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开设创新型竞赛等方法,以便达到快乐教学、提升兴趣、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快乐教学;阅读教学;辩论;创新型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快乐的学习,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生成和谐高效的课堂。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才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引入听录音、讲故事以及演小剧等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例如在《狼和小羊》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听播《狼和小羊》,然后在黑板上出示课文插图,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明白羊先来下游,之后狼才去的上游,为狼“故意找碴儿”埋下伏笔。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出,戴上头饰表演狼以及小羊,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包括夺红旗、对口令、找朋友以及争当邪医生等,拓展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的途径。
二、引领学生走进文章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童年?冬阳?骆驼队》这篇课文时,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但是作者的童年趣事对于学生来说距离较远,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他们很难从这几个看似陌生、平常、波澜不惊的小片段中品味出乐趣,即使可以说出作者童年生活很快乐,也只是望文生义,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提升理解,真正体会到了乐趣。
在品读第一个小片段“学骆驼咀嚼”时,学生不能领悟到真正的乐趣,我这样引导:“如果你感受到作者的乐趣了,那么你的表情也应该是快乐的,说明你被快乐感染了,确实融入文中了,老师从你们的表情就能看出是否品读出乐趣了。”果然很快见效,几个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投入其中,在我环顾观察时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镜头,王依铭读书很投入,不由自主地也学起了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那样子可爱极了。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在头脑中灵光一闪:作者学骆驼咀嚼虽然乐趣十足,学生却难以体会,不如也让他们模仿骆驼咀嚼的样子不正能帮助他们品位其中乐趣吗?于是我决定临时在教案中增加一个环节,对学生们说:“刚才我发现读书最投入的是王依铭同学,理由是他完全进入角色,成为学骆驼咀嚼食物的作者了,我看到他学着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时不由自主地笑了,证明他品位出了乐趣,不如我们也来试试吧!”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按照作者的描述学起了骆驼咀嚼,没想到学生做的就是自己吃东西时咀嚼的样子,我又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互相纠正,选择典型做了示范,学生们在欢笑声中模仿纠正,在模仿骆驼咀嚼的过程中品位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他们也懂得了阅读要全情投入,自己的心情、感情和表情是协调一致的,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有最真切深刻的感受。
三、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能够敢想以及敢说,促使其充分展开发挥想象,做到“标新立异”以及“异想天开”,使学生可以在争论中碰撞出火花。有一次,上阅读课,在读《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
当其他同学听到回答之后,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同学哈哈大笑,认为他的想法是错的,还有一些同学开始若有所思,认为挺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对其看法进行否定,也没草率应付。而具体的做法是,首先为他想法的独树一帜而喝彩,在掌声过去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于课文的详细理解作出判断。讨论结束后,有的学生就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最后,在学生讨论前提下进行系统化以及全面化的总结,从而对文章寓意做出更为准确的解释,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开展创新型竞赛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竞赛可以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升其内驱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开展科学化的竞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合理化的学习动机,并将动机从潜伏状态转换为活跃状态。例如,当学习完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成几大组,组织古诗词朗诵大赛,并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的队伍命名。随着“龙队”“虎队”“鹰队”等小组的诞生,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了,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各队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中,尽情享受语文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必将生成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编辑:陈岑)
【关键词】快乐教学;阅读教学;辩论;创新型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快乐的学习,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生成和谐高效的课堂。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从某种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才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引入听录音、讲故事以及演小剧等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例如在《狼和小羊》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听播《狼和小羊》,然后在黑板上出示课文插图,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明白羊先来下游,之后狼才去的上游,为狼“故意找碴儿”埋下伏笔。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出,戴上头饰表演狼以及小羊,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包括夺红旗、对口令、找朋友以及争当邪医生等,拓展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的途径。
二、引领学生走进文章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童年?冬阳?骆驼队》这篇课文时,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但是作者的童年趣事对于学生来说距离较远,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他们很难从这几个看似陌生、平常、波澜不惊的小片段中品味出乐趣,即使可以说出作者童年生活很快乐,也只是望文生义,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提升理解,真正体会到了乐趣。
在品读第一个小片段“学骆驼咀嚼”时,学生不能领悟到真正的乐趣,我这样引导:“如果你感受到作者的乐趣了,那么你的表情也应该是快乐的,说明你被快乐感染了,确实融入文中了,老师从你们的表情就能看出是否品读出乐趣了。”果然很快见效,几个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投入其中,在我环顾观察时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镜头,王依铭读书很投入,不由自主地也学起了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那样子可爱极了。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在头脑中灵光一闪:作者学骆驼咀嚼虽然乐趣十足,学生却难以体会,不如也让他们模仿骆驼咀嚼的样子不正能帮助他们品位其中乐趣吗?于是我决定临时在教案中增加一个环节,对学生们说:“刚才我发现读书最投入的是王依铭同学,理由是他完全进入角色,成为学骆驼咀嚼食物的作者了,我看到他学着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时不由自主地笑了,证明他品位出了乐趣,不如我们也来试试吧!”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按照作者的描述学起了骆驼咀嚼,没想到学生做的就是自己吃东西时咀嚼的样子,我又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互相纠正,选择典型做了示范,学生们在欢笑声中模仿纠正,在模仿骆驼咀嚼的过程中品位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他们也懂得了阅读要全情投入,自己的心情、感情和表情是协调一致的,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有最真切深刻的感受。
三、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能够敢想以及敢说,促使其充分展开发挥想象,做到“标新立异”以及“异想天开”,使学生可以在争论中碰撞出火花。有一次,上阅读课,在读《两个朋友》一文时,我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在危险时,只顾自己,不顾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说:“我们以后也要帮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难我们要帮他解决。”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在遇到大熊时,瘦子会爬到树上,脱离危险,如果救了胖子,或许两个人都会丧命。胖子没人帮,急中生智,想到装死的办法也脱离危险。所以俩人都属于‘适者生存’。”
当其他同学听到回答之后,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同学哈哈大笑,认为他的想法是错的,还有一些同学开始若有所思,认为挺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对其看法进行否定,也没草率应付。而具体的做法是,首先为他想法的独树一帜而喝彩,在掌声过去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于课文的详细理解作出判断。讨论结束后,有的学生就说:“如果胖子没想到装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说瘦子是‘适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适者被淘汰了,这肯定不能。”有的说:“可以说是‘适者生存’,但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不能只顾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这种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最后,在学生讨论前提下进行系统化以及全面化的总结,从而对文章寓意做出更为准确的解释,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开展创新型竞赛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竞赛可以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升其内驱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开展科学化的竞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合理化的学习动机,并将动机从潜伏状态转换为活跃状态。例如,当学习完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成几大组,组织古诗词朗诵大赛,并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的队伍命名。随着“龙队”“虎队”“鹰队”等小组的诞生,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了,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各队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中,尽情享受语文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必将生成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