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相关资料,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的MCS3P、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902例为组,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 315例为组。结果两组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献血者的红细胞比容、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种类的血细胞分离机,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活细胞中单分子的实时显视是单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单分子显视的光学方法做了评述.分别描述了共焦荧光显微术、荧光全内反射显微术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测的技术
目的探索PreS1-Ag检测在判定HBV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80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M)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血清HBV DN
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前S2抗原(HBV PreS2-Ag)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对乙肝患者分别进行五项HBV血清标志物、前S2抗原的检测,同时采用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大三阳组
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是采供血机构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传统手工法检查繁琐且易造成人为差错。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微板法血型检测技术在血站的应用日益普及,使得传统的手
机采血小板因纯度高、容量小、疗效好等优点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相对于捐献全血,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耗时长、受到设备和场地等因素限制多、对献血者的身体条件和觉悟要求高
目的寻求献血招募的新思路,以缓解血液供需紧张局面。方法对绵阳市2004~2008年献血人次、献血量、献血者区域分布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数和献血量逐年上升,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7~2009年785例应用机采血小板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11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