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78-02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古时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的话,早已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会语数外、考学升得快”等具有功利性的内容所替代、所实践,天长日久的积累,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日渐贫乏,贻笑大方的事情时有发生,曾记得有次中国歌手大赛上,有一歌手竟不知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这岂不是笑话?地理确确实实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犹如血液一样运行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作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师该如何运作,让学生为以后的发展多掌握些有用的地理知识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快乐、轻松地利用课堂45分钟,就算是地理课的最大成功之处。
首先我认为,每节课的导入要优化,这是很关键的,开场白吗,自然要抓住学生的心。作为导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或诗词歌赋、或历史故事、或版图版画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把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乐于参与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在情景中不知不觉间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这样的课堂又怎会没有效果?如讲世界气温影响因素之一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时,内容抽象,空间概念强,不好理解,因而我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夏季一桶水及水泥地面中午和晚上温差的变化,让学生讨论变化情况及原因,用身边的现象去推理整个世界的海陆温度的变化,学生没有了压力,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轻松愉悦地就掌握了新知识。
其次,搭建好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心理压力的气氛中完成既定目标。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导学案,我认为就是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好平台,既体现出老师“教”的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学”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你看,导学案上有:知识链接、自主研学、合作探究以及检测反馈等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第开展学习,回顾旧知识,探讨新知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甭管答案是否接近最正确的,最起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来,错了我们可以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持续,不像以往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地听,整个课堂波澜不惊,丝毫涟漪也不起。导学案的实施,将有利于课堂的改变,有静静的思考,有热烈的讨论,更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和创新,学生“动”了起来,老师解脱出来,这不就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课堂吗?
在讲“世界人口”时,结合教材要求我设计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人口增长快与慢、多与少优劣展开辩论,双方学生参与的激情那是相当高涨,所论述的观点早已超出课文所提示的而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学生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导学案也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其真正的效果,避免走进误区。
另外,我认为地理课还要注意不可忽视情感的融入。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从心里面热爱这门“副课”中的科学。例如在讲“中国自然资源”时,教师要有民族自豪感的激情,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而树立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的意识。
还有一个方面我认为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平时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训练与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地图可以说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从实用性来看,地图是每次考试时必考类型,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个类型;再说日常生活尤其是外出旅游也离不开地图,为学生终身发展来考虑,加强对地图的识别与运用也是必须的。怎么办呢?①教学生养成看地图的习惯。既然学习地理地图是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就要经常看一看,不看地图,只去空想是无法领悟的。就像学游泳,你如果只是在岸上模仿别人的动作,你是永远学不会的。所以,要强调学生课前准备一定不要忘了把地图及填充图册也准备好。②使用地图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性,尤其是方向。像在讲“印度陆上邻国”时,老师问“中国在印度的什么方向?”有学生大喊“在上面”,这岂不是笑话?③地理填充图是学生运用地图的最好工具,它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填图时,一定要先熟悉地图的类型及要求,还要注意填图时的规则:“横写从左到右,竖写从上到下”,并且要注意注记的写法:字体端正、大小合适、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这样看起来主次分明、易读易记。④平时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地图三大要素,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家乡等一些熟悉地方的地图,培养他们的兴趣,我认为也不错。
总之吧,要使学生把这门“副课”学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确实需要老师多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的仗,看似辛苦了,实际上效果却不错,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多学了知识,又把老师从辛苦讲述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古时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的话,早已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会语数外、考学升得快”等具有功利性的内容所替代、所实践,天长日久的积累,人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日渐贫乏,贻笑大方的事情时有发生,曾记得有次中国歌手大赛上,有一歌手竟不知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这岂不是笑话?地理确确实实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犹如血液一样运行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作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师该如何运作,让学生为以后的发展多掌握些有用的地理知识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快乐、轻松地利用课堂45分钟,就算是地理课的最大成功之处。
首先我认为,每节课的导入要优化,这是很关键的,开场白吗,自然要抓住学生的心。作为导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或诗词歌赋、或历史故事、或版图版画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把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乐于参与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在情景中不知不觉间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这样的课堂又怎会没有效果?如讲世界气温影响因素之一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时,内容抽象,空间概念强,不好理解,因而我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夏季一桶水及水泥地面中午和晚上温差的变化,让学生讨论变化情况及原因,用身边的现象去推理整个世界的海陆温度的变化,学生没有了压力,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轻松愉悦地就掌握了新知识。
其次,搭建好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心理压力的气氛中完成既定目标。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导学案,我认为就是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好平台,既体现出老师“教”的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学”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你看,导学案上有:知识链接、自主研学、合作探究以及检测反馈等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第开展学习,回顾旧知识,探讨新知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甭管答案是否接近最正确的,最起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来,错了我们可以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持续,不像以往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地听,整个课堂波澜不惊,丝毫涟漪也不起。导学案的实施,将有利于课堂的改变,有静静的思考,有热烈的讨论,更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和创新,学生“动”了起来,老师解脱出来,这不就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课堂吗?
在讲“世界人口”时,结合教材要求我设计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人口增长快与慢、多与少优劣展开辩论,双方学生参与的激情那是相当高涨,所论述的观点早已超出课文所提示的而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学生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当然导学案也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其真正的效果,避免走进误区。
另外,我认为地理课还要注意不可忽视情感的融入。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从心里面热爱这门“副课”中的科学。例如在讲“中国自然资源”时,教师要有民族自豪感的激情,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而树立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的意识。
还有一个方面我认为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平时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训练与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地图可以说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从实用性来看,地图是每次考试时必考类型,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个类型;再说日常生活尤其是外出旅游也离不开地图,为学生终身发展来考虑,加强对地图的识别与运用也是必须的。怎么办呢?①教学生养成看地图的习惯。既然学习地理地图是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就要经常看一看,不看地图,只去空想是无法领悟的。就像学游泳,你如果只是在岸上模仿别人的动作,你是永远学不会的。所以,要强调学生课前准备一定不要忘了把地图及填充图册也准备好。②使用地图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性,尤其是方向。像在讲“印度陆上邻国”时,老师问“中国在印度的什么方向?”有学生大喊“在上面”,这岂不是笑话?③地理填充图是学生运用地图的最好工具,它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填图时,一定要先熟悉地图的类型及要求,还要注意填图时的规则:“横写从左到右,竖写从上到下”,并且要注意注记的写法:字体端正、大小合适、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这样看起来主次分明、易读易记。④平时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地图三大要素,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家乡等一些熟悉地方的地图,培养他们的兴趣,我认为也不错。
总之吧,要使学生把这门“副课”学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确实需要老师多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的仗,看似辛苦了,实际上效果却不错,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多学了知识,又把老师从辛苦讲述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