了很多的诗歌大家,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李商隐是晚唐为数不多的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十分善于诗歌的写作,其中最为独具一格的创造就是无题诗,它们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意境优美、辞藻丰富,所谓游仙诗指的是借歌咏仙境来寄托感情抒发志向的诗歌,游仙体的主要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辞藻也比较华丽能够给人一种灵异的感悟,引人入胜。历史上的很多大诗人都受到过游仙诗的影响,其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维多利亚中后期文学与民族道德的重构研究(AHSKY2014D110)。  摘 要:好友哈莱姆的逝世引起了丁尼生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上帝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反思。丁尼生经历了怀疑和反思之后,重新在主观上建立了对上帝的信念,并且用道德提升来解释人类存在的最终意义。  关键词:丁尼生;宗教;悼念集  作者简介:王礼健(1981-),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初步证据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房颤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AF的发生和维持[1]。但目前鲜有同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