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学生已有平角定义、平行线性质等数学知识。(2)学生对比实验探索推理过程。(3)学生会简单的证明书写。(4)本课所在章节是初中阶段逻辑推理训练的重要基础。
2 教材的处理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连堂二课时。
(2)教学目标:①对比折叠、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理性推理的作用。②通过证明方法的寻找、辅助线的添加,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③学会寻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路径的思考过程。
重点:会寻找证明的路径、思考多种证明方法的联系与本质。
难点: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证明思路。
3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发现、回顾反思。
学习方式:独立思考、探究合作、反思总结。
4 教学设计
教学按以下程序进行:
二、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生:180°。
师:为什么呢?
生:小学老师说的。
师:你能验证吗?
生:用量角器度量。
生A:我记得小学时是撕纸验证的。
生B:我们小学老师作了平行线。
1 实验探究
(趣:单纯思考抽象、辛苦,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这种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活动。在实验活动中经历了困惑、快活等情感变化,获得了数学知识、经验,促进了思维的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重新认识与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其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
(1)量
多数学生量得或凑得180°,也有的量得179°、181°等等。
(2)折、撕
折: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他的折叠过程: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图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师:他折叠的结果使原来三个分散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集中在一起了。
师:这三个角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特殊的角。
生:平角。
撕:
师:你能用撕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学生觉得该问题很容易,将纸片三角形三个内角或两个内角撕下,随意将三个内角拼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
实验表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可能是180°(学生小学时实验是为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学生再实验是为了给后面进行推理论证提供直观的数学模型)。
师:度量、折或撕纸实验会有误差,其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如何用已经学习过的公理或定理证明呢?
生:考虑平角(学生在拼图过程中几乎都是拼成平角)。
罗某:我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设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x,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利用图形(图5)可知,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平角就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即:2x-180°=x,可得:x=180°
师:很好,罗某反应快,他重新构造了图形,添加了一条新的线段,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他用的是代数的方法,利用方程思想,很快就得到结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该生更乐于抽象思维)。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王某:为什么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x?
师:对,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要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也包含了要证它是否是一个定值。而罗某已将它假设为一个定值了。不过他让我们看到用代数来解决几何问题有它快捷的一面,提醒我们常常记住方程思想。我们能否像罗某一样构造出平角呢?
2 找途径
(问:思考,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从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重新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这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1)回顾实验
师:回顾刚才实验时你是如何撕纸的?(每个学生再观察自己的拼图,试着画出示意图。)
……
黑板上粘着两个重合的三角形,教
1 教材分析
(1)学生已有平角定义、平行线性质等数学知识。(2)学生对比实验探索推理过程。(3)学生会简单的证明书写。(4)本课所在章节是初中阶段逻辑推理训练的重要基础。
2 教材的处理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连堂二课时。
(2)教学目标:①对比折叠、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理性推理的作用。②通过证明方法的寻找、辅助线的添加,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③学会寻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路径的思考过程。
重点:会寻找证明的路径、思考多种证明方法的联系与本质。
难点: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证明思路。
3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发现、回顾反思。
学习方式:独立思考、探究合作、反思总结。
4 教学设计
教学按以下程序进行:
二、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生:180°。
师:为什么呢?
生:小学老师说的。
师:你能验证吗?
生:用量角器度量。
生A:我记得小学时是撕纸验证的。
生B:我们小学老师作了平行线。
1 实验探究
(趣:单纯思考抽象、辛苦,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这种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活动。在实验活动中经历了困惑、快活等情感变化,获得了数学知识、经验,促进了思维的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重新认识与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其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
(1)量
多数学生量得或凑得180°,也有的量得179°、181°等等。
(2)折、撕
折: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他的折叠过程: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图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师:他折叠的结果使原来三个分散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集中在一起了。
师:这三个角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特殊的角。
生:平角。
撕:
师:你能用撕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学生觉得该问题很容易,将纸片三角形三个内角或两个内角撕下,随意将三个内角拼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
实验表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可能是180°(学生小学时实验是为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学生再实验是为了给后面进行推理论证提供直观的数学模型)。
师:度量、折或撕纸实验会有误差,其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如何用已经学习过的公理或定理证明呢?
生:考虑平角(学生在拼图过程中几乎都是拼成平角)。
罗某:我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设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x,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利用图形(图5)可知,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一个平角就是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即:2x-180°=x,可得:x=180°
师:很好,罗某反应快,他重新构造了图形,添加了一条新的线段,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他用的是代数的方法,利用方程思想,很快就得到结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该生更乐于抽象思维)。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王某:为什么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x?
师:对,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要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也包含了要证它是否是一个定值。而罗某已将它假设为一个定值了。不过他让我们看到用代数来解决几何问题有它快捷的一面,提醒我们常常记住方程思想。我们能否像罗某一样构造出平角呢?
2 找途径
(问:思考,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从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重新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这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1)回顾实验
师:回顾刚才实验时你是如何撕纸的?(每个学生再观察自己的拼图,试着画出示意图。)
……
黑板上粘着两个重合的三角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